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互联网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2019-09-09陈舒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家长

陈舒音

〔摘要〕家庭、学校、社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均能产生影响,然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深、最久的莫过于家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提到,学校要帮助家长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协助家长解决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目前,传统的家长讲座、沙龙活动等模式已开展得相对成熟,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已成为一种趋势,作为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补充,这一模式被广大学校和专业机构所采用,越来越多的人因此获益。

〔关键词〕互联网;家长;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1-0061-0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模式已在全国多地推广。笔者在初中多年的执教及咨询中发现,学生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日常教养方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场所,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最持久、最全面、最深刻[1]。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是问题父母、问题家庭。教育部 2012 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学校要“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成长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问题”[2]。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深深地感受到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方法的运用以及和谐家庭氛围的营造,无一不是以家长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为前提的,因此,学校除了要重视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要帮助家长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

二、学校对家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传统模式及其利弊

厦门的绝大多数学校均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学校会定期开展针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主要模式及其利弊如下。

1.家长讲座

优点:受众面广,操作简单,旨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式,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缺点:部分家长因工作等原因无法按时到场,且听完容易遗忘。

2.家长沙龙

聘请专家针对某个家长群体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优点:专家与家长能充分交流,家长能得到具体指导,针对性强。

缺点:受众面小,很多有类似需求的家长因人数或时间限制而无缘活动。

3.亲子互动

部分心理课堂邀请家长参加,或利用课外时间组织校内外亲子活动。

优点:增强活动体验,感悟深刻,促进亲子沟通交流。

缺点:机会少,受众面小。

此外,借助家长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者组织家长参加心理拓展活动,开通家长咨询电话,将家长请到心理咨询室等也是厦门多数学校采用的模式。以上这些活动方式各有利弊,因此,目前在实施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借助现代化技术,努力开拓创新新模式。

三、家长使用互联网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调查情况

笔者所在的心理教研组自编了一份家长使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问卷,面向厦门和龙岩的部分初中学生家长进行调查,涉及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回收有效问卷774份。调查发现,有59.56%的家长每天都上网,只有19.9%的家长不怎么上网,使用电脑上网的家长有41.86%,而使用手机上网的家长则高达96.25%。大多数家长接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为现场讲座和一些心理书籍,只有39.28%的家长表示曾通过网络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为网站(57.57%)和微信公众号(74.34%)。同时,家长们喜欢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形式依次为心理健康教育文章、心理测验、网络心理讲座、网络心理咨询和心理电影等,最希望得到关于亲子关系、子女教育和情绪调适方面的指导。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利用手机上网是绝大多数家长的选择,并且家长们也希望得到有关子女教育、改善亲子关系方面的指导。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在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受众面广,方便快捷,只要学校将材料准备妥当,家长便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时间进行学习。因此,各学校可在传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模式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加强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目前,厦门地区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机构开始借助互联网针对家长开展形式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甚至相关政府机构、社区也开始加入这一行列。

1.微信公众号

有些学校申请微信公众号,邀请家长们关注,定期发布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知识或者家庭教育类的文章,帮助家长提高亲子沟通技巧,增加亲子陪伴时间。有些心理教师以个人名义创办微信公众号,除定期发布个人原创文章或转载相关文章外,还将家长的来信以及回信的内容(或者个人咨询案例)进行相关处理后发布在公众号上,供广大家长借鉴。有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通过公众号发布活动信息,邀请家长参加主题沙龙活动,并定期在公众号上发布语音或视频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供家长们学习。

2.微电台

廈门市思明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设立了《七彩微电台》栏目,发布简短语音资源,配上文字,一次解决一个教育难题。厦门市集美区通过集美广播电台开设了一档《心灵绿洲》专业心理访谈节目,邀请权威的心理学家、中小学资深心理教师等做客节目,由资深媒体人阿杜主持,以生动的案例和趣味的言语,把看似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转化为大众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常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学,并乐于在生活中运用心理学。家长们可通过集美广播在线收听,也可下载手机APP在方便时回听。厦门市金尚中学正尝试通过手机APP录制《解读心灵密码——初中生成长烦恼全攻略》系列节目,透析初中生心理咨询个案,阐述其中的心理学原理,为家长和孩子提供相应策略。每周推出一期,各班班主任将链接分享到家长群,心理中心微信公众号也同步宣传推广。

3.网络咨询

厦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的网站上设有网络咨询入口,家长或学生注册后即可登录留言,相关值班心理教师定期回复。有些学校设有“家长信箱”,家长们可发电子邮件咨询,心理教师针对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議,家长如有需要,再进一步面询。

4.网络课程

目前,一些政府和高校整合多方资源,开发了一些网络教育学习平台,其中,认可度较好,又能满足各年龄、各层次人群学习的有精品课全民终身学习课程平台,该平台分为课程、学习和资源三个门户,学习者可以选择课程进行某门课程的专一学习,也可以在线学习,还可以根据资源进行某个知识点的学习[3]。如果对高校的专业课程感兴趣,也可到国家精品课程网、爱课程网找寻相关学习资源、视频公开课观看学习。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也开发了不少线上课程供不同人群选择,且这类线上课程的价格通常都比面对面心理咨询要亲民许多。学校也可搜集一些开发得较好的网上课程资源,推荐给家长学习。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本身,家长们若能以身作则不断学习进取,这一行为本身就胜过无数说教,孩子自然也能受到积极影响。

5.家校短信平台

厦门各中小学都开通了家校短信,金尚中学在利用短信加强家校联系的同时,每周由心理中心发送一则“心灵鸡汤”,简单几句话,为家长提供教育建议,并留下咨询电话,方便家长在需要时与学校心理教师联系。

6.手机APP

相较于电脑,家长们使用手机的频率更高,利用手机APP进行学习,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除了各类心理专题广播,还有一些听书平台,平台上推荐的心理学书籍通常都不错,家长们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收听,班级家委会甚至可以组建线下读书交流会,推荐好书,开展读书心得分享。

五、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利用互联网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这一方式作为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工作繁忙、出行不便的家长,也给家长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这一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网络海量资源好坏并存,这些资源的甄别与筛选考验着学校信息提供者的水平;其次,家长通过网络学习了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可后续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应用难以跟上,容易形成学完就遗忘的循环;再次,有些家长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对于学校提供的资源采取应付的态度,浪费了大好资源。

相关建议:

1.相关政府部门或市级教育科学研究院、区级教师进修学校等可牵头整合各方资源,为当地家长提供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2.学校可联合家委会、社区等组建社群,为家长们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专业人员定时为家长答疑解惑,家长之间也可彼此交流心得体会,取长补短,力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对于个别存在严重问题、家长又不重视的家庭,学校还应尽量动员家长参加一些专题学习,配合线下的面对面咨询,帮助家长逐渐成长。

参考文献

[1]蔡笑岳,方佳燕,应湘,李长虹,李鸥.城市中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2010(5):58-64.

[2]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N].人民教育,2012(11):7-9.

[3]刘燕美,陈偲勤.网络教育资源与用户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研究[J].福建电脑,2016(2):44-45.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金尚中学,厦门,361009)

编辑/于 洪 终校/梅 婷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家长
家长错了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家长请吃药Ⅱ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