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副伤寒诊治

2019-09-10杜立乾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临床表现发病原因预防措施

摘要:仔猪副伤寒又被称为猪沙门菌病,是一种由沙门菌引发的感染疾病,分为急性与慢性2种,急性猪沙门菌会引发败血症,慢性的猪沙门菌会引发慢性肠炎,该疾病多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仔猪。该文从仔猪的发病原因入手,探究仔猪副伤寒疾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与预防措施,以有效预防仔猪副伤寒疾病。

关键词:仔猪副伤寒;发病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1.069

0 引言

仔猪副伤寒疾病在全年均可发生。潮湿、多雨、寒冷的地区发病率相对较高,当出现季节交替时,早晚温差变化较大,2~4月龄的仔猪很容易感染仔猪副伤寒,传染性极强,发病速度较快,当仔猪感染疾病后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仔猪会在3~4d内死亡。据相关数据统计,仔猪副伤寒疾病的死亡率为25%~40%,会给农业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1 发病原因

猪沙门菌主要存在于猪的肠道中,沙门菌的两端钝圆,大小中等,四周有鞭毛,能在猪的肠道中运动,最终随着猪的粪便排出体外。该过程中,猪沙门菌会转移并寄居到外界环境中,如猪饲料、饮用水、食槽等。对于哺乳期的仔猪,抵抗能力较差,当母体携带该病菌后,很容易将其传染给仔猪。受外界环境影响,猪沙门菌与仔猪自身免疫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猪沙门菌就会大量繁殖蔓延,导致仔猪副伤寒疾病的爆发[1]。此外,养殖户在饲养中不按照科学的饲养方式饲养,对仔猪圈舍未能进行定期消毒。外界温度突变时,养殖户对仔猪圈舍未做好相应的保温措施,也会导致该疾病的爆发。

2 临床表现

2.1 急性病症

急性猪沙门菌会引发败血症,仔猪在出现败血症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仔猪体温升高,通常保持在41~42℃,随后仔猪出现厌食症状。仔猪的耳朵根部、胸前、腹部等位置出现淤血紫色斑块。严重时仔猪会出现呼吸困难或咳嗽等症状,如果病情较为严重,仔猪几天内就会死亡[2]。

2.2 慢性病症

慢性猪沙门菌在生活中较多见,仔猪会表现出慢性肠炎的症状,仔猪在患病后主要的表现症状为体温升高到40-41℃。发病后,仔猪比较怕冷,眼部出现黏性或脓性的分泌物,严重时仔猪的上下眼睑粘连,仔猪的眼角出现浑浊不清与溃烂的状况[3]。仔猪伴随顽固性痢疾症状,仔猪的粪便呈现水状,粪便颜色以黄绿色与暗绿色为主,有时仔猪粪便中还会夹杂血液坏死组织.并散发出恶臭。当仔猪患慢性肠炎后,身体状况时好时坏,肠炎症状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在短时间内仔猪迅速消瘦,而后脱水死亡。有些仔猪在发病后期皮肤上会出现弥漫性湿疹,湿疹出现后持续时间较长,最终导致仔猪死亡。

3 病理学变化

对发病后死亡的仔猪与濒临死亡的仔猪进行解剖,发现主要的病变在盲肠与结肠2个部位,部分仔猪出现坏死性肠炎,肠道内的主要病变情况如下:发病仔猪的肠壁增厚,肠壁黏膜发红[4]。肠壁上出现弥漫性坏死与腐烂状坏死物质,将这些坏死物质剥离后,肠壁基底泛红,仔猪肠壁边缘出现不规则溃烂,出现肠鼓气。发病后,仔猪的其他部位也随之发生一定的病变,如发病仔猪的肝脏均会出现充血症状,从外观上分析,仔猪的肝脏呈鲜红色,发病仔猪的肝脏表面带有出血点,且出血点的数量相对较多;与正常仔猪相比,发病后的仔猪脾脏明显变大,颜色发暗,外观呈淡蓝色,且脾脏的质地相对较坚硬;与正常仔猪相比,发病仔猪的肾脏肿大,仔猪的肾脏会带有小的出血点。仔猪膀胱内含有大量的尿液,其颜色为赤黄色。

4 实验室诊断

根据当地养殖基地仔猪的发病经过、临床症状与病理学变化,对仔猪的病情作出初步诊断,该疾病疑似猪沙门菌,并在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用常规方式,采集发病仔猪的发病组织,将其制作为涂片,并对涂片进行观察,确定发病仔猪是由猪沙门菌引发的仔猪副伤寒。

5 治疗

猪沙门菌在临床上很容易出现耐药性,在治疗中应该采用2种以上的抗生素。为发病仔猪注射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采用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3d。在仔猪的饮用水中加入5%的盐酸环丙沙星粉末,1L水加入0.5g药剂,连续使用1周。对于仔猪体温升高的情况,使用30%的安乃近药剂,每天注射2次,连续注射5d。采用上述治疗方式后,病情较轻的仔猪在1周内恢复正常,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仔猪因治疗无效死亡。继续使用1周,发病仔猪完全恢复健康[5]。

如果仔猪出现慢性肠炎的症状,要采用肠毒神针,采用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连续注射3d,每天注射1次,如果仔猪病情较重,可适当增加药量。此外,对于病情较重的仔猪可以先注射阿托品,同時在仔猪饮食中加入次硝酸铋或鞣酸蛋白。发病初期,也可以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常用的药方如下:黄连、黄柏、双花各80g,白芍、槟榔、茯苓各50g,木香、枳实各60g,甘草30g。用1200mL的冷水煮开,每副药剂连续煎2次,将煎好的中药与饲料混合,给发病仔猪食用,2次/d,根据仔猪病情,连续食用5d左右。

6 预防

猪沙门菌在猪肠道中分布相对较为集中,为有效控制猪沙门的大面积爆发,就必须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当仔猪断奶后,要给仔猪注射副伤寒冻干弱毒疫苗,并给仔猪注射稀释过的氢氧化铝生理盐水。在秋冬与冬春换季时做好圈舍的保暖工作,当中午温度较高时,可以打开圈舍的通风口,促进圈舍内外的空气流通,早晚温度较低,要及时关闭通风口,并做好相应的保暖措施。仔猪生长初期,饲养人员要加强管理,仔猪断奶前,尽早给仔猪添加辅料。仔猪断奶后,不要立刻更换圈舍,使仔猪在断奶后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养殖人员要定期打扫圈舍、食槽等,保持圈舍与食槽的干净整洁。圈舍中的粪便等垃圾要及时清理。在发病频率较高的季节,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银翘散与金霉素[6]。

一旦发现疑似发病仔猪,要立刻进行隔离,并将仔猪的发病情况及时上报当地的防疫部门,由专业兽医对发病仔猪进行诊治,对未发病的仔猪要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毒,尤其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水槽与食槽。一旦发病仔猪出现死亡,防疫部分要加强监管,采取相关措施,销毁发病死亡的仔猪,严禁病猪与死猪流入市场。

7 结束语

仔猪副伤寒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一旦出现该疾病,未采取相关措施,仔猪副伤寒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即使仔猪副伤寒疾病得到有效控制,部分仔猪也会因疾病而停止生长发育,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日常养殖中,养殖人员要特别注意,一旦出现不良症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疾病大面积爆发。尤其是在换季时与发病高峰期,养殖人员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 鲍秋香.仔猪副伤寒的诊治体会[J].当代畜牧,2018(32) : 27-28.

[2] 湛小光.仔猪副伤寒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J].当代畜牧,2017(33):58-59.

[3] 岳东旭.仔猪副伤寒的综合防治[J].中兽医学杂志,2017(3):65.

[4] 史秀玲.仔猪副伤寒的病因、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6(8):115.

[5] 蒋增海,陈益,徐耀辉.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体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4):83-84,230-231.

[6] 王辉.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1):74.

作者简介:杜立乾(1983-),男,汉族,河北邢台人,本科,研究方向:动物疾病预防与治疗。

猜你喜欢

临床表现发病原因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探究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
大肠埃希菌肠道外感染及其治疗的研究近况
成团泛菌感染及其诊治的研究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