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探究

2019-09-10李思恺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1期
关键词:长方体创造性探究

李思恺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特殊阶段,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各科教师均担负此重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巧妙组合与定向迁移,使其形成新的认知,全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

引言

创造性思维即学生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运用所学的知识与积累的经验,对新知识进行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的学习,并提出个人独特的学习规律与方法,最终创造出新的学习成果。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思维特征,并结合数学知识的特色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

一、营造良好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需要基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刻意营造可以激活其思维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和大胆提出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探究,突破传统的提问模式,使其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于生活素材、网络资源等形势,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性地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着重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诸如,在开展《圆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系列圆形实物,包括月亮、月饼、轮胎、水盆和碗等,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圆,促使他们自主学习,思维变得活跃。接着,教师询问:你能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吗?组织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尝试自主画圆,他们可能用到瓶盖、量角器、圆形橡皮、硬币等,然后展示各自的作品,交流自己画的圆是否圆。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折叠、测量、比较、绘画研究圆,提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半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其在探究中发现圆的一般规律和初步认识圆的特征,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巧妙布置课堂任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观察能力的支持。观察就是大脑对事物的观察,属于思维探索的发起点,只有在观察中才会有所发现,在发现中才能进行创造。观察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阶段抓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教学目标与知识内容巧妙布置一系列观察任务,借助于实物、模型或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及时分析和评价他们的观察结果,使其深入观察和探究数学知识,观察能力得到发展,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做铺垫。

以《长方体的认识》教学为例,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长方体实物,如柜子、纸箱、冰箱、砖头和书本等,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即将研究的新知识,使他们从自身的知识结构中搜寻可能要学习的内容。接着,教师拿出长方体模型,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揭示面、棱和顶点的概念,让他们统计面、棱和顶点的数量。随后带领学生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让他们先观察长方体实物,在小组内讨论需要的材料,使其在操作中发现长方体的特征: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借此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归纳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发挥想象能力优势,开放学生思维空间

小学生通常具有极强的想象能力,为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可发挥其想象能力的优势,通过联想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入一些生活化现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使其主动发现与解决问题,借此开放他们的思维空间,进行创造性学习。

例如,在《面的旋转》教学中,教师先展示图片: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让学生想象:推动后车轮彩带会形成什么图形?他们发现是一个圆形。然后播放摩天轮、雨刮器、旋转门的动画,要求学生说出各自的发现,并让他们用纸片和小棒做成小旗,快速地旋转小棒,观察、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随后,教师出示蜡烛、冰激凌和篮球的图片,让学生通过想象抽象出相应的图形,相互交流圆柱和圆锥的特点,他们发现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另一个面是曲面,而圆锥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这样学生通过经历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开放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空间,并发展他们的空间感。

四、提供充裕思考时间,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思考能力主要体现在会不会思考和敢不敢思考两个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诱导他们进行深度思考,在思考中将新旧数学知识整合在一起,结合旧经验学习新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营造良好的思考环境,利用一些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认真思考,探究数学知识或规律,关注他们的思考过程,客观评价思考结果,锻炼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举个例子,在《数的奇偶性》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从1开始依次报号,报号完毕之后,提问:你们的号是多少?是奇数还是偶数?什么样的数是奇数?什么样的数叫偶数?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使其知道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接着,教师设问:张伯伯是一个摆渡人,最初小船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向南岸,不断往返,摆渡11次后船停在哪个岸?引导学生用小纸船进行情境模拟,將桌面当作河面,靠近自己身体的那条边当作南岸,对面的边当作北岸,同桌之间一人操作、一人记录,边动手边思考,发现小船摆渡11次后停在南岸,使其经历奇偶性变化的过程,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运用启发教学模式,不断活化学生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需求,有目的性地进行启发式教学设计,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数学问题,不断产生新的解题思路与答案,同时活化自身的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科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与探索兴趣,使其从自身的知识库中搜索与提取相关信息,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创造性思维变得更加灵活。

比如,在进行《倒数》教学时,教师谈话导入:通过相处,老师和你们已经成为好朋友了,你是如何理解“互相成为朋友”的?启发学生思考、回答:我们是老师的朋友,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过渡:在数学中这种现象同样存在,如“三分之七”倒过来说就是“七分之三”。然后带领他们进行“分数倒说”的游戏。接着,教师带领学生探究游戏中出现几组数的特点,启发他们发现分子、分母倒过来,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都为1。之后,教师设疑: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学生通过刚才的学习知道将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然后在小组内讨论、研究求整数与小数倒数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活化他们的思维,使其形成灵活的创造性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积极诱导,从多个方面启发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分析与合作探究,使其敢于表达个人看法与见解,并不断创新教学途径与方法,增加思维深度,努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吉祥.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就小学数学精彩课堂【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128.

【2】刘长洲.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6(09):49.

【3】李玉慧.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广东蚕业,2017(12):71-72.

【4】朱万祖.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7(20):102.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长方体创造性探究
拆拼长方体
设问引导探究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表面积是多少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问题征答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