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群师一优课”教学叙事

2019-09-10程磊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0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程磊

摘要:近年来,国家逐步推广实践中小学课堂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此背景下,运用相关理论,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开发研制了“群师一优课”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课堂教学纪录片为呈现形式的新型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信息技术  群师优课  新中国外交

缘起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为了推进中小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大力倡导开展“翻转课堂”“一师一优课”、微课、慕课等教研活动,成果卓著。在此背景下,运用相关理论,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开发研制了“群师一优课”课堂教学纪录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这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以“为了学生学习而设计”为根本宗旨,以“带着课标去上课”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效率、巩固学习成果为目的,依据相关理论与策略,以课堂教学纪录片为呈现形式的新型的课程资源。

教与学策略

第一场:引子

(PPT展示飘扬着的鲜艳的五星红旗,播放背景音乐。)

主持人:同学们看到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唱起了嘹亮的国歌。今天的中国正以负责任的大国身份,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向世界。作为中国人,你是否感到自豪与骄傲?但是,在旧中国却有着屈辱的外交!

设计意图:聚焦课堂,烘托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

虚拟场景:“五四运动”前中国外交大失败。

学生配音:“同胞们,中国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呀!我们的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收回山东主权的正义要求,却遭到了西方大国的无理拒绝,而腐朽的北洋军阀政府竟然要在损害中国人民情感的合约上签字。”

配画:五四运动场景。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图片等史料情境,培育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主持人:近代中国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二场:“独立自主”与“一边倒”

主持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世界政治格局是“美苏冷战”。

(PPT展示新中国外交形势示意图。)

解说词: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和斗争成为当时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小灵通提示:“美苏冷战”是二战后最突出的国际关系。记住了吗,同学们?

设计意图:模拟配音、“课堂小灵通”的添加,意在增强历史声像效果。在听觉、视觉等方面给学习者以有效刺激,探索传播记忆的有效性。

主持人:二战后的国际格局对当时新中国外交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模拟配音(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主持人:那么,为了实现外交上的独立,毛泽东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模拟配音(毛泽东):我们要“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讲解型教师:“三大外交方针”的基本内容。(PPT文字显示)

释疑型教师:解释三大外交方针出台的背景。

主持人: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准确定位了“两极格局”下中国的外交走向。那么,有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呢?

(PPT展示毛泽东1949年访苏影视资料片段)

解说词: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苏。两国就重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问题进行商谈。经过多次磋商,最终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释疑型教师:该条约的签订,使中苏结成军事同盟关系,这对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两国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保持着协商与沟通,有利于加强中国与社会主义阵营的联系,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在经济、文化上的合作。毛泽东第一次访苏可谓是硕果累累。

设计意图:(1)围绕主要问题,多个教师分类上镜,通过多种画面,由浅入深地对问题进行讲解阐释,意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学生记忆与理解,为解决课堂教学重难点问题探索新路径。(2)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路径。

第三场:开放包容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主持人:新中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请看大屏幕:

(PPT展示美国围堵新中国示意图)

解说词:除此之外,美国还干涉朝鲜内战,出兵朝鲜,甚至把战火烧到鸭绿江畔,给中国的周边环境带来了巨大的不安定因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最终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主持人:这是建国初期建交示意图。我们会发现,1949年新中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峰后,到1952年几乎没有国家与中国建交。那么,新中国的领导人又是怎样打破这种不利的局面呢?

解说词: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进一步明确这一原则。

释疑型教师:阐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系、特点及其意义。

设计意图:主持人穿线搭桥,影视资料播放,配音解说,意在打造新奇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关注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增强学习效应。

第四场:外交破冰的日内瓦会议

(PPT播放日内瓦会议影视片段。)

解说词: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美国企图阻挠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使会议陷入僵局。中国代表团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最终使会议达成了一致。

釋疑型教师:美国邀请中方参加会议并不是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因此,要利用这次机会,推动中国周边局势的缓和,同时向世界展示新中国的外交形象,拓展中国的国际空间。那么,日内瓦会议可谓是“破冰之旅”。

设计意图:影视资料播放、解说释疑,意在烘托学习氛围,强化传播效应,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史实的理解。

第五场:“求同存异”的亚非会议

主持人:1955年,有着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国际会议。那么,这次会议会不会一帆风顺,能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呢?

(PPT播放“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影视片段。)

设计意图:主持人搭桥,影视资料播放,强化历史视觉效果,打造历史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满足学生好奇心。

主持人:“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无疑给出席会议的中国政府代表团蒙上了巨大的阴影。人们不禁要问:周恩来为什么没有坐这架专机呢?

(周恩来先期访问缅甸,然后去万隆的影视资料介绍。)

主持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总算平安抵达了万隆。那么,万隆会议的召开又能否让中国政府代表团宽心呢?

(PPT播放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指责的影视片段。)

主持人:显然,会议一开始就出现了针对新中国的杂音。在这紧要关头,4月19日周恩来在大会的发言中发表了掷地有声的讲话。

(PPT播放周恩来大会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讲话影视片段。)

釋疑型教师:解释“求同存异”的内容、特点、意义。

(PPT展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与亚非国家领导人友好交往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影视资料和教师释疑等路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收尾有力。

第六场:一起互动吧!

1.“学生问疑难”

学生:XX老师好!我对“一边倒”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还是有些不明白,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好吗?(教师从背景、特点、意义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解释)

2.本课知识框架

3.小灵通:好的,同学们,让我们通过课堂训练看看你学得怎么样了。

设计意图:(1)师生互动,解惑答疑,意在对本课主旨进行总结。(2)检测学习效果,检查本课学习的不足,以备课后强化。(3)训练时间加大,意在强调学生训练的效果。

结语

教学纪录片播放后,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围绕学生兴趣、课堂教学改革、学习注意力、观看吸引力、群师授课、影视技术、学习记忆与理解、学习效果等方面展开。从调查结果看,学生普遍认可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他们认为:其新颖独特,一改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具有创新意识;打造课堂教学新视听,吸引注意力,方便记忆与理解;多个教师站在不同角度给学生上课,重难点突出;是一种欣赏式学习,有助于轻松快乐学习。这些都说明这种“课堂纪录片”的设计及播放的形式是有效的。

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学在某种程度上“疏远”了学生,缺乏对学生学习反馈的零距离了解与处理;教师在本课的“角色价值”难以达到传播学要求的“赢效因素”;多个教师出镜与切换,既有新鲜感,也可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视觉负担”。毋庸置疑,我们开发设计的“群师一优课”教学纪录片是一种新鲜事物,我们相信,在一切为了学生学习而设计的理念指导下,本着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就一定能够让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生根开花,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齐健主编.走进高中历史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侯桂红.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及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陈志刚、翟霄宇.历史课程论与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5]杜芳、刘汝明主编.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6]夏辉辉.问题解决:历史教学课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深度融合初探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素养提升的信息技术与美术欣赏活动的整合运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