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之浅见

2019-09-10张璐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24期
关键词:质量管理施工管理建筑工程

张璐

【摘  要】“质量”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要素,长期以来都是从业者关注的焦点。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不断变化,目前已有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理论出现了一些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基于此,笔者在下文中对建筑施工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进行了详尽论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管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但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步凸显,近些年发生较为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为广大从业者、管理者敲响了警钟。目前,建筑工程也呈现出大型化、复杂化、短期化的趋势,建筑工程在为人类社会建设增光添彩的同时,也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亟需加强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监督的理论探究,以解决管理模板不完善、管理程序不适用等等问题。

一、建筑施工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思路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大多建设周期长、体量大,施工作为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承担着形成实体工程、提高建设质量等等重要责任,且建筑工程大多一次成形,返工消耗大。针对建筑工程复杂性、一次性特征,必须站在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对成熟的管理理论、理念进行引进、整合、创新,以突破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监督管理的瓶颈。

想要实现对质量的有效监督、管理,那么首先就需要有一个可靠的参考标准,如ISO9004,ISO9004是基于ISO9000的质量标准,它强调与业绩的改进、质量的改进,从其和建筑工程的相互管理来看,ISO9004是以“过程”为管理对象的一种监督管理模式,而建筑工程施工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质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变化,将建筑工程施工监督管理和ISO9004结合,就能够在复杂的、高要求的、不断变化的建筑工程施工体系中,获得持续的监督、管理指南。由此分析,“过程化、动态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长久以来,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都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制度,加之几十年来建筑工程“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促使诸多从业者养成了以“施工经验”作为主要管理依据的思维定式,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践,都表明这是极其不正确的。ISO9004中明确了质量管理流程化的重要性,并要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合理分类,从行为、意识、质量三个方面,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深入研究。一方面,可将施工管理经验转化为定性、定量的内容;另一方面,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及时的发现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建筑施工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对策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框架

针对建筑工程技术条件多元化、持续时间长、体量大等等特征,需要在对质量影响比较大的关键点,实现对施工质量的优先监督控制。对此,就要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框架,改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粗放”的现状,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均有着不同的作用,但是施工单位才是负责质量管理、质量监督的主体,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监督管理质量,施工单位还要起到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首先,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施工方案、施工总计划,编制出详细的流程施工质量管理计划,将施工质量管理和流程管理结合起来;其次,施工单位需要以项目经理为首,层层下达施工质量管理目标的内容,直至传达至一线施工人员;再次,项目经理需要组织施工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有针对性的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水准、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最后,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施工单位在充分理解自身管理职责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的沟通,全方位查找工程存在的问题,并最后由项目负责人对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如,某建筑工程,根据施工流程計划构建了质量管理计划,在模板安装前,项目经理就针对模板安装顺序、缝隙检查标准等内容,开展了全面的技术培训,保证施工循序渐进的开展。在施工的过程中,引导施工人员全面检查模板安装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和设计单位协同深化设计,在该阶段施工完成后,首先完成自检,然后和监理方、建设方协同检查。最终模板安装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设计图纸中出现的问题也提前得到了解决,未出现返工、安全事故。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动态化、过程化的管理和传统的规范化管理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传统的规范化管理强调制度的落实,过程化管理则强调流程的实施以及文化氛围的创建,这种“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让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体现出一些别样的特征。一方面,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框架下,施工单位各个岗位应该明确相应的责任、制度,并通过评价、审核等等方式,找到质量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点,通过不断的深化、总结、反馈,实现对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更新、调整,这样更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形成一个标准的、科学的体系;另一方面,施工单位也需要积极的在设计方、监理方、建设方的指导下,优化工作流程,避免各方的利益冲突影响到质量管理工作,避免不必要的管理工作交叉,影响施工质量管理监督的效率以及水平。如,某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未和设计方、监理方、建设方有效沟通,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出现了严重的管线碰撞问题,部分作业面需要返工,工程进度、造价受严重影响,施工方在这个过程中也因为“窝工”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因此,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构建,绝不能是单纯的、片面的硬性管理制度,而是应该综合考虑到建筑工程中各主体的作用,同时考虑到文化的建设,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在整个体系运作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能够主动的和其他主体单位交流,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推行监督管理体系运行结果分析

基于ISO9004、流程化管理、标准化管理中的内容,将这些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工作中去,施工单位需要积极利用WBS对质量管理目标进行分解,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制定保障制度,如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混凝土振捣质量控制等等,以保证整个质量监督管理的协同性、一致性。同时,还要不断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水准,就流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诊断,通过有效评价达到提高监督管理质量水平的目的。举个例子,在建筑工程中,就可通过质量检测,来找到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混凝土构件出现麻面、蜂窝,就要判断其成因,然后在浇筑、振捣、拌和等等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后再完善此前的控制监督流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并非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想要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必须要针对建筑工程周期长、体量大的特征,将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转化为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城林.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关键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4):146-147.

[2]李国刚,李卫平.从混凝土浇筑的角度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7(7).

[3]杨景香.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J].建筑知识,2017(17):143.

[4]高永伟,马凌.如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J].四川水泥,2017(1):328-328.

[5]刘萍.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J].科技尚品,2017(3):71-71.

猜你喜欢

质量管理施工管理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试析深基坑支护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施工管理
220kV架空线路建设管理
浅谈公路养护工程的施工管理
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管理探析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