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地理选考专题复习

2019-09-09汪卫通

关键词:复习策略思维导图

汪卫通

摘    要:在地理专题复习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的理念,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通过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提高专题复习阶段地理教学效率,最终达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思维导图;选考;专题;复习策略

浙江省实施地理选考以来,由于选考次数的增加,备考復习出现了多轮次重复的低效现象。尤其是首考结束后的二考专题复习,既需要完善知识体系,又需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知识与能力、广度与深度、规范与个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笔者认为,在地理选考专题复习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清晰地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将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显性化,有利于内化学科知识,并就某一核心概念以及下位次级主题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链,逐步形成良性的地理思维结构,从而提升地理学习能力。下面,以农业专题为例,探讨思维导图在地理选考专题复习中的运用。

一、运用思维导图精准设置专题

鉴于首考复习基础上形成的学科知识体系碎片化的现状,在专题复习中应该精准设置教学专题,组建“串并联电路”,完善知识体系。教学专题的设置应源于地理知识体系的关键节点、学生思维的易错点和知识的漏点,切中学生要害,使专题成为学生思维的触发器、能力的提升点和教师教学的着力点。运用思维导图,便于发现学生的“痛点”,打通学习的“堵点”,堵塞知识的“漏点”,便于教师精准设置教学专题。设置专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注重综合性

综合思维作为一种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有助于学生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使学生具备解决真实问题时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专题设置要能体现地理学科的整体性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注重自然与人文要素的结合。专题内容选择上要注重选择地理思维链长、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联系密切的核心概念作为专题的中心点、联结点,便于发散思维,打破章节界线,突出 “并联、构建、能力”,梳理并构建完整的思维链,凝聚成思维网,丰富知识体系的层次感,并能从不同的层级选择合适的微专题。

例如,在农业问题复习中以第二层级设置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专题(图1)。

复习时可以构建如下思维链:林业分布→林业效益→林业问题→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作为专题教学主线。通过这一主线展开教学,与近年来地理选考命题思想完美契合,教学过程层层递进深入、环环相扣,由自然地理背景到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凸显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时空联系,彰显地理学科特色,体现地理学科思想,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有利于学生突破传统、单向、封闭的思维方式,复习教学效益也显著提高。

(二)注重尺度思想

尺度思想是地理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是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视角观察和理解地理事象,形成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观念。在地理尺度思想引领下的地理教学,有助于学生正确、系统地构建认知结构,发展地理学科能力,获得地理方法,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全面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变化,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的时空尺度上探根寻源,分析变化过程,把握主导因素。尺度思想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形成分类思维方法,增强思维的条理性。

因此,在选考专题设置上,应该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对同一地理事物选择不同的主题内容,同素异构,提升地理探究能力。例如,以水稻种植专题为例,可以设置如图2的主题。

再如,农作物的时空分布规律由于距离学生日常生活较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往往不易掌握。教学中除了运用地理图片和视频之外,还应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时空尺度的比较,增加学生的体验感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比较归纳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如以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大致可以判断干湿度、自然植被、农业类型及农业生态问题的空间分布状况,通过对空间尺度的运用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图3)。

(三)注重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

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人地协调观念不仅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也是选考命题重点考查的主干内容之一和试题设计的主线,因此在专题设置中也应该充分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重视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地理选考复习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从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的宏观角度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认识其地理意义,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促使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般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可以从如下方面展开思维构建(图4)。

二、运用思维导图高效组织教学

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创建高效的地理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思维导图的组织功能和动态生成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首考后的地理选考专题复习教学中,学生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链和思维链,但各知识节点相对比较零散,思维链相对比较单向和封闭,而且知识和思维的黏合度不高。因此,教学中应当合纵连横,做好知识结构和思维的串联与并联,提升学生地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各个节点促使思维向纵深与横向发展,丰富地理要素,构建完整的思维链,活化已有的知识链,并强化前后知识之间的时间与空间的联系,形成稳定的、思辨性的思维链,有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答题思路的稳定与精准(图5)。

(一)构建学生的纵向思维

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学生已有知识,将学生的易错知识作为思维的碰撞点,学生的知识漏洞作为思维的注意点,充分利用不同层级核心概念的递进关系,设置思维关键节点,延长地理思维链,提高教学效益的附加值。

例如,从林业的生态效益角度分析“植树造林可以保持水土”这一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作为思维的探究点,考查学生的纵向思维深度和逻辑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如下的思维导图(图6)。

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水土流失的地理本质是流水侵蚀的强弱,取决于地表径流量、流速、土壤的抗侵蚀能力等。通过对森林的垂直分层结构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各垂直分层之间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地表径流量、流速、土壤的抗侵蚀能力等的影响,深入理解地理原理本质,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可视化。

教学时进一步通过思维链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以更好地延长思维链,拓展思维深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图7)。

(二)构建学生的横向思维

教学中也可以通过横向联系拓展思维的广度,扩大探究空间,对同一地理问题做出多要素的拓展联系,突破思维定式,发散思维,引向易被逻辑思维忽略的思维方向,优化学生的思维。

例如分析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从地形特征的角度(类型、地势起伏及其变化等)分析对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图8)。

三、运用思维导图优化思维训练

近年来,浙江省地理选考试题的设问有向纵深和横向方向发展的趋势,试题综合性强,注重对学生思维层次的考查。考查方向逐步由静态向动态变化的纵深发展,由区域单一考查向区域差异比较考查发展,由单一要素考查向多要素综合横向考查发展,由认知性思维考查向理解性思维、评价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考查发展。考查设问的限制性条件增加,设问的切口缩小,对考生的思维考查要求越来越精细。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以思维导图为教学载体,对某一地理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提高思维的逻辑性,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帮助学生高效答题。

以农业区位的考查为例,其考查由宏观向微观区位精细化方向发展。其思维考查大致有以下不同类型。

(一)考查某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既包括考查自然地理要素如气温、降水、地形、土壤、灌溉水源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包括考查人文地理要素如市场、交通、技术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均体现了要素综合思维的考查。

例1   (2017年4月浙江选考第28题)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①、②、③地的气候统计资料。下表为图1中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资料。

甲地是所在国花生主产区,分析降水特征对该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題思路】 首先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思维链:降水特征的描述角度包括降水总量和降水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然后从降水总量角度分析对农业类型和农作物品种等的影响;再从降水的时间变化角度分析对产量、质量、农业设施、农事活动、农业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时,可以构建如下思维导图(图9)。

【答题要点】生产主要集中在6~9月降水较丰富月份;降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生产易受旱涝灾害影响;降水变率大,对灌溉等水利设施依赖性强;年内旱季时间长,土壤易盐渍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大。

(二)考查农业区位的时空演变

此类农业区位的考查侧重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要求学生对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互动关系有深入的理解,对学生的答题要求较高,体现了对时空综合思维的考查。

例2   (摘编自2017年4月浙江选考第29题)近年来,赤峰市游牧民在条件较好的区域定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点,在居民点附近种植饲草发展畜牧业。与游牧相比,阐述定居后牧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区位条件的演化。从“游牧”向“定居牧业”转变,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包括劳动力、资金、生产装备等投入增加,集约化程度提高,市场、政策、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牲畜养殖技术的提高,以及带来的影响等(图10)。

【答题要点】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减少;生产规模扩大;集约化水平提高;交通等条件改善。

(三)考查农业产业链过程

此类试题往往体现对区域综合思维的考查,需要引导学生借助于区域特征分析,构建显性或隐性的思维链。

例3   (摘编自2017年4月浙江选考第29题)赤峰市发挥当地优势,发展通过种(种植业)—养(畜牧业)—加(加工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分析赤峰市有利于形成“种—养—加”产业链的条件。

【解题思路】本题不仅仅是农业与工业区位因素简单罗列的考查,更是农业与工业多个区位因素的叠加分析,关键词“产业链”意味着需要着重分析三者之间的显性思维链,即投入—产出关系(图11)。

【答题要点】位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农牧交错带),种植业和畜牧业均可发展;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丰富饲料;种植业和畜牧业为农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丰富原料。

学科思想引领下的思维导图建模,重视对学生已有知识和思维的加工、整理和重组,将地理要素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进行串并联,并最终整合成为稳定的思维链。学科思想引领下的思维导图建模体现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充分反映学生清晰的推理分析层次、精准的地理逻辑关系、地理思维的全面性、地理概括归纳能力,使得地理思维路径可视化,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有效答题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地理专题复习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的理念,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通过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提高专题复习阶段地理教学效率,最终达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复习策略思维导图
浅谈2016年6月之后的四级听力复习策略
浅析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回归教材,依“标”靠“本”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中职高三语文复习对口单招策略研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