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电厂电气运行安全管理思考研究

2019-09-10陈慕巍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19年25期
关键词:电气运行火电厂安全管理

陈慕巍

摘 要: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火电厂需要起到提供能源和动力的作用。而火电厂的发电生产离不开电气设备的支撑,无法保证电气设备稳定运行,将无法实现电力稳定供应。近年来,火电厂在电力生产中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电气设备安全事故频发,给职工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而电气故障的发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需要得到及时排除处理,保证火电厂电气运行安全。

关键词:火电厂;电气运行;安全管理

一、火电厂电气运行安全管理的意义

通过对国内各火电厂电气事故案例收集、分析与统计,笔者发现火电厂电气不安全事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管理失误(控制不足)的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有:①设备管理不到位。设备失检、失修或设备质量不良等原因引起异常、障碍或事故。②人员管理不到位。人员技术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麻痹大意或未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等原因,引起监控不足、履责不到位或误操作进而引发不安全事件。由此可见,在火电厂生产管理过程中需要对电气设备及系统的运行安全进行有效的管理,科学的规避火电厂电气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

二、火电厂电气运行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

1、构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因此,为了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需要火电厂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环保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与义务。并以书面的形式与各级人员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制定各级生产管理岗位责任清单,并在生产和办公区域公示。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追究与考核机制,贯彻安全生产责任一票否决制度,将员工、各基层生产部门的安全绩效作为奖金、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层层传递压力,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此外,电气运行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操作风险较大,必须制定切合现场实际且详细的操作规程,用以指导和规范运行操作。要重视两个方面:①结合生产现场实际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规章制度。②保障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取得实效,不让其流于形式。采用视频监控、录音存档等方式(例如电气操作票的执行),有效监控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考核,明确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2、推进电气运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火电厂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电气系统构成、检维修、运行操控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容易发生误操作等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了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必须落实电气运行标准化工作。从目标与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改进等八个要素入手,规范作业文件,建立电气运行标准化体系。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标识标准化。按统一标准设置现场标识牌、警示标志、安全注意事项等。②操作标准化。制定电气运行标准操作票、试验方案等,做到凡试验必有方案、凡操作必有标准操作票。③工作票标准化。推进电气工作票安全措施标准化,防止措施漏项、审核把关不严等不安全事件。④防误闭锁标准化。生产现场全覆盖,按电压等级设置统一标准的防误闭锁装置。⑤岗位标准化。电气运行岗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达到“四懂”标准(懂基本专业知识、懂岗位操作技能、懂风险辨识预控、懂应急处理措施)。根据现场工作风险度与操作频次,不断扩大电气标准化作业范围,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

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保障安全的能力。为了保障火电厂电气运行的安全,需要不斷提高人员履职能力,通过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与考核,确保安全生产。特别要重视对外委单位员工、新上岗员工的培训以及“四新”技术培训,选定针对性强、切合现场的培训内容,保证培训质量,严禁培训走过场、培训不达标上岗等情况发生。以上情况属于企业新的“危险源”,要从管理角度,对其正确辨识,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并做好监控,确保过渡安全。此外,火电厂生产事故中,“三违”及违反工作流程原因占相当大比例,如先许可签字后执行安全措施、开工前未进行安全交底等。由此可见,除了必要的技术技能培训外,培训工作的重点还应放在规章制度以及流程执行上,例如:“两票”的执行流程,动火、受限空间作业的审批流程等,确保发挥层层把关作用,严防流程颠倒、跳步而导致事故。电气运行安全的预控管理人身伤害预控。从保障人身安全角度出发,编制风险预控本,并将其纳入日常管理。电气运行每项工作之前,都必须针对个人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内容,分析可能存在的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安全风险和应采取的预控措施,措施到位后方可开始工作。实现人身安全风险分析预控“全覆盖”,做到没有风险分析不进入现场,没有风险分析不开展作业。同时建议企业开发建立电气操作风险预控电子系统,具备模拟预演相关操作的功能,规范化的操作步骤、流程及危险点预先植入系统,系统预演通过后,人员才能执行工作任务。加强宣贯和培训,增强员工自觉自律意识。加强监督考核,定期开展员工人身风险分析预控工作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月度绩效考核。建立人身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促进人身风险分析预控工作责任落实事故预控。为了避免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在每一次生产事故发生之后,电气技术人员都需要对事故进行研讨总结,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处,并开展专项的电气安全检查工作,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好相关电气事故的预防工作,对相关的电气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事故预防意识。

4、隐患排查治理与应急管理

5.1定期开展电气安全专项检查,按照“谁管理、谁负责”、“全方位覆盖、全过程闭环”的原则,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明确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分工,落实奖罚考核,确保检查全面、整改彻底。组织全体从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重点针对企业第二类危险源,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等隐患进行治理,确保企业第一类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使其处于安全状态。

5.2特别要重视火电厂电缆防火、厂用电中断、湿式电除尘器防火、发电机反送电、发电机氢气爆炸等重要环节的安全隐患专项检查以及重大危险源、易燃易爆等场所的电气安全隐患排查和日常安全检查工作,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限期整改,并实行跟踪监督,确保整改到位,形成闭环管理。

5.3加强应急管理,提高电气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修订完善企业电气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推行现场应急处置卡,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并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对厂用电中断、涉网电气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5、电气系统的主动优化改进。首先是对电气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统计,老化的电气设备需要及时更换,年久未修的电气设备需要对其性能进行测试,评估该电气设备是否可以继续使用,而电气设备性能下降的机械,需要根据具体下降的程度,决定是否采取设备替换。在电气设备检修与替换时,需要参考火电厂的发展纲要,采购先进的自动化电气设备,提升火电厂电气系统的整体性能,保障电气设备及系统的运行安全。

结束语

火电厂电气设备及系统的运行安全涉及人员、设备、管理、作业环境等要素,其中管理应该作为首要的重要环节。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识别危险源并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万一发生事故把事故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

参考文献

[1]许江.火电厂电气运行的安全管理及故障排除处理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 2019(17):223-225.

猜你喜欢

电气运行火电厂安全管理
火电厂环保设施节能改造技术探索
先导式输灰技术在某火电厂的应用
火电厂600MW机组集控运行现状及改善对策分析
加强火电厂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的策略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电厂电气运行常见故障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