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课程思政”的探究

2019-09-09陈建甫

决策探索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陈建甫

【摘要】“课程思政”改革是高校深入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完善“三全育人”要求的具体体现。厘清其提出的背景,领会其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实施的有效路径,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

新时代下,“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举措,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切入点,也是完善“三全育人”的有效保证。

一、“课程思政”观点的提出及意义

“课程思政”最早是由上海市委、市政府在2014年提出来的一种教育理念,把思政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当代加强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和德育教育的必经之路,更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需要

高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有效措施。构建所有课程、所有教师共同参与的“大思政”教育体系,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引领作用,有效挖掘其他课程中所蕴含的隐形育人元素,进一步增强德育育人的说服力及感染力,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德育觉悟及价值辨识力。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的需要

實施“课程思政”建设是充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刻把握并灵活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大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持续不断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输送合格建设者。

(三)进一步深化“思政课程”体系的需要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文字顺序调换,前者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组合,后者是一种课程教育体系或育人体系。“课程思政”丰富和发展了思政课的形式,把所有课程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输送的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达成同频共振,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三、推进“课程思政”的有效举措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前提

高校领导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动作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出台政策支持,统筹谋划,严密组织,科学实施,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把思想道德培养放在首位。

(二)课程顶层设计是基础

高校在做顶层设计时要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强化课程建设管理,要在课程建设、教学实施、质量评价等环节把“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高校要不断优化课程建设,充分挖掘并凸显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保证所有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逐渐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育人格局。

(三)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课程思政”的实施最终要靠教师,其建设的关键也在教师。拥有较强“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形成“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保证。高校要整合资源,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各种保障,搭建“课程思政”学习交流平台,组建多学科交叉支撑、良性互动的教学科研团队。

(四)学生积极参与是重点

“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其效果最终要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必须立足实际,根据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评价标准。要在课程教学设计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加强授课过程中师生互动频率和效果,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五)建立评价机制是保障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重要保证,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优化教学手段、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学效果。评价机制要坚持过程评价和价值引领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重视过程,把知识育才和精神育人相结合。

“课程思政”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个有效创新,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四个自信”、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

[2]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网,2019-03-18.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