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估
2019-09-09胡育红
胡育红
【摘 要】 目的:分析在治疗产后出血的过程中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行产后出血治疗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术,观察组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无论从术中出血量、分娩后2h出血量还是分娩后24h内出血量来看均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是临床上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产后出血;子宫压迫缝合术;临床疗效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h内出血量≥500mL,通常以产后2h内最为明显。产后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造成的产妇死亡情况在偏远、落后地区尤为突出,70%的产生出血是因为宫缩乏力。产后出血通过及时、科学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痊愈,但也有少数产妇会因为凶险的病情导致子宫切除,对日后生活造成影响[1]。为控制产后出血情况,保障产妇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尤为重要。产后出血通常会先应用宫缩剂,如果无效的情况下,临床常用的方法还包括:子宫动脉结扎、宫腔纱布堵塞、高选择性动脉栓塞等,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效果不佳、操作复杂或导致患者丧失生育能力等问题。在治疗难治型产后出血时使用宫缩素难以达到目标效果,子宫动脉结扎术则失败率较高,且容易发生其它并发症。子宫压迫缝合术是上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治疗产后出血的新方法,具有简单、安全、迅速、有效等特点。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由于后出血导致子宫切除的可能性。为探究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性,本文对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行产后出血治疗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6.51±2.64)岁;孕周期36~39周,平均孕周期(38.52±1.72)周;新生儿体质量1.65~3.78kg,平均体质量(2.85±0.35)kg。观察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7.25±2.13)岁;孕周36.5~39.5周,平均孕周期(37.83±2.3)周;新生儿体质量1.58~3.90kg,平均体质量(3.52±0.18)kg。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孕周期、新生儿体质量等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止血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注射缩宫素或通过子宫按摩止血,必要时可采用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进行止血[2]。
1.2.2 观察组 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止血。具体方法为:在手术前从腹腔中托出子宫,进行子宫压迫试验。如果经加压后出血停止,则有很大可能性手术成功。手术步骤如下:首先下推膀胱腹膜,使其反折,充分暴露子宫下段。在子宫右侧切口处下缘3cm左右或子宫内侧3cm处由外至内进针,经过宫腔在切口上缘3cm处或子宫内侧4cm处出针,将缝线拉至距宫角3cm左右位置的宫底,再将缝线垂直绕向子宫后壁,在对应前壁的位置进针,进入宫腔横向至左侧后壁与右侧对应处进针,出针后将缝线垂直经过宫底到达宫前壁,在与右侧对应的位置对左侧子宫切口进行上下缘缝合。由助手对子宫进行加压,同时收紧缝线两端,确定止血成功无出血现象后打结,此时子宫表面会显现2条凹痕,关闭子宫切口。注意打结时速度要缓慢、匀速、用力适度,过緊的缝线会影响子宫供血,过松的缝线会导致手术失败。将子宫放回腹腔观察,如患者子宫下段未出现切口渗血,阴道也未发生流血即可关腹。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娩后2h出血量以及分娩后24h内出血量。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予以处理,两组产后出血患者的相关计量数据应用(±s)描述,组间经t检验,当P<0.05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论从术中出血量、分娩后2h出血量还是分娩后24h内出血量来看均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产妇产后出血是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是危胁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3]。近年来,产后出血一直是引起孕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产后出血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以上[4]。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子宫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如果产后出血量在24h内达到500mL,产妇很容易由于失血过多而导致死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子宫压迫缝合术逐渐应用于临床[5],并且得到了广泛重视。其主要是通过对子宫壁血管的压迫达到降低出血部位血路速度、促进血栓的形成、达到止血的作用。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主要优点在于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不大,并且缝合效果较好,可以避免机体受损。由于术中出血量较少,因此其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少,更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在本次研究中也发现,观察组患者无论从术中出血量、分娩后2h出血量还是分娩后24h内出血量来看均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再次证明了子宫压迫缝合术的有效性。综上所述,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良好,且简单易操作、对医院设备和医生年资要求较低,此方法可有效降低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临床上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叶青,武永芳,赵翠霞.改良子宫压迫式缝合治疗产后大出血临床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8,05(11):38.
[2] 付丹.改良式多U型子宫压迫缝合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医学,2018,24(09):1494-1497.
[3] 武永芳,胡叶青,赵翠霞.改良子宫压迫式缝合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8,05(10):37.
[4] 李琳.子宫压迫式缝合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体会[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3):945-946.
[5] 喻宝中.子宫压迫式缝合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7,38(04):737-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