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科技图书出版机构转型发展之道

2019-09-09赵海青

数码世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

赵海青

摘要:科技图书的出版在我国的出版业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也是教育保障中重要的一环。随着传媒技术手段的发展,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案下科技图书出版的数字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技术手段的不完善、科技图书出版自身的特点等原因,科技图书出版的数字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科技图书出版数字化的发展现状,分析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科技图书出版 数字化趋势 人工智能

2017年7月,我国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标志着人工智能被列入国家战略层面。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并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出版业也不例外。《2016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将重塑出版流程。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加速进入新闻出版行业,在印刷、发行、数据加工、数字阅读、数字教育等领域广泛应用,为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更多可能。目前,机器撰稿已经成为现实:2014年,美国“作家”人工智能技术平台Wordsmith自动撰写的新闻稿件数量达到10亿篇2017年8月11日,一则“四川九寨沟地震,中国地震网机器人写稿,用时25秒”的新闻引起了国内出版界的广泛关注。人工智能离新闻出版业如此之近,是很多人所始料未及的。可以预见,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会对出版业产生颠覆性的改革,将会推动数字出版步人飞速发展的“快车道”。纸质资料的数字化是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的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利于科技图书资料的传递、保管和整理因此必须加以大力推进但是任何事物的转型都不会一帆风顺,科技图书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过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科技图书出版数字化的意义

信息化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下,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重大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手机、电脑上阅读资料、获取信息,而不是选择纸质。因此,科技图书出版数字化首先就是出版业的一次革新,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也是适应读者阅读需求之举,有利于让读者更好地阅读科技图书材料,更快地获取到所需信息,方便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此外,传统的纸质读物具有不易保存、易损坏、携带不便等缺点,而数字化出版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弥补了传统纸质读物的缺陷,完成了出版行业的一次创新,让出版行业迈上了新臺阶,得到了新的发展。与此同时,科技图书出版的数字化业与如今国家大力提倡的环保理念不谋而合,将纸质资料更新成为电子读物,可以节约大量的印刷纸张,节约木材资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平衡。未来出版形态,无论是知识服务、电子书、音视频、数据库,还是智能AR、智能VR,知识内容都需要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生产和传播。数字化是人工智能时代出版形态发展的前提。

二、科技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

根据最新的出版业报告数据显示,当前占数字化出版收入比重较大的依然是网络游戏等传统项目,科技图书数字化出版的收入比重与之相较差距甚远。这表明科技图书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相对缓慢,相关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了数字化科技图书的出版收入比重偏低。但是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应看到其中积极的一面,科技图书出版的数字化依然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取得了一些小成果,需要出版业工作者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它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一)资金需求巨大

科技图书出版的数字化需要强大的技术后盾作支撑,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借助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因此,在转型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资金的短缺问题。数字化出版对技术的要求相当高,因此许多出版公司都要在前期投入许多资金来进行技术的研发和设施设备的购进,这对普通的出版公司来说是一项不小的负担。即使自筹了部分启动资金,如果缺乏后续资金的持续投入,出现资金的短缺,那么整个出版过程都会被中断,不仅前期投入会化为乌有,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出版集团的发展。因此,尽管有许多出版企业已经即使遇见到了科技图书出版数字化的广阔前景,但由于资金需求过大,往往不是每一个出版社都有这样的实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因而制约了科技图书数字化出版的发展。

(二)缺乏复合型编辑人才

除了资金和技术手段的支持数字化出版对人才的要求也比较高。与以往的纸质化出版不同,数字化出版需要相关人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和网络信息编辑能力,需要对知识标引、知识图谱,以及知识服务数据库构建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科技图书数字化出版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出版人员除了掌握基础的数字化出版能力,还需要对科技图书的阅读习惯、页面设置、知识点分解等因素有一定的了解。综上所述,科技图书的数字化出版需要复合型的编辑人才,需要全面发展的技术型人才,而这种人才在实际工作当中是比较欠缺的。

(三)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较大

传统出版业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运作体系和经营管理模式,而反观数字化出版,方兴未艾,虽然前景无限,但尚不成熟。从纸质化到数字化的转型,变化是翻天覆地的。科技图书资料以往在出版时只需要做好出版、印刷、发行等关联方的工作,然后再进行定价出售。但数字化出版则包揽了一切,无论是从出版,还是发行,都是通过数字化手段来完成,甚至只需要由一家出版社来完成。在这种模式的巨大转变下,出版社往往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同时,由于网络的共享性,以往由各出版社独家掌握的内容与订单信息会在数字化出版的过程中变得不再具有“垄断”性质,那么各家出版社以往独有的优势也就会被打破,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四)版权保护难度加大

电子化读物的阅读与保存具有纸质化材料无法比拟的便捷性和快捷性,因而会给读者带来方便。但同时,这一优点的背后也存在着巨大的弊端,那就是版权的维护更加困难。剽窃者可以不费任何功夫,只需在网络上轻轻一点,复制粘贴,就可以轻易盗取他人的劳动成果,更有甚者,通过窃取他人的创意、模仿其格式来为自身牟利、逃避责任。由于知识产权的不可见性,在出版社进行维权活动时往往会由于证据的缺乏而不了了之,自身的权益受到严重的侵害。

三、解决科技图书出版转型难题的几点对策

(一)争取多方合作,寻求国家资金支持

前文已经提到,在进行科技图书资料的数字化出版时,往往会由于资金需求过大,技术手段要求过高的问题而将许多出版社挡在数字化出版的“门外”,面对这样的问题,出版社就要积极寻求其他有关方面的合作。针对技术上的难题,出版社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与互联网企业、数字传媒企业进行沟通与联系,寻求二者间的合作,为科技图书数字化出版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在资金方面,除了普通的融资渠道外,各出版社还可以密切关注国家在有关数字化出版方面的政策动向,在满足相应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寻求国家的政策支持,获得资金援助,从而缓解甚至解决以往的资金短缺问题。

(二)为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为了满足数字化出版的需要,科技图书编辑人员需要有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更加高超的专业技巧,但在以往的环境下,这种复合型的编辑人才是十分欠缺的。因此,各出版社就需要创造出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助力于科技图书出版的数字化。出版社需要更新有关人员的工作理念,转变在以往传统经营管理模式中的工作方法,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为此,出版社可以联系相关的互联网企业,定期到社内进行一个技术指导,还可以安排有关的编辑人员到培训机构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多种方式并举的情况下,数字化出版人才可以更多地被培养出来。

(三)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适应新的经营管理模式

数字出版是近年来借助互联网手段新发展起来的出版方式,因此在理论和实践经验上都有许多欠缺的地方,这都在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要想尽快地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就要大胆尝试,勇于试错。为此,需要建立有关的容错、纠错机制,在发生错误时,第一时间不是谴责与惩罚,而是发现问题的所在,及时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新兴事物的发展总是要在不断的试错和不断的改进中取得进步,科技图书出版的数字化进程也是如此要将数字化出版的考核机制独立出来,鼓励各出版社大胆尝试,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和编辑手段,同时,将纠错机制透明化、公开化,鼓励创新,承认不足。

(四)完善相关法律,维护版权

如果说传统出版方式下的读物更需注重的是内容上的侵权与维权,那么数字化出版方式就该更加注重技术和创新方面的权益维护。我国在版权维护方面的有关法律还不够健全,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国家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应的措施,规范数字化出版行业的运行,严厉打击侵权现象。对于出版社自身,积极的维权意识和基本的保密手段是必要的,如今已经存在数字底纹加密和硬盘绑定等技术手段,用来限制电子刊物的阅读数量和转载要求,对盗版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单这些手段显然不能满足出版社的维权需要,因此,出版业可以联合有关的技术企业,联合开发新的反侵权手段,同时,在读者中广泛宣传电子刊物的版權意识,让消费者从内心意识到电子刊物版权的重要性,不助长盗版的歪风邪气。

四、结语

出版行业已经迎来了一个新时代,而科技图书出版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数字化出版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的背景下我们不应该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而应该勇于创新积极进取。虽然在科技图书出版数字化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只要有足够的细心、耐心和恒心,这些问题最终都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科技图书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探析[J].高亮.新闻研究导刊.2015(23)

[2]科技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和探索[J].姜涛.科技传播.2015(04)

[3]当科技图书遇上数字出版[J].姜涛.出版参考.2014(28)

[4]论科技图书数字出版的发展[J].胡小忠,田鹰,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l)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数读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时代,就业何去何从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