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初探

2019-09-10汪萍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教学方式

汪萍

摘  要: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其灿烂瑰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造福了一代又一代人,21世纪是民族素质与科技知识竞争异常激烈的世纪,未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人才培养进程中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够让传统文化的普及范围更加广泛,而且还有力地促进了人才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教育应从小抓起,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教育中,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式;实践活动

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自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所以,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有深远意义的。从事了几年的小学传统文化教学工作,对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下面略陈鄙陋,浅谈一下对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在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精神文化的发展却没有跟上物质文化发展的速度。特别是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加之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家长淡化了对孩子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使传统文化在新世纪的孩子身上继承的很少。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大多数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加之家长“无论何时何地千万不能吃亏”的教育,导致孩子目空一切,唯我独尊。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孝、孔融让梨等优秀品质荡然无存。

同时,由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本土文化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现在许多孩子们知道的多是奥特曼、米老鼠,而对于我们中国自己的一些文化故事却鲜有所闻,课堂上居然有如此多的孩子从没听过《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嫦娥奔月》……的故事,不知道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我们自己孩子身上确实缺乏传统文化的气质,行、住、坐、卧到底该遵循怎样的规范?所以说,在这样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受阻,西方文化盛行的状况下,在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应该采取的教学方式

山东省通用的传统文化教科书能根据低中高年级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身心的成长规律编写,有易到难,非常适合小学的孩子。对于如此好的教材,我们教师更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受到最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可采取启蒙与诵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水平,由简入繁地安排每个年级、班级的诵读内容。如低年级的学生可要求其诵读较简单的《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孝经》、《弟子規》等;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在学生熟读成诵以后,教师可适当讲解大意,并指导孩子用经典指导自己的行为。

诵读过程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在诵读中学习,可以更好地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再结合其它方式引导学生从文化经典中汲取营养,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纯正无邪的品质,抵制不良的精神污染。

三、开展多种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

文化不是纯理论性的,不是仅停留在书本中,而是存在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人们的一言一行,日常生活中。要更好的体味文化内蕴,就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结合生活实际带领学生体味传统文化内涵。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与哪些人物相关,是否知道屈原的生平事迹,是否读过屈原的作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布置作文,并以黑板报、讲故事、演讲等形式交流,还可以呤诗词、吃粽子,让学生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另外还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对文化传承的意义是深远的。

开展丰富多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乐趣,在快乐中学习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通过“对对子”、“灯谜”、“诗词朗诵”等形式让学生领略汉语的结构之美、韵律之美、节奏之美。开设表演课,将传统文化的经典演绎出来,让学生在享受的表演的快乐中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地博大精深。小学教育对个人文化品质的形成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学生童年时代形成的文化烙印将影响其终生。

四、开展家校合作

在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采用家校合作的模式,不仅可以促进教育成效的迅速实现,而且还拉近了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距离,便于今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教师应当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意义、方法以及目的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家长转变观念,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并且以身作则影响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要定期举办家长学习班或者家园联系会等,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家长对教师教育工作的意见,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提供活力。其次,为了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学校可以尝试跟家长一起,开展学术沙龙或以某方面文化礼仪为主题的专题活动等,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再者,教师要结合学校的日常教学安排以及家长的时间安排,和家长一起,带领学生参观古典建筑、拜访老革命家、欣赏有意义的影片等,以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使得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只有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勇挑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担,才能在文化传承的宏伟事业中有所作为,只有加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推进文化传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塑造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使之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使之成为有根有源有底气的中国公民。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