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立德立人

2019-09-10韩明叶

教育家 2019年20期
关键词:礼仪法治道德

韩明叶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小学要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在人生成长的路上刚刚跨出了充满希望的第一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为他们将来努力学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目标就是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调查表明,学生喜欢的教师的人格特性有:合作、民主的态度;善良、耐心、体谅人;兴趣广;令人愉悦的仪表、风度;公正无私;有幽默感;性情温和、行为坚毅;关心学生、对学生问题有兴趣;工作具有灵活性;善于利用表扬的方法;热爱所教学科等。

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一要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让学生佩服你,亲近你,愿意与你沟通和交流;二要善于用微笑面对学生,按照积极心理学要求正面看待评价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信任与尊重关注;三要在自己的言谈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阳光、自信、儒雅、大气……

教师自身人格的示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说教形式所不能代替的,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优化提升自己的心理品质。

挖掘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的教化功能。道德与法治教材本身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首先,对课程内容要加以梳理,挖掘教材中德育内容。《春天的思念》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访谈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对已故亲人的永远怀念,感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从而深刻体会孝老爱亲的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主动陪伴亲人,理解亲人的爱与关怀。在教学《我是学校小主人》一课时,我让学生们在“一日班主任助理”自我体悟,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认识集体成员之间相互支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意义,从而增强建立班集体的自觉性,使得班集体更有凝聚力。

优化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自我体悟。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走出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在社会大课堂里,自主开放地学习,把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样,道德与法治课关起门来上课是没有效果的。如《礼仪伴我行》一课,如果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通过向行人分发礼仪温馨提示,宣传有关礼仪的常识和故事,在实践过程中,体验礼仪的价值与意义,就比单纯地灌输礼仪知识效果要好得多。不仅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礼仪知识,也使自己得到了一次锻炼和升华。如何说服他人,如何学会承受被拒绝,如何克服害怕心理与陌生人交谈等,都是其中的收获。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要多采用合作、探究、交流的教学方法,激发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又在教学中获得合作和探究的快乐。例如學习《成长中的快乐和烦恼》,我让学生写出最近一星期令自己快乐和烦恼的几件事,然后再分到不同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此时,我会用赞赏性的语言及时评价各组的表现,对他们的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了解人人都有烦恼,只要能够正确对待,做情绪的主人,就不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依靠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现在的评价方式多为筛选式的评价、单一的评价、终结性的评价。在这种评价方式下,被否定掉的并不仅仅是一些学生的成绩,更是学生的自信、乐观、积极向上、不断奋进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道德与法治课的评价,必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学习、是否学会合作、是否形成辩证唯物的方法论,是否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所以评价的重心必须从结果转向过程,从单一走向多元,不仅教师参与学生评价,还要让社会、家长参与对学生的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学着走进社会、适应社会,逐渐养成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猜你喜欢

礼仪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筷子礼仪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礼仪篇(下)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