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得其大者兼其小

2019-09-10林莉李诗琴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0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多媒体技术微课

林莉 李诗琴

摘要:构建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模式是教学方式革新的一贯目标。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信息化教学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热点,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微课”及“国家教育资源平台”中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应运而生。如何真正帮助一线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課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回归自然,将是这个项目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微课  信息化教育  国家教育资源平台

引言

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我国基础教育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优质教育资源由城区向乡村全面延伸、覆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逐步形成了具有新时期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

一、丰富教学资源,指引改革方向

信息科技的不断更新换代,大大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教育优质高效、全域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师课”项目的推进和贯彻落实,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大潮中的探索之旅指明了方向。

教师可以通过登录资源平台,按时收看专家讲座,每天有优秀的技术专家为我们做关于平台功能设置及应用的专题讲座,理论讲解与直观演示相结合。专家的展示和解说体现了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使人茅塞顿开,受益匪浅。教师可以系统地学习如何运用多媒体,制作PPT,并用于实践。

“国家教育资源平台”对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享。这些网络资源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参与过程中,教师在磨课、在线交流、上传资源、晒课及观摩其他课程资源的同时,向其他教师学习经验和智慧,在做中学,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

二、合理利用资源,用于课堂实践

教育信息化,为各科教师上好一节课提供了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和更加丰富有效的教育资源,使教师学会做到适可而止,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一节好的语文课,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利用课本配合各种声音、图片、影像,精心设计出一堂完整的课,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就能穿越古今,身临其境。

1.课前——成功导入

新课的导入成功与否,关乎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在课堂开始时,营造浓厚氛围,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如《黄山奇松》一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教学时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出示黄山奇松的画面,配以录音。壮观奇特的画面配以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把学生带入到那美丽的黄山之中,画面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必然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良好的视听效果,这能不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吗?

2.课中——扩增容量

课堂四十分钟,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多媒体平台,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观其景、闻其声、触景生情”。教材“活”起来了,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了,教学任务必然能够水到渠成地完成。如在教学《七律·长征》一诗时,伴随着播音员激情澎湃的朗诵,配合 “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影像资料,时空界限被打破,学生们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枪林弹雨之中,能更容易感受到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也能更容易被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感染。

3.课后——灵活开放

新的语文教材,不仅注重课堂教学环节,而且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自学《秦兵马俑》一文;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PPT,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秦兵马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继续通过网络、媒体搜集秦兵马俑的知识和它背后的故事。网上电子图书馆会给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立体的资料,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针对各学科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还可以在线答疑,在课外可以组建班级微信群,家长或学生有问题的话随时提问。学生把朗读的录音、写的作业发到群里,教师们及时给予纠正、指导。

4.“微课”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

“微课”作为多媒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个知识点,相较于传统课,它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灵活性强。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因为年龄和所学知识的限制,学生对于文中的几个专业名词不能理解,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这一形式,给学生播放视频及相关动画,让学生能直观、立体地理解“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铁路”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于低年级拼音、识字的教学和作文的教学也很有帮助,对小学语文各年级段的教学能够发挥有效的辅助作用。

三、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合理利用好资源

参加“晒课”“师课”活动,制作并运用“微课”,让教师们学习到更多样化的多媒体技术,更快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跟上时代步伐。但是过度地依赖多媒体手段,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手段也是不可取的。重视影像而忽略文字,不利于汉语言文字的学习;重视形象而忽略想象,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运用太多,教师忙于电脑操作,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重视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同时,传统的黑板板书也不能丢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解要主次鲜明,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重要作用。让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相结合,两者取长补短。如何充分利用好“师课”平台、“微课”资源等在线资源,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教师在今后教学改革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继续探索技术,提升专业素养

信息化教育改革,是教师们任重道远、“上下求索”的职责。教师要继续探索,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借助于“师课”这一平台,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形成适合现代化教学课堂的新模式,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有在信息化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并借助于“师课”“微课”等多媒体形式平台的学习与展示得到持续的提升。目前随着“微课”及“国家教育资源平台”中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广泛开展,很多学校配备了学生机房、班班通、电子备课室及校园网络全覆盖,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变得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地通过培训,更新教育观念,变“不想用”为“我要用”;改革教学模式,变“不会用”为“我会用”。在“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开阔视野,生成新的知识。在“听课”和“晒课”的过程中体会信息化教学给课堂带来的新变化,在“磨课”和“研讨”中寻求提升信息化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结语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教学手段,合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平台,营造有声有色、声情并茂的学习氛围,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寓多媒体技术于教学之中,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育多媒体技术微课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效结合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微课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关于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大学教育变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