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橡筋动力直升机
2019-09-10
教学背景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動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并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而项目化研究主要是教师创建科学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设计、操作,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项目化研究是在大力推广STEM教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中增加“工程与技术”内容后,更是被誉为整合教育的最佳渠道。
教学目标
1.了解橡筋动力直升机的构造和飞行原理。
2.能够制作一架橡筋动力直升机并探究让模型飞机飞得更久的方法。
3.能够准确测量橡筋动力直升机的留空时间。
4.能够选择安全的环境进行放飞活动。
5.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乐于参加探究活动,并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制作一架橡筋动力直升机。
教学难点:探究橡筋动力直升机飞得更高、更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直升机吗?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
2.看图介绍:直升机主要用于运输、救援,也有用来观光、武装战斗的。
3.对比观察:下面两架直升机模型与上面的有什么不同呢?
二、知识体会
1.思考:直升机是怎么飞起来的呢?(播放直升机起飞视频)
交流:直升机依靠螺旋桨上升。那么为什么螺旋桨能让飞机飞起来呢?结合我们可以知道,螺旋桨旋转时,桨叶不断把大量空气向后推去,在桨叶上产生向前的力,即推进力。
2.追问:螺旋桨又是靠什么转动的呢?(讨论交流)
直升机:燃油产生热气推动发动机转动,带动螺旋桨的旋转,从而产生升力。电动模型直升机:电池的电力使电动机转动,带动螺旋桨的转动,产生升力。
3.演示:老师带来了一架模型直升机,看看它是怎么飞起来的。
讨论交流:橡筋具有弹性,当我们把橡筋转动起来后,改变了橡筋的形状,当我们松开手时,橡筋在恢复原形时产生了弹力,从而带动螺旋桨转动。所以我们把这样的模型飞机称为橡筋动力飞机。
4.过渡:你们想做一架这样的橡筋动力直升机吗?揭示课题:制作橡筋动力直升机。
三、制作调试
1.安装尾钩。利用小锤子将尾钩轻轻敲入木条一端,用胶带固定。
2.安装机身。将橡皮管剪成两段,利用镊子将橡皮管弹开套在两根木条上,固定住机身。机身位置必须与尾钩位置相反,想想为什么。
3.安装螺旋桨。桨上的钩子要和尾钩在同一侧。
4.安装橡筋。将橡筋打结,绕两圈套在钩子上,打结处套在尾钩上,想想为什么。
5.组织调试。顺时针转动螺旋桨,绕30圈左右,放飞前保持飞机直立。
四、活动探究
1.引出问题:飞机性能的好坏看什么?
结论:飞行高度、飞行时间等。
2.思考讨论:怎样才能让模型飞机飞得更高、更久呢?
引导学生关注:橡筋能否无限地绕下去呢?为什么?如何判断橡筋是否绕到了极限呢?放飞场地有什么要求?飞行高度难以测量怎么办?
3.指导测量模型留空时间。
(1)引出留空时间的概念:模型飞机留在空中的时间。
(2)测量方法:模型离手开始计时,模型落地结束计时。
(3)练习测量留空时间。
4.探究活动:探究橡筋圈数与模型留空时间的关系。(见活动记录单)
(1)预测。
(2)实验:先测量橡筋绕50圈和100圈时的留空时间,再测量接近橡筋极限圈数时的留空时间。填写活动记录单。(活动在室外空旷场地进行)
“制作橡筋动力直升机”活动记录单
探究:橡筋圈数与模型直升机留空时间关系。
预测:橡筋圈数越( ),模型直升机的留空时间越( )。
记录:
(3)汇报交流。
师:你从所填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生:绕的圈数越多,飞行时间越长(在不损坏橡筋的前提下)。
师:比较不同组实验数据,发现了什么?橡筋圈数相同,为什么飞行时间不一样呢?
结论:受到计时员、风力、环境、飞机自身的材质、制作的好坏等因素影响。
五、反思改进
除了增加橡筋圈数,还有什么办法增加飞机的留空时间呢?让学生观察飞机下落的姿态,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让飞机在空中飞得更久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整堂课的教学分两课时进行,以制作一架能够飞得久的模型直升机为任务,开展项目研究。第一课时:让学生明白橡筋动力直升机飞行的原理;借助材料和工具,小组合作,成功地制作了橡筋动力直升机。第二课时: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让模型直升机飞得更久的办法;通过技术改进,完善自己的模型直升机。课后我还要求学生不断完善、改进模型,最终挑战飞行极限。借助项目学习的课堂,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技能、团队合作的意识,更促进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即要有刨根问底的科学探究思维,要有手脑结合的工程建造思维,要有精益求精的技术改进思维。相信随着整合学习的不断推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必将不断提升。
该案例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乡村教师专项重点资助课题“科学、工程、技术整合的教学案例研究”(课题编号:XC-a/2016/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