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猪场的生物安全在防控非洲猪瘟中的作用及措施

2019-09-10刘芳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生物安全非洲猪瘟防控

摘要:规模猪场养殖是目前养殖的主要模式,它体现国内猪场养殖的科学性与经济性。随着国内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发展,规模猪场在发展中,要更加注重猪场的生物安全性,有效防控非洲猪瘟。因此,该文介绍规模猪场的生物安全在防控非洲猪瘟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规模猪场;生物安全;非洲猪瘟;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21.024

0 引言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以及高度接触感染性的病毒性猪病,是由某一种蜱传播的虫煤性疾病。随着近年的发展,非洲猪瘟已经逐渐成为国际组织以及各国高度重视的一种猪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的共同研究发现,规模猪场的生物安全性,如果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彻底的保障,其必定能在防控非洲猪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强化生物安全工作的必要性

科学展开规模猪场生物安全研究工作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环节。

当代规模化养猪工作,在实际养殖中,最需要注重的要点是生物安全的特性,生物安全标志规模猪场的实际养殖水平R1。猪场生物安全所涉及的界面非常具有广泛性,广义层面上的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可以涵盖所有养猪活动的环节,在此过程中包含猪育种、猪的营养、猪场选址以及疾病清除与净化等工作。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在建设时,始终也离不开最为基本的猪场日常管理工作,两者存在相互促进与密不可分的作用,同时还要对员工展开全面有效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工作,这样规模猪场员工才会科学了解并透析养殖生产工作需要把握的要点,使规模猪场现有的生物安全体系更加牢固,实际猪群也才能健康有效的发展。因此,科学全面地增强规模猪场生物安全研究工作,将会在整个非洲猪瘟预防工作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关技术人员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2 有效措施

有关人员调查研究发现,规模猪场的生物安全特性能很好地作用到非洲猪瘟疾病的防控工作中,因此为能尽可能地提升规模猪场的生物安全特性,也就需要科学把握具体科学的有效措施,如此才能使非洲猪瘟的影响降到最低。

2.1 全面保障规模猪场的选址位置

要使规模猪场的生物安全特性能真实有效地在非洲猪瘟预防工作中起到相应的作用,首先需要把握的要点是选址工作选择在符合《动物防疫法》规定的地方。科学合理的场址通常能切实阻断非洲猪瘟污染传播的媒介,科学解决“一场有难,八方带灾”的问题,从长远的角度展开分析可知,场址的选择将会成为规模猪场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点,它直接有效决定最终产生成败的50%以上。落实到有关工作开展中,规模猪场的场址选择不能成为社会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同时也不能直接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影响,特别要注重与其他畜牧场之间的卫生间距,通常牧场不应小于150~300m,大型牧场之间的间距还需要控制为1000~1500m。因此,在科学展开猪场位置选址中,必须进一步重视安全距离的保障,这样才能在非洲猪瘟的防治中起到极为关键的重要作用[2]。

2.2 科学做好规模猪场的生物安全免疫工作

在规模猪场防控体系的建设中,将整个猪场的安全免疫工作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对于整项工作的开展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也是科学防控非洲猪瘟重要的措施。非洲猪瘟疾病通常会由多种致病因子共同作用形成一种全新的威胁状态,还会导致多种多样的感染疾病出现,因此具有的危害性非常突出。非洲猪瘟疾病中所含有的病毒因素,会极其严重地影响生猪养殖的安全性,因此目前最为直接有效的传染病控制措施为免疫防控制工作的开展。建议有关规模猪场养殖工作人员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合理化的免疫程序,进一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安全的疾病预防疫苗。另外,针对某些有条件的规模猪场应进一步建立监测化验室。定时定期地展开非洲猪瘟抗体的检测,根据抗体水平的实际高低,有效展开非洲猪瘟疾病的预防工作,这样才能很好地提高疫病抗体的防控水平,进而不断地降低疾病可能带来的风险。将基本抗体作为监测最为关键的手段,将会持续高效地提升规模豬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这是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关键的要点。同时,规模猪场的生物安全质量水平与免疫工作开展的质量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科学做好免疫方面的工作,对于整项非洲猪瘟的防控都将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关人员应注重规模猪场的免疫工作质量水平[3]。

2.3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消毒与用药

科学防控非洲猪瘟疫病时,规模猪场管理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好消毒与用药方面的工作。从消毒角度方面展开分析,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链条最为有效的措施。规模养猪场应科学制定本场的消毒制度,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处理,细致研究非洲猪瘟疫病的特征以及其传播的主要方式,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时间与消毒剂量,有效选择消毒效果更加的消毒药剂,在特定时间下展开消毒工作,彻底杀灭非洲猪瘟有害病原体。

从科学用药的角度展开分析,规模猪场所制定的生物安全机制还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展开正确用药工作,有效提升非洲猪瘟病原体的诊断治疗技术,根据猪瘟疾病所表现出的特点,科学选择用药的剂量与用药类型,保证合格的药物,能科学有效作用于非洲猪瘟疫病防控工作中。针对某些条件较好的规模养猪场,还需要提前展开药敏试验,其目的是在药敏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剂量,这样必定极大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根本的治疗成本。因此,把握好规模猪场生物安全的消毒与用药机制,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将会产生科学有效的作用。

3 结束语

规模猪场所具有的生物安全机制是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病传播的有效措施,因此要对此予以高度关注。文章主要从2个角度展开分析描述,首先分析展开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其次进一步提出工作开展的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一系列疾病防治措施,最终必定能从根本上提升规模猪场的疫病防控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东平.从生物安全管理谈规模猪场对非洲猪瘟的防控[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5):130.

[2] 郝晓芳,徐佳,刘玲.从生物安全管理角度谈规模猪场对非洲猪瘟的防控[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24):83-85.

[3] 陈恩勇.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9(5):54-55.

作者简介:刘芳(1983-),女,汉族,中级畜牧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猜你喜欢

生物安全非洲猪瘟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双汇遭遇“非洲猪瘟”
我国东北首现“非洲猪瘟”,食用患病猪肉会致死
猪科宿主对非洲猪瘟传播的作用比较
四川省非洲猪瘟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德尔菲法构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生物安全快速评价指标的研究
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