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信息技术与古代诗歌鉴赏的结点

2019-09-10韩玉英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3期
关键词:教学整合实施效果教育教学

韩玉英

摘要:在教授鉴赏古诗课堂教育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将古诗中一些较为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使古诗变得浅显易懂,使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更加透彻,使古诗鉴赏课堂更充满趣味。

关键词:教育教学 信息技术  古诗鉴赏 教学整合  实施效果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至唐代以前我国古代诗歌作品,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的现实生活,汉乐府诗和曹操、陶渊明等人的诗歌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读这些古诗,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感知古代社会生活,鉴赏古诗中的情趣,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但要做到这一点,对于我们这样的艺术高中的学生来说,又谈何容易。如果我们借助信息技术,使古诗鉴赏课堂充满趣味,将时隔久远的古诗中一些较为抽象的意境具体化,使古诗变得浅显易懂,不仅让学生对教材知识点能够充分地掌握,同时也对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既然这样,我们就必须探寻信息技术与古代诗歌鉴赏的结点,将信息技术手段合理运用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中去。

一、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有“代入感”

古代诗歌往往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主观体验或理解,文字性描述特别简短,而且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要让学生在课堂很短的时间里理解或鉴赏这么庞大复杂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法,实属不易。因为,古代诗歌往往所反映的时代或生活,早已泛出了学生的生活或主观感受,要通过阅读让学生产生共鸣必须符合他们的鉴赏水平。如果能寻找到信息技术与古代诗歌鉴赏的结点,将诗歌所描写的情节或意境用画面加以展示,也许能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进而将学生“带入”具体的诗境之中,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比如,柳永《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如何让学生理解告别时的深挚感情?不妨用多媒体展示画面:萧瑟的深秋时节,雨后黄昏,远处一叶扁舟,舟上一人做招手状,特写画面中一对青年男女,手拉着手,脸上挂着豆大的泪珠,四目相对。旁边配以作者简介,宦途失意与恋人离别交织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至少可以把学生带入到萧瑟、凄凉和悲伤的气氛中,增强理解诗人离别时的悲痛之情。同时配乐(埙箫名曲《苦道行》)视频朗诵,来增强这种氛围,有了上面的创设,对下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名句的赏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更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形象、具体的变化、动态的图像和音频信息构成了仿真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课件中的每一个画面将学生带进诗歌,去倾听先人的心声,去呼吸诗歌散发出的芳香。在诗的国度里,让学生的灵魂与经典相约,心灵在遥望中静静地被感动。在詩的国度里,让学生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行走在旅途上,去寻求那消失在天际的家园。在诗的国度里,让学生漫步于岁月深处,聆听那徐徐吹来的远古的风,任凭思绪飞翔,飞越时空,与古人同喜同悲。

二、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有“现场感”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涉及很多的诗歌鉴赏的内容,而且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很多的学生难以理解,尤其是以往的课程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对于诗歌的鉴赏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形成意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也逐渐将这门技术充分的利用,老师帮助学生构建鉴赏诗歌的情景,帮助学生找到鉴赏诗歌的结点,通过可见画面增强了文学欣赏的直观性、情境性。比如,我们在鉴赏《琵琶行》时,课前视频欣赏《经典咏流传》,让学生可以跟唱,既渲染了气氛,也让学生有一种“体验感”。《琵琶行》是高考的重点篇目,要求背诵,但篇目比较长,学生不容易背。如果教师让他们先看后跟着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有了“体验感”,当然唱会后,背起来也就容易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又可以培养他们探索学习的浓厚兴趣。

诗歌鉴赏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作品只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学生对作品意义的理解,也就是说,学生通过阅读对作品的理解与接收就很难。而仅仅靠教师在短时间的讲授很难帮助他们解决。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借助信息技术为他们的学习和教学找到结点,并提供大量辅助内容来帮助他们理解。因此,在课堂,学生作为接受者,如果要让他们对诗歌鉴赏内容或技法的接受不是被动的,就要通过信息技术把他带入具体的情景当中。比如,要鉴赏诗歌《采薇》,展示远古时代的经济文化或战争情景,就利用视频短片重现《采薇》的主要内容:出征战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以及他们不辞艰辛、不怕牺牲的爱国激情,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切,忧心不已。再通过特写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形象生动刻画,理解将士“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和前面的“王事靡鹽”,从而进一步理解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的情景。

三、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有“体验感”

让诗歌鉴赏课的教学目的仅仅落在只要学生理解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通过课件的配乐诗朗诵,让学生打开课本,就能感受少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載言”的天真烂漫;感受士卒“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悲情愁肠;体会屈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佘心之可惩”的执着坚定;感受“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悲伤哀痛;体会“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恬淡宁静……让我们的诗歌鉴赏教学变成陶冶学生情操,感受我们古代诗歌内在的美,也许这才是我们诗歌鉴赏教学真正的目的。

我国古代诗歌在产生及演进过程中,更多洋溢着原始的、淳朴的、纯真的人性美,更多体现出了对政治、社会、人生的理性思索的文人创作,他们使用反复咏叹、重章叠句同时,又较为自由的韵律结构转为严格的格律限制。要将这些复杂的文人作品的手法解读透彻,就必须利用信息技术的嫁接手段,将那些抽象的表达技巧加以形象化的演绎,让他们呈现出一定的鲜活性或神秘性,以引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学生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只要能达到这样的鉴赏效果,也算是一种成功。

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特点决定了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讲求必要性,要遵循有利有节的原则,高中语文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但在应用过程中,要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不断整合,力求使其中的各个要素发挥出最大效益。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范畴愈加广泛,而且为现代教学手段提供了更大的提升空间。对于高中语文来说,诗歌这一特殊体裁的教学内容,需要广泛运用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恰巧为高中各个学科教学提供了便利,既提高了教师讲授知识点的效率,让学生随时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周静. 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方法与步骤[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3, 7(17):109-109.

[2]李宏安.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泡”与“三看三定”[J]. 学周刊a版, 2010(5):196-196.

猜你喜欢

教学整合实施效果教育教学
现代学徒制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实践应用与探索
基于模型的小麦栽培方案设计技术实施效果研究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整合研究
走进学生心灵,整合英语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