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工学交替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2019-09-10钟华林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21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议

钟华林

摘要:高职教育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服务社会的高技能人才”,工学交替实习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对学生工学交替实习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交替实习;学生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1-0111-02

高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服务社会的高技能人才”。工学交替实习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全面了解校企合作企业生产运作,加深对职业岗位工作的认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并通过工学交替实习来逐渐明确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多次担任学生工学交替实习的带队教师,亲自参与了学生到企业工学交替实习全过程的管理,对学生在工学交替实习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有自己的建议。

1高职学生工学交替实习出现的问题

1.1实习期间学生的心态

实习期间学生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它决定着学生实习任务能否完成。很大部分同学参加工学交替实习时,角色转变不彻底就进入了企业,实习身份自我定位不准确,被安排工作时吃苦的思想准备不充分,加之在实习期间,因实习环境枯燥,实习工作劳动强度较大,每天实习时间长,企业规章制度和纪律严格,同时还要加班或延长加班时间等各种因素,部分学生又因身体原因,作息调整不及时,疲于应付,心态就开始逐渐变化,实习工作就不能持续下去,打退堂鼓,产生离职现象。特别是实习的第一个月,离职人员占离职人数的90%以上。

1.2实习期间学生的待遇

工学交替实习是按照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由学校统一安排。为了便于管理,学校就集中安排学生在校企结合的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实习。先由学校同用人企业统一协商实习的相关事宜,包括实习时间、学生实习岗位、实习待遇等,然后形成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实习协议。因为是实习,学生无企业所需岗位工作经历、经验和相应的技术技能,企业在学生上岗前要进行培训,在岗位工作时管理方面的投入要大一些,甚至可能还要影响企业的正常动作,因此企业给实习学生的待遇就偏低,与企业熟练工人的待遇相差甚远。部分学生就感觉实习期间是廉价劳动力,与自己的学历不对等,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在实习中积极性不高。还有少部分学生,实习的目的就是挣大钱,待遇低了,瞧不起,不想干,走人。

1.3实习期间学生岗位安排

学生进入实习企业,先由企业人力部门接待,马不停蹄地完成住宿安排,填写各种手续。手续办完后,企业人力部门根据学生专业,企业不同的车间和工段、班组需求,随机分配学生的实习岗位。学生满怀憧憬来到车间、工段、班组,经过培训后才意识到没有满足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又因是集中工学交替实习,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同一企业实习,满足不了专业对口,实习学生感觉学非所用。实习时积极性不高还闹情绪。

1.4人员之间的沟通

实习期间,因学生对自己的实习岗位不满意,工作一段时间后,部分能适应,但还有部分学生就提出换岗位,他们有的自己找班组长、车间管理人员,有的就找带队实习教师。这样的问题,带队实习教师是没有权力安排的,只有与企业人力部门协调,往往是得不到解决的。找车间班组长或管理人员的多数也是得不到解决。在企业,学生只知道自己岗位的班组长,上一级部门一概不知,沟通非常困难。企业越大,部门众多,各司其职,沟通越困难。在实习期间,有的学生可能已经离开实习单位或者不参加实习了,只有到带队教师清点人员的时候才发现。

1.5离职现象

在工交替实习过程中,时间一般是半年,多数学生能圆满完成实习任务。但有一部分学生除上述原因外,还因家庭原因,基本是完成不了实习任务。从进厂实习开始,大约一周后,就有学生离职了。在离职学生中,多数是按规定办理离职手续,然后自己再联系一个工学交替实习单位。而有少部分学生则是私自离职,离职前无一点征兆,往往是学生已经到家打电话后带队教师才知晓。

2改进工学交替实习的建议

工学交替实习既是学生了解企业的时期,也是学生明确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的一个准备期。为搞好学生工学交替实习,我的建议如下:

(1)学校重视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养成,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养成,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才能保证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场合立于不败之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急于求成,在实际工作岗位的磨练是日后竞争的良好积累。首先在专业计划的制定中,不光是专业知识的确定,还要充分融入劳动课的建设,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讲专业的前景、优点,还要贯彻专业知识的形成、积累过程。要让学生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实习前明确指导思想,做好工学交替实习前的思想准备。学生在工学交替实习前,学校应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实习学生应全员参加,有条件的也可以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及心理指导工作,并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帮助学生预见实习中的各种困难,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转变心态,调整角色定位,并给一个足够的调整时间来适应企业。使他们能够自觉融入和支持学校的实习制度,把实习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而不是来企业挣大钱,是来开眼界,学知识、学技能。

(3)做好校企合作,慎重选择工学交替实习单位。在高职教育中,每个学校都诸多专业,与之合作的企业也是诸多。在安排学生工学交替前,首先学校要深入企业,充分了解其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要求,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课程。其次安排学生实习,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选择相应对口的企业,一次实习任务,可以安排多个实习企业,使学生通过实习,能有利于加深对专业的认同感,确定自己毕业后的就业取向。同时工学交替实习,对培养学生技能的意义非同凡向,因此,学校必须慎重选择实习单位。

(4)合理安排学生实习岗位,突出工学交替实习阶段的重心。学生工学交替实习的岗位,应根据专业,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有条件的可定期轮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岗位结构和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使学生从中可鉴定自己毕业后的岗位选择,提高实习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学校在前期与企业协商时,就要把学生实习的岗位及轮换,阶段实习重心作为重点,在实习三方协议中写明确,做到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5)做好校、企、学生和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确保联系畅通。学生工学交替实习,责任重大。它涉及学校、企业、学生及学生家庭四方面,要环环相扣,才能确保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首先,要做好学校与企业的之间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实习进度、学生实习表现和心态变化。其次做好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进企业时,其岗位对应的车间、班组的纵向管理关系、班组成员横向工作关系等,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学生有意见能上传,学生的工作任务能下达,同事之间能互助。第三做好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建立家校联系,共同育人。

参考文献

[1]徐新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时空,2011(02):37-39.

[2]韩颍.高职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116-119.

[3]刘保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9(6):163-164.

(编辑:杨梅)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建议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