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初中德育教育
2019-09-10施秀金
摘要: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有着互通之处,也是促进初中德育教育的有效内容。初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传统文化,改善德育教育方式,推动初中德育教育发展,增加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吸收度。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初中;教师
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都是中华文明的传承,是先人智慧的结晶,需要一代代不断流传。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初中德育教育能提高学生吸取德育内容的效率,增加学生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种情况对学生成长是好的推动。
一、有针对性的提炼传统文化内容,促进初中德育教育
传统文化内容非常多,而且每样都融入到初中德育教育中信息量太大,需要教师对传统文化做一个针对性的提炼,这样能提高学生吸收德育教育的效率,推动德育教育更好发展[1]。就像现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很好的传统文化浓缩,体现着德育教育内容,发挥着传统文化的作用。
有针对性的提炼传统文化内容,对初中德育教育的促进是良好的。增加了初中德育教育的内容,提高了初中德育教育的层次。学生对这种德育教育会有新的感悟,对学生内涵是一种丰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发现很多对初中德育教育有好处的传统文化内容,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审视,发现符合初中德育教育使用的内容,让它们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发挥更好的光彩。
有针对性的提炼传统文化内容,促进初中德育教育推动了教师对德育教育的思考。这种措施改善了初中德育教育的常规设计方法,降低了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迷茫感。教师对德育教育的出发点做出了好的调整,增加了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的交叉点,让初中德育教育变得更有吸引力。丰富了初中德育教育层次,拉长了初中德育教育深度,这种改善还提高了教师进行初中德育教育的教学水平。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二、利用传统文化增加德育教育中的优秀内涵
利用传统文化增加德育教育中的优秀内涵是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初中德育教育的一种有效措施。这种措施增加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度,改善了教师平淡讲授德育教育的窘境,为德育教育增加了多种传统文化内容,提高了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的感受力[2]。这种情况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是好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涵养,让他们懂得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知道如何判断事物。
例如,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就是德育教育中好的素材,可以利用《孝经》纪孝行章第十中的“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等等内容,激发学生对孝亲敬老、尊师重教等的好奇度,提高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感受,展现德育教育中的优秀内涵。这种情况对学生成长是一种推动。
利用传统文化增加德育教育中的优秀内涵,转换了教师教学的角度,让初中德育教育出现了更多以学生感受力为主的情况。这种方式对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有很大帮助。增加了学生明事理、正确判断事物、处理事物的情况。利用传统文化增加德育教育中的优秀内涵,体现了教师对待德育教育的重视,改善了常规德育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一个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这种培养提高了初中德育教育的价值,是值得教师推广的。
三、利用传统文化加强德育教育中的爱国情怀
利用传统文化加强德育教育中的爱国情怀是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初中德育教育的一种有效措施。爱国情怀是初中德育教育必備的教育内容,传统文化的融入增加爱国情怀的氛围和层次,提高了学生对国家大爱的理解度。这种措施还能锻炼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也可以组织主题班会,在班会中播放爱国情怀电影或者视频选段,让学生观看后进行讨论。增加学生接触爱国情怀的机会,这种教育方式提高了初中德育教育的价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对爱国情怀有更深刻的感受。
利用传统文化加强德育教育中的爱国情怀,改善了初中德育教育方式,让初中德育教育充满了正能量,提高了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热情。这种措施对初中德育教育发展是好的,展现了初中德育教育的更多面,浓缩了传统文化精华。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德育教育课堂。学生在初中的成长只有一次,教师抓住了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有效内容,为学生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教师的这种改变是好的,降低了学生对初中德育教育的排斥感,让每位学生在初中德育教育中都保有足够的融入度。这种措施对学生自主探究德育教育内容有好的推动。
结束语
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初中德育教育是新课改后对初中德育教育的要求,改善了教师对初中德育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思考点,增加了初中德育教育的内容。这种措施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有很大帮助,改善了学生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态度,提高了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积极性。这种措施增加了教师教学水平,让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有更多交叉点。这种措施对传统文化和初中德育教育是好的促进,满足了当代对初中德育教育的需求,丰富了学生的德育内涵和文化涵养。
参考文献
[1]李方岚. 班主任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6):96-96.
[2]周建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方法[J]. 文存阅刊, 2018(9):82-82.
作者简介:施秀金,女,1980.1月,闽侯县昙石山中学,中级职称,籍贯:福建 闽侯,研究方向 :文学阅读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