小班化课堂分组交互学习教育模式有效性研究及实践
2019-09-10赵红芳
摘要:小班化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优势在于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本文就小班化教育中开展课堂分组交互学习的优势以及如何提高小班化课堂分组交互学习有效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 课堂分组交互学习
课堂分组互学教育模式是指在课堂教育中采用分成小组的方式组织教育活动,其本质是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小组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这与小班化教育的理念一致,因此在小班化教育中课堂分组互学很适用。
一:小班化背景下开展课堂分组交互学习的优势
首先,传统大班教育,学生人数太多,很难较好的组织课堂分组互学,即使开展了分组互学,教师也很难顾及到所有的小组和小组成员,教师和学生并没有因此加强沟通交流。
其次,在大班化教育中课堂进度较难控制,导致教师最终还是以知识传输为主,不注重学生自身素养的培养。在科学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不能很好的提高。
二:如何提高小班化课堂分组交互学习有效性
(一)学生分组、分角色很关键
1.分组原则
1.1组员自愿与调整相结合
分组交互学习模式是一个可以较长时间采用的小班化教育模式,满足不同类型组员进行组合的前提条件下自愿分成的组,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意愿,尊重了他们的想法,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便于更好的互动合作学习。同时,为了每组基本的水平平衡,也可适当进行微小调整。
1.2组员和谐互补
每個学生的性格、阅历、能力等会存在差异,每个小组内可以均衡有些互补的组员,性格外向的与内向的,操作能力强的带动能力弱的,善于表达的带动语言组织能力不强的,知识面更广的与知识面较少的相配合。
2.如何分角色
2.1先选出组长
组长要热心,责任心强,能胜任老师的小助手。组织、协调能力要强,能督促自己的组员。不是简单的只以学习成绩来确定组长人选。老师也要经常对选出的组长进行鼓励,交流,让其树立信心、相信自己、明确自己的职责。
2.2选组员
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性格、学习习惯、方法等方面后,把全班分成若干梯队。例如较外向学生一个梯队,较内向学生一个梯队,学习积极性高的一个梯队,较消极的一个梯队,尽量不要以学习成绩高低来分梯队。选定的组长出列,依次从每个梯队中选组员。
(二)小白板的运用有利于分组交互学习顺利开展
在执教七年级上科学《地球仪和地图》中的地图内容时,在讲解了地图相关内容之后,让每一个小组来完成书本探究中的“怎样绘制学校平面图”。每一个小组成员就确定学校各个地点方位,如何设定比例尺,设计图例,绘制平面图等都进行了讨论并进行了小组阐述。在整个过程中,缺乏更直观的展示,教师最终给每个小组一块小白板,让学生把平面图绘制在小白板上。在小班化分组交互学习教育模式中,小白板可以发挥很大的作业。
(三)要充分考虑分组交互学习中虚假合作的原因和对策
1.分组交互学习中虚假合作的原因
1。1刚开始开展分组交互学习教育模式时,小组成员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
刚开始学生们还没进入分组交互学习教育模式的状态里,还在想着被动的接受知识点。组员之间也缺乏互动训练。对于自己要主动进行互学并不了解。
1.2机械“捆绑”式的合作,热闹背后存在容易被忽视的看热闹的学生。
没有把任务细化,可能会出现组长一人包。一成不变的组员安排和表达流程,会让学生失去兴趣。
2.分组交互学习中虚假合作的对策
2.1教师要多走入小组中,多鼓励学生参与进小组中。有时给小组规定完成的时间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让学生迫于时间压力,赶紧小组讨论思考。同时如果存在这样的小组,要求学生课后也多熟悉沟通交流,或者提前的预习也有利于学生较快进入互动模式。
2.2把每个小组的任务细化到每个小组成员,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互动中来,而不是看客,听客。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这也正是小班化教育的目的。
(四)小班化课堂分组交互学习如何延伸到课后小组主动交互学习
1.鼓励、奖励机制
可以对每一个小组每一次交互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制定好评价机制。对成果展示较好的一组进行鼓励、奖励,达到给小组树立自信,激发自主探究兴趣的目标。
2.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应多样化,可以对小组互学过程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对结果进行评价。同时可以对小组互学过程中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进行评价,可以对整一个小组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小组中个人进行评价。
3.比赛机制
可以每月让小组出一个讨论报告,小结每月小组共同探讨的问题;也可教师出以课本为主或者稍许有些变动的课外探究,让小组定期完成;也可让小组每月在课外共同完成一个或多个探讨。这样有助于提高小组互学综合能力。同时对于比赛机制,需要教师保障。
4.案例
评定说明:最佳个人每月末由每一小组推荐一人,在推荐的几个名单中,教师根据整个月该学生的小组互学中的整体表现,例如小组互学中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纪律,创新能力等综合评价推荐上来的几位学生,选出这个月的最佳个人。
总之,通过上面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课堂小组互学教育模式有效性,从而有利于提升小班化教育的顺利开展。小班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在教师的关注关怀下,教师抓紧每一个学生,学生真正扮演学习者的身份,主动学习,让学生返璞归真,不断提高自身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提高听教师讲的能力。学生在小班化教育中,快乐学习,逐渐提升自身的素养。
参考文献
[1]曾佑全.《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科学有效学习管理策略探微》[J].浙江教育科学,2014,(10):48-50.
[2]倪燕儿.《小白板提升课堂“交互性”》[J].基础教育课程,2018,(05).
[3]董蓓菲.《小班化教育的中国模式——实现教学过程公平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1-11,342-346.
作者简介:赵红芳,1990年3月,女,萧山,萧山区瓜沥镇第一初级中学,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研究课堂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