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外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培养

2019-09-10李泉标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李泉标

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的发展

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看,“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跨文化交际在我国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其最早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而后在八十年代开始在我国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跨文化交际学所涉及的领域不仅仅是单独这一门学科的研究,还涉及到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传播学等多个当代社会科学学科领域。跨文化交际研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产生的,是在国际交往及全球化进程中应运而生的。它既是帮助不同国家人们冲破文化冲突进行友好交际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汉语在国际间发展和传播推广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外语教学的任务决定了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密切关系。跨文化交际涉及交际及文化的种种问题,因而外语教学不单纯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应是语言与文化并存的教学。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教育部在2013年提出研制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来规范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指示高等学校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制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新一届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成立之后立即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研制工作。《教学指南》于与2007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相比,前者从国家战略需求层面上更加强调英语的重要性,从实际出发,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习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自此,跨文化交际便开始进入高校外语教学当中,成为高校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

根据跨文化交际的需要,Tomalin和Stempleski提出了语言文化教学的七大目标,即:

1)帮助学生逐步明白一个事实,所有的人都会表现出由不同文化而产生的行为。

2)帮助学生逐步明白,社会的各种因素,诸如年龄、性别、阶级和居住地都无一不影响着人们说话和行为的方式。

3)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在目的语文化中一般情景下的人们的具体习惯行为。

4)帮助学生增加对目的语中词和短语的文化涵义的理解。

5)帮助学生发展根据证据对目的语文化作总体鉴定的能力。

6)帮助学生培养搜集和组织文化信息的必要技能。

7)激发学生对目的语文化在智力方面的好奇性,鼓励学生对其他民族人们的同情和理解(Tomalin &Stempleski , 1993: 8)。

跨文化交际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跨文化交际课程作为大学教学的新兴课程,虽然其在理论上发展迅猛,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外语学习方法陈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以往学习语言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去学习,同时,由于中国大环境下的高考制度,导致大部分学生重读写,轻听说,从而形成了社会上俗称的“哑巴英语”。我们学习外语不能简单地只学习词汇、语法,更要注重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在学习的时候多为几个为什么,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通过让学习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来进行比较,他们则会更容易接受并更好地理解其语言内涵和语法运用。

2、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地区差异和贫富差异,各地教育水平参差不一,盡管已经提出“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但因为发展不平衡,很多地区没用机会使用新型的授课模式,或者有的地区的老师会因为觉得麻烦而放弃使用新方法进行教学。教师教学观念仍停留在教师主导课堂的传统模式,从而让外语学习成果停留在考察学生外语知识水平的层面上,而忽视了对外语文化的教学。让学生以为学好了词汇和语法就能自如地与外国人进行交流。

3、学生学习参与度低

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短期的努力很难体现在分数的提高上。因此很多学生会对外语学习不屑一顾。分数高的学生会认为,自己的成绩已经很好了,就算不学书上的内容,自己也能凭借自己的现有水平考一个不错的成绩。而分数低的学生会认为,自己努力过了,但是成绩不见提升,还不如去多做几个数学、物理题提分更快。正式因为这种现象,导致在很多外语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沉寂,学生水平两级分化严重。

应对措施

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学习积累过程,文化学习亦是如此。为了解决跨文化交际在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变:

1、从课程设置方面

如今的高等教育课程分类明确,各学科独立成科。这样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在不同课程学到各个领域的专业性知识,但显而易见的是,独立成科会让各学科之间形成知识分离,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所接受大量专业领域的知识,让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没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外语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给学生设立文化类课程,类似母语教学一般,通过让学生分析阅读名家作品,感受其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并给予学生真实的交际场景,让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此达到对文化知识的深层理解。

2、从教学方法上面

传统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等。但大多数教师会选择任务驱动法来进行语言教学,即教师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来获得知识和技能来达到教学目的。该教学法仍然是让教师处于课堂主导地位,让学生被动参与。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课前搜索,课时参与,课后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多方材料来了解不同的知识点,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3、从课程考核方面

中国有句俗语:“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考核标准就是考试,老师通过学生考试出来的分数,来进行排名,并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但由于考试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真正的成果。虽然很多高校目前正加大平时表现在期末考核成绩的比重,但学生还是被困在考试的牢笼中。因此,我认为,不同的课程可以通过更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考核。比如一个高质量的答辩展示,一篇高质量的小论文总结等。

总结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文化冲突引起的交际问题不仅可能影响人际关系,还有可能引发政治冲突。在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学会理解并包容其他文明的文化,更要把我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国门。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不断坚持,共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愿望总会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目标总会达成。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M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2]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胡超,跨文化交际:E-时代的范式与能力构建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Barry Tomalin & Susan Stempleski. Cultural Awareness [M]. Huado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1998.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两块磁的交际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A Rough Research on Numeric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Ways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