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应用卡前列氨丁三醇防治效果观察
2019-09-09任秀娥安俊荣
任秀娥 安俊荣
【摘 要】 目的:分析预防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应用卡前列氨丁三醇的防治效果。方法:筛选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140例高危孕妇,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孕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缩宫素以及米索前列醇防治,研究组予以缩宫素以及卡前列氨丁三醇防治,对比两组出血情况和血红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孕妇在产后2h及产后24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孕妇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互比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应用卡前列氨丁三醇进行预防,能够起到显著的防治效果,能帮助此类孕妇减少产后出血发生风险。
【关键词】
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卡前列氨丁三醇
高危孕妇因存在风险因素较多,是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人群。针对产后出血进行有效预防,对提高高危产妇分娩安全性,保障预后有重要意义。以往单纯应用缩宫素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其他药物互相配合[1]。本文作者分析了预防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应用卡前列氨丁三醇的防治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筛选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140例高危孕妇。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孕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临床资料:研究组孕妇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9.4±3.8)岁;孕周35~42周,平均孕周(37.7±1.6)周;包括7例前置胎盘、35例瘢痕子宫、8例巨大胎、6例羊水过多、6例双胎妊娠,8例其他。对照组孕妇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9.7±3.9)岁;孕周35~42周,平均孕周(37.9±1.8)周;包括8例前置胎盘、33例瘢痕子宫、8例巨大胎、7例羊水过多、7例双胎妊娠,7例其他。两组孕妇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孕妇均经多项检查证实属高危孕妇;2)孕妇符合剖宫产分娩指征,无相关禁忌证;3)孕妇无相关用药过敏史。
排除标准:1)有精神障碍、认知障碍的孕妇;2)依从性排查的孕妇;3)有手术禁忌证的孕妇。
1.3 方法
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对照组予以缩宫素以及米索前列醇防治,用药方法:缩宫素(国药准字H34020474,丰源制药马鞍山有限公司),在娩出胎儿后注射于宫体,应用剂量是10U,同时在术后选择缩宫素20U与0.9%的100mL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予以静脉滴注;米索前列醇(国药准字H20000668,紫竹药业北京有限公司),在术后置入孕妇肛门,用药0.4mg。
研究组予以缩宫素以及卡前列氨丁三醇防治,用药方法:缩宫素在娩出胎儿后注射于宫体,应用剂量是10U,同时在术后选择缩宫素20U与0.9%的100mL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予以静脉滴注;卡前列氨丁三醇(国药准字H20094183,四药制药常州有限公司),在娩出胎儿后选择1mL的剂量予以肌肉注射。
术后做好观察,密切关注产妇各项生命体征,定时检查并记录阴道流血量,做好随时进行抢救的准备。及早鼓励并指导产妇哺乳新生儿,以对宫缩起到良性促进作用,提醒产妇及早排尿,以免形成尿液潴留对宫缩造成不良影响。
1.4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孕妇产后不同阶段的出血量。2)帮助产妇在术前、术后进行血红蛋白水平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获得的数据资料均输入SPSS 16.0统计学软件实施分析、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不同阶段出血量对比
研究组孕妇在产后2h及产后24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互比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孕妇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水平
术前,两组孕妇的血红蛋白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孕妇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互比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高危孕妇主要指孕产妇处于妊娠期是受到各种病例因素或是致病因素影响,导致母婴安全性下降[2]。与正常孕妇相比高危孕妇有更高并发症发生率。疤痕子宫、前置胎盘、羊水过多、双胎妊娠、巨大胎均属常见的高危因素,而产后出血则是高危孕妇最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产妇发生休克、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有报道指出,产后出血在本院发生率在2%~11%,宫缩乏力是造成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临床90%的产妇均是这个原因造成,高危孕妇无疑发生宫缩乏力的风险更高,固此类孕妇是发生产妇出血主要人群[3]。剖宫产是高危孕妇较常选择的分娩方式,用以保障分娩顺利、母婴平安,但接受剖宫产分娩的高危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同样不容忽视。选用有效的防治手段,帮助此类孕妇减少产后出血发生风险,是临床人员的重任[4]。
关于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的防治,既往临床常应用缩宫素,该药用药方便,可直接注射向宫体,也可予以静脉滴注,能够对子宫进行良性刺激,促进子宫收缩节律和平滑肌收缩力恢复,从而改善产妇存在的宫缩乏力状况,对产后出血进行预防。但该药有很短的半衰期,且只能生效于子宫上段。此外,该药并不适合反复、大量应用,即使如此应用非但达不到效果,还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5]。因此,常需要其他药物配合,起到满意防治效果。卡前列氨丁三醇近年来广泛参与产后出血的防治,该药属前列腺素的一种衍生物,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与较差的半衰期,应用该药,可起到以下几方面效用:1)药物成分中存在类前列腺素,能够使血小板大量聚集,同时能够改变血小板的蔫性,促进凝血因子大量释放,通过凝血块将剥离胎盘暴露出的血管进行有效堵塞,起到止血效果。2)能够对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进行强化。3)能够对游离钙离子浓度进行有效调节,对子宫肌层进行刺激,使之有缩宫素受体分泌,达到强化宫缩的目的。4)应用该药能快速达到作用效果,一般能够在15s内就可将血药浓度达到最高,加之较长的半衰期,不仅能保障用药疗效,也增加了用药安全性。
本文结果提示,研究组孕妇在产后2h及产后24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孕妇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互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充分证明,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应用卡前列氨丁三醇进行预防,能够起到显著的防治效果,能帮助此类孕妇减少产后出血发生风险,保障预后。参考文献
[1] 张谊北.卡前列氨丁三醇針与米索前列醇片联合应用在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22):72-73.
[2] 杨水艳.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B-Lynch缝合在高危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及经济性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3):133-134.
[3] 吕志辉.缩宫素结合卡前列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疗效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04):70.
[4] 包智慧.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防治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02):243-245.
[5] 陈洁.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3):1182-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