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更级日记》中的梦

2019-09-09柴宇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态度

摘要:《更级日记》是菅原孝标女于晚年基于自己四十年间的回忆创作出来的作品,是平安时代女流日记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而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贯穿行文始终的十一个梦。对于这些梦,有人认为是《更级日记》作品构思的手段和工具,也有人认为以中间的“前世之梦”为契机,菅原孝标女对梦的态度由不相信转变为肯定和依赖。但从文中表现来看,“前世之梦”之前,菅原孝标女对于梦同样是持相信和肯定态度的。

关键词:更级日记;菅原孝标女;梦;态度

引文

作为平安时代女流日记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更级日记》虽篇幅不长,但也是作者菅原孝标女(以下省略为“孝标女”)于晚年对于自己十岁至五十一岁约四十年间所发生之事的一个回忆记录。而这部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贯穿作品始终的十一个梦。梦一为梦中僧侣告诫孝标女应修习法华经第五卷;梦二为梦中有人对她说亦应信仰天照大神;梦三为孝标女的姐姐梦到收养的猫乃侍从大纳言之女所变;梦四为参拜清水寺时所做之梦;梦五为悲喜两面镜之梦;梦六为前世之梦;梦七为参拜石山寺假寐时所做之梦;梦八为参拜初濑途中宿于一山边之寺时所做之梦;梦九为于长谷寺梦见稻荷之杉树枝被扔出;梦十为梦到与挚友如往昔在宫之时一般亲切交谈;梦十一为如来佛来迎的来世之梦。而这十一个梦中九个都为作者自己所梦,两个为他人之梦,且多为与神佛相关之梦。作品始于梦,终于梦,可以说梦在这部作品中占有重大比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对于《更级日记》中的梦的先行研究大多集中于对作品构思和“前世之梦”的研究。田中惠子认为“梦是《更级日记》构思的一个手段、一个工具”。今井卓尔指出“从作品可看出孝标女对梦的态度从否定、无视转变为肯定、依赖”。而更多人认为“前世之梦”前孝标女只沉迷于物语,无心神佛信仰,因此对与神佛信仰有着极大关联的梦也持有怀疑态度,但以“前世之梦”为契机,孝标女对梦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即从不相信到信赖期待的变化。但笔者认为这种变化不可能是突然发生的,自一开始文中就多处流露出孝标女对梦的信赖之情。虽然“前世之梦”前孝标女对自己所做之梦皆不与人语,且表现得毫不关心,但这种“未告他人”的行为真的是孝标女不重视梦、不相信梦的表现吗?并且“前世之梦”前,孝标女对神佛真的毫无信仰吗?

因此本稿先从对待梦的方式来确定孝标女对梦持有什么态度,之后从对神佛的信仰这一方面来进行佐证,从这两方面来对“前世之梦”前孝标女对梦的真实态度进行探讨。

一、对待梦的方式

日记的前半部分都是对孝标女沉溺于物语世界的描写。当她终于得到心心念念的《源氏物语》五十余卷,便废寝忘食、白昼不歇,终日沉迷于阅读此书时,做了第一个梦。梦中一位身着黄色袈裟的僧侣告诉她说“修习法华经第五卷”(梦一)。而梦醒之后孝标女的反应则是“(此事)未告他人,亦不想学”。而不久之后做了第二个梦,梦中之人说“汝亦应信仰天照大神”(梦二),对此孝标女“未告诉别人,亦不放在心上,依然如故”。而之后去清水寺参拜,梦见一位僧侣斥责她“不知来世何等悲惨,尚热衷于无聊之事”(梦四),惊醒后的孝标女“梦中之事亦不告人,亦不介意”。对于这三个梦,孝标女皆是不告他人,且都强调并不放在心上,让人觉得她真的并不在意、并不相信这三个梦。但是,如果当时真的不在意的话,为何在晚年创作这部作品时可以清楚地记得梦的内容呢?因此,可以推断正因为这些梦于孝标女而言都非常重要,她才能够一直铭记于心。

考虑到当时平安时代的风俗习惯,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梦是神谕,是神佛对人们的启示,是普通人能够与神佛交流的唯一途径。因此,人们都会将梦的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并按照梦中的指示来行动。但如果随意将梦的内容告知他人的话,梦所具有的灵力就可能会消失。因此,孝标女未将梦的内容告知他人并不是因为不足为外人道,而是以非常慎重的态度来对待所做之梦,确保梦的灵力不会丧失。

而对于梦三,在孝标女得知姐姐梦到她们喜爱的猫乃去世的侍从大纳言之女所变之后,便精心喂养此猫,并直言:“侍从大纳言之小姐变成如此,是否告知大纳言?”可见她对姐姐的梦深信不疑。对于预示她将来生活的梦五,虽然孝标女对僧侣所说的悲喜两面镜之梦表示“毫无兴趣,不予留心”,但却于五十一岁时对丈夫的去世感到无比悲痛的时候,又想到“(先前)奉纳一尺之镜于初濑,见镜中之人泪如雨下,正是此事”。可见她一直记得此梦。而她的生活也确实像梦中所预示的那样,结婚之后生活富足,与丈夫关系和睦,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这象征着喜的一面;而姐姐的死、与父亲的分离、晚年丈夫的死与凄惨的生活则象征着悲的一面。而晚年丈夫去世时的感叹,则意味着她当时完全相信这个预示了她未来生活的梦。

孝标女不欲将自己所做之梦告诉别人是因为当时的人认为梦是神谕,如果随意说出自己的梦,那么梦的灵力就很可能会丧失;而对梦表现为完全不在意的孝标女,对这些梦的清楚记忆也完全显示出了她对梦的重视。因此,在“前世之梦”前的阶段,可以说孝标女一直是相信梦的。

二、对神佛的信仰

以上从孝标女对梦的直接对待方式上对她的态度进行了探讨。先行研究中指出,对神佛的不信仰也是得出她对“前世之梦”前的梦持否定态度的一部分原因。因此,接下来本文从神佛信仰这方面来对孝标女的真实态度进行探讨。

日记的开头部分便是有关孝标女对物语疯狂热爱的描写。因听家人讲述并不能得到满足,对此,孝标女乃制等身大药师佛一尊,于无人之时,净手悄然入内,虔诚叩首,跪拜祈祷:“盼望早日上京。京都定有众多物語,我将尽数阅读。”

虽然是为祈求读到更多物语,但亦可见其于药师佛前的心之诚、情之切。如果孝标女完全不信仰神佛的话,怎会亲手制作药师佛一尊,并于佛前诚心祷告呢?只不过平常之人求的是家人平安、前程顺遂,而孝标女求的是可以读到更多物语,但其对神佛信仰的本质是相同的。并且,在这之后,孝标女达成所愿。十三岁时,全家上京,刚刚上京便从旁人手中得到了《物语草子》,兴奋异常。因这第一次得偿所愿,孝标女在无形之中更加信仰神佛,并于“家亲前往太秦宿寺参拜时,(我)别无他求,只祈祷阅读全本《源氏物语》。心想一出(寺院),就能如愿以偿,然未果。”但不久之后亲戚就为自己送来了《源氏物语》五十余卷及其他物语,至此,第二个愿望也实现了。

除此之外,在父亲远赴东国任职之后,孝标女日夜思念父亲,十几日之后参拜太秦,为父亲祈福。“七日参拜,惟念东路,祈念‘早日届满,平安回家。神佛似亦怜我。”而也是因为之前两次愿望达成的成功经验使她相信神佛会听到自己的诉求并达成自己的心愿。而四年后,父亲任职期满平安归家,心愿再次达成。正是在这一次次祈愿——实现的过程中,孝标女更加坚定了对神佛的信仰。

并且,孝标女是将神佛信仰当作一项日常活动来进行的。如“如此漫无边际地遐想以为每日之事,虽也偶尔参拜神社寺院,然不愿如常人那样祈祷祝愿”“如此无所事事,每日沉湎于空想,然为何不去参拜寺院?终于勉强带我去清水寺宿寺参拜”等,可见孝标女并没有将对神佛的信仰当作一项特殊活动,而是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当作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的事情。

因此,孝标女可以说是在向神佛祈愿后愿望一次次被达成的过程中不断加深了对神佛的信仰,并将神佛当作十分亲近的存在,可见其神佛信仰早已融入了日常生活。

结语

本稿从对待梦的方式及对神佛的信仰两个方面对“前世之梦”前孝标女对梦的态度进行了分析。孝标女可以说是从一开始就对梦持有相信、肯定的态度。因始终相信梦,才不将自己的梦告诉别人;因始终相信梦,才会将梦的内容一直铭记心中。并且梦作为与神佛信仰有极大关系的存在,因数次得偿所愿而不断加深的神佛的信仰,并将其当作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的事实,则更加印证出了孝标女自一开始便是相信梦的。

参考文献:

(1)王朝女性日记[M].林岚 郑民钦 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2)更級日記 譯注と評論[M].今井卓爾.早稲田大学出版部,1986.223

(3)田中恵子.『更級日記』論[J].語文論叢9.1981

(4)西田友美.鏡の影二面――更級日記の表現と方法[J].日本文学44,1995

(柴宇,1995年出生,女,汉族,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天津,300000)

猜你喜欢

态度
一件小事,两种态度
一件小事,两种态度
一件小事,两种态度
95’s态度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我的“唇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
提升秘游逼格态度
重返八十年代复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