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七巧科技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

2019-09-10董大娇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董大娇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十个核心素养。而清华附小也拟定了学生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即身体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这些核心素养却与科技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生的这些素养也正是在科技活动的默默推动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笔者所在学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是一直很重视素质教育,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科技活动培训经验,笔者对利用科技活动培训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浅析,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方面面的有力发展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七巧科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第一、科技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发散思维极其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而这一点在科技活动环境中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思维空间。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科技活动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可以为学生提高想象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我校今年新开设了一项科技活动“国际数型魔板”。这项活动中涉及到“绘拼”激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其间还能拼出一些立体图形,直观形象,其中还带有圆、半圆、扇形、组合图形等的面积计算,所以可以说这是一项既形象又推动学生迫切希望学好数学的活动。

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心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数学生就算做了但也不理解什么是创新,唯一的信心也就是考了高分。而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却不一样,他们明白创新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自己原有的作品中有所改进就是创新,当他们在创作中有一点点的改进他们会高兴地意识到这就是自己的成就,从而信心十足。

第三、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能力的缺乏几乎成了当今农村小学生的通病。

现在还有许多农村学校的老师非常重视分数,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导致一些现在的学生肚子里有一大堆的理论知识,可是却在实践中无法独立的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甚至有的学生还无从下手,没有了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活动起来笨手笨脚,这样的学生以后只能在社会上充当字典,智囊团等角色,根本不能独当一面。因此作为老师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极为重要。

当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方法很多,在各学科的领域里都能做到,但是本人觉得还是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效果最明显。

在我校的科技活动里有七巧科技这一活动,其中七巧板的组拼与分割还有主题设计就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首先要求学生用七巧板临摹拼出各种事物,在操作熟练之后让孩子对已经拼好的事物进行分割,这样的过程学生必须得手脑并用。当学生能拼、能分割之后还要让学生能自己创作出新的事物,并将自己组拼或创作出来的事物组合成一个特定的场景,将这一场景用特定的工具绘制在画纸上,并用彩笔画出颜色和背景。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在创作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当然如果不通过组拼、画图、添加背景颜色这个环节,本人想很难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更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学生用动手动脑来证实自己的所学知识就成为了习惯,长此以往数学课上孩子们也会习惯性的动手动脑。

比如说老师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个长方形,然后让学生自己动脑组成一个长方体,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让学生充分了解长方体的结构,还可以举一反三,四个长方形可以组成一个长方体,以此类推,五个长方形,六个长方形,可以组成怎样的图形,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何乐而不为呢?七巧板的组拼重视的举一反三,还可以从原有的图形里移动板块得出新的事物,难道这样的活动对数学课还没有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吗?

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科技活动与数学教学活动中是相辅相成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我觉得肯定会在社会中独当一面,会站稳脚跟,会在社会中创造很多奇迹,会是真正的接班人。

第四、科技活动引领孩子在创造中收获

创造有利于每个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开发的空间和舞台。丰富多彩纷的科技活动是教学工作发挥作用、产生效益的纽带和载体。科技活动它能增强学校生活的吸引力,为学生释放过剩精力找到正当途径;还能增进班级的凝聚力;最大程度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树立教师的能力威信和情感威信;更能锻炼学生能力,为他们的才能搭建展示舞台等等。例如我校开展的科技活动——船模制作、七巧板团体赛,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地失败、不断地拆卸再组装,不断地改进。孩子们既能收获友谊还能相互包容,相互学习。

所以说科技活动的推动促进学生充分主动、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科学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乃至其他各学科的教学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在科技活动强有力的推动下得以快速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颜景浩,张丽,陈亮,张纪昌.发挥“七巧科技”作用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J].科协论坛,2018(01):34-35.

[2]  朱正琴. 浅谈将七巧板用于小学低段科技课教学的作用[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四)[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7:2.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