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乐队学院五周年
2019-09-09杨一舞
杨一舞
探索标准化理论体系
“上海乐队学院诞生的最大意义,是它在衔接音乐学院和职业乐团时,为中国乃至世界职业乐手的培养探索出了一整套标准化理论体系。”上海乐队学院院长、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说。
近年来,中国古典乐发展越来越迅速,同时也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乐团职业演奏人员队伍急需扩大,但音乐学院刚毕业的学生都非常稚嫩,舞台经验不足、缺乏职业化认知……在面临从学校到职业乐团的转化、国际化职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下,2011年上海乐队学院的初步设想开始形成。上海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上海音乐学院,代表着乐团、国际与学校的三方一拍即合。2012年,上海乐队学院迅速开启了对国内外现有乐队演奏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2013年开始全球招生。2014年9月,首届学生正式入学。今年是上海乐队学院诞生五周年。
2017年入学的陈宥安,至今仍记得上海交响乐团大管首席成敏给他们上的第一堂专业课,“我想着一定要给老师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做好了心理准备,深深吸气。”她选择了吹奏莫扎特的《降B大调大管协奏曲》,结果吹完第一个乐句,成老师就叫了暂停。“她和我说要轻拿轻放。”第一个乐句就有很多细节要处理,这也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学生与职业演奏员之间那道看似细微、实则巨大的鸿沟。现在,她已是贵阳交響乐团的大管副首席。
“我们最主要的是缺少一个标准的体系。比如在细节上,四分音符应该拉得多长,在每首乐曲中是不一样的。还有制谱的体系、排练的周期以及版权意识,”上海乐队学院执行长何大耿说,“这些都是中国古典乐发展时需要探讨的,我们正在探索一个成型的规范和标准。”他还提到,上海乐队学院的设立经过了对美国和欧洲两大古典乐教育体系的调研,相比这两者的半职业性和其各自的乐团培训学徒制,上海乐队学院的平台是为包括上海交响乐团在内的所有中国的乐团做贡献的。“上海乐队学院这两年培养了一些国外的演奏员,他们读完了以后,并不是回到美国或者意大利,而是去了中国的职业乐团。我们也很高兴能够看到国外的学生对乐队学院有一个认同感。”
余隆也颇为欣慰:“上海乐队学院诞生的意义,远超过它五年来共培养了多少名学生。它的影响是巨大的且源源不断的——未来乐队青年演奏人才怎样培养?它帮助中国交响乐事业确立了一套标准体系,这套体系甚至在影响着欧美。这也是上海交响乐团这些年来国际化、职业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基于实践的特色教学
“这个项目的独特性在于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校,而是有基于实践的教学特色的方针,”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上海乐队学院成立五年来,上海交响乐团首席授课达三万课时。同时,这里的大部分学生参加了包括上海交响乐团举办的共三十场乐季音乐会,这些都是非常庞大的数字。”
除了“主力军”上海交响乐团的首席们,纽约爱乐乐团的演奏员也将分四批次来到上海乐队学院教学,共提供近五百课时的专业课和室内乐演奏指导。而这四次中便有一次是在上海交响乐团夏季音乐节时的大规模全团抵沪。其间,乐队学院的学生融入到纽约爱乐乐团中,和他们“肩并肩”同台排练和演出,由纽约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亲自指挥,学生当场便可以感受到:在完整的纽约爱乐乐团中,乐手们的职业经验是怎样的。
“年轻时,我发现自己进步最大、最快的时候,就是在与音乐家们共同演奏的时候,”纽约爱乐乐团团长博尔达(Deborah Borda)补充道,“不仅是身体力行地传递知识,这也是内心的一种投入,我们希望能够在心灵上和情绪上给上海乐队学院的学员更多影响和帮助。”
此外,这五年中,上海乐队学院还经常邀请世界各地的名团和演奏家来上海,现已开设了一千余课时的大师课。同时,提供了二十三次国内校外实践、八十六场次国外校外实践,参与校外实践演出曲目套数多达七十七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