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情境式判断题的命制探政治认同素养培育

2019-09-09沈丽红

赢未来 2019年4期
关键词:判断题教学启示

沈丽红

摘要:政治认同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试题考查则是评价和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浙江省政治选考的一种重要题型,判断题承担着学业质量评价和核心素养评价的双重功能。其中情境式判断题强调立足于现实中生活的经验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有利于学生完成基于情感到理性认知相统一的政治认同。

关键词:情境式;判断题;政治认同素养;教学启示

在新的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改革强调了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概括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法治意识”, 其中要以培養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最根本的任务。而学科核心素养必须落实到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为根本立场的高考试题中。判断题作为浙江省政治选考的一种新题型,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笔者就近三年浙江省政治选考题中的情境式判断题命题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方面略谈些看法。

一、政治认同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人们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总会要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确定自己的身份,如果把自己看作是某一政党的党员、某一阶级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觉地以组织及过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这种现象就是政治认同。而对于高中生而言,政治认同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在理论知识上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政治制度等,用所学知识明辨是非,在行动方法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在价值观上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政治认同与学生的成长发展、理想确立息息相关,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作为我国政治认同培养的重要渠道,要以教学引领、课堂参与、检测评价等手段实现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通过培养中学生的政治情感及对其思想意识的引导,有利于提升全体公民的文化自信,确保我国政治的合理合法、社会的繁荣和谐、民族的团结共进、国家的安全稳定。

二、情境式判断题的命制特点

所谓“情境”,就是作用于学生而引起学生学习的情感反应,诱发、驱动并支持学生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客观条件和环境。情境化试题以现实生活的材料为基础,具有材料呈现方式活泼、开放性较强等操作性特点,既有利于知识运用与问题解决能力考查的实现,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和积极情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纵观近三年来浙江省选考试题,在试题命制上明显呈现“基于生活情境→提出现实问题→明确学科任务→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提高核心素养”的思路。情境式判断题与结论式判断题不同,不是将结论、观点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判断对或错,而是将学科问题融入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再来判断对错的方式,更重视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提高判断题命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情境式判断题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契合学生实际,有效创设情境

研究表明,学生解决的学科问题越接近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越能帮助学生解决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怀着愉悦的心情学习。因此,通过情境设置,既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一些对其有意义的情境来定位学习,又可以让他们学会如何在情境中应用自己的所学,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应对自如。

例如: “同样数量的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2016年4月卷)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国旅游、购物的机会增加,这就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外币的兑换。兑换外币就要了解外汇、汇率的相关知识,要清楚地知道手中的人民币到底能够兑换多少外币,本次出行你需要兑换多少外币。如果离出行时间够长的话,你最好还要了解什么时候兑换比较划算。因为这是涉及到学生切身实际的现实问题,能够很好地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地落实学科知识,也能让学生欣欣然接受,学以致用。

又如:“一般说来,随着高速铁路网建设的不断推进,长途汽车的客运量将呈下降趋势。”(2016年10月卷)学生要在掌握生产、供给、价格、消费需求关系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执行分类、辨析、论证、预测等学科任务对题中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此题可反映学生有序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亦可体现考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从而考查公共参与和科学精神素养水平的高低,对国家相关政策予以认同。

再如: “小明妈妈决定买国债,因为与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相比,国债更安全、利率也更高。”(2017年4月卷);“通常说来,银行存贷款利率下调,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也会下跌。”(2018年4月卷)这两题都是考查居民投资理财的方式。学生可以在比较分析各种投资理财方式以及理解各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之后,对身边的这些经济现象作出理性的分析和预测,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进而能够理解国家在不同时期要及时制定、调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相关经济政策。2018年4月卷中“合理确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个税涉及到每一个工薪家庭,是事关我们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合理确定个税起征点,必然能够让学生容易接受和认同。

(二)基于理论探究,体现辩证思维

卢梭认为“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要真正实现政治认同,必须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基于对政治认知理论的探究、质疑、对比、反思,进行理性、辩证的思考,才能形成确信。

首先要求学生能够释疑解惑,正视疑惑,解决理论和认识上的困惑。在思想政治学科的许多命题中,语言表述上若是过于绝对化或者使用“只要……就……”之类的关联词,就需要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做出正确的判断。例如:“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就可以创作出鲜活多彩的文化作品。”(2016年10月卷)该题考查文化创作(或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辩证地、全面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题中只提到了需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也就是说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但是文化创新除了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要需要其他的条件,很显然该题说法是不全面的。又如2017年11月卷中“小明上书店购书,这属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交换环节”一题。上书店购书是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会去做的,设置这样的情境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经济生活中“社会再生产”四环节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但是需要明确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区别,如果没有对这四环节有正确的比较判断,学生有可能会把这种交换行为看作消费行为的。

其次要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让学生确信、获得认同。2016年4月卷中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对不对,就看大家的。”2016年10月卷中“一个人的价值,主要在于赢得多少荣誉,而不在于占有多少财富。”2018年11月卷中“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之所以能用一生守岛卫国,是因为他有祖国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以上试题要求考生结合具体的社会生活背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对社会上的某些言论从价值观、真理观等角度进行辨析、判断,提高學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引导其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明辨是非、有思想的中国公民,从而实现命题的积极价值引领。

(三)指导社会实践,坚持知行合一

参与政治实践活动是培育政治认同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若只是重视学生思想理论教育,而忽视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培养,则会严重削弱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只有把内含在主体思想和心理中的政治价值、政治态度转化为外显的实际行为,知行合一,才意味着政治认同的形成。

在判断题命制过程中,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更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活动,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这对于学生而言更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学习该学科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三年浙江省选考判断题中,2016年4月卷中“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对传统习俗要敬而远之。”2017年11月卷中“学习国学经典不能拘泥于原著,这符合辩证否定观的要求。”2018年11月卷中“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都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上述试题分别从文化、哲学等角度考查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用全面、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习俗、国学经典及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从这一层意义上讲,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又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生产,有利于实现‘商品-货币的‘跳跃。”(2018年11月卷)在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消费者的角度也好,从生产者的角度也好,及时转换角色,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本题则是从生产者(或企业)的角度来考查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考查生产者该如何进行生产活动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现在的中学生以后到了社会就有可能是生产者,在组织生产的时候就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能盲目作决策,拍脑袋作决策。

再如“人民政府必须时刻把民生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切实履行社会建设职能。”(2017年4月卷);“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政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转变政府职能。”(2018年4月卷)。针对群众和企业办事难的现实问题,中央提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浙江省则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了办事效率,更是获得了人民的高度认可。作为选考试题,也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政治生活,通过参与政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三、对今后情境式教学的启发

判断是选择的前提,也是分析、理解的前提。学会作出正确的、理性的判断,是落实学科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体现。纵观近几年浙江省的政治选考卷,情境式命题又占绝大多数。作为一线政治教师,我们须重视高考改革释放的信号,认真反思并改进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情境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判断力,既落实学科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教师要如何运用情境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判断力,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笔者认为,教师本人在讲授过程中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自信,方向要正确,立场要坚定,另外最主要的是在创设情境方面要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确立思想政治的方向,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提高法律和道德修养的公民教育课程。所以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时,选取情境材料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能够确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

2、时代性原则。教学情境的选用要紧跟时政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才能彰显时代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让鲜活的、时效性突出的教学情境更加真实,且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为学生终身发展政治认同奠定基础。

3、典型性原则。设置情境时,所列的素材必须“沙里淘金”。 而面对多个素材,按照对要说明的政治理论所起作用的大小进行筛选,做到去粗取精,从中精选出最具代表性、最具说服力的事例。如果随手拈来,不加选择,就有可能导致例证的庸俗化,理论就缺乏思想性和科学性。

4、生活性原则。教育离开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的内容,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课程模块实现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知识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情境设置时,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创设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感受、体验、思考,越生活,越真实,越认同。

参考文献:

[1]苗媛丽, 崔永胜, 牛山坡. 核心素养背景下政治主观题命制的生活逻辑[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6(34):54-55.

[2]王向阳. 勇立时代潮头 展示勃勃生机——中招思想品德试题前瞻性回望[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4(14):51-53.

猜你喜欢

判断题教学启示
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题的常见应对方法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口译大赛选手心理压力分析及教学启示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探究雅思口语测试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分析
尊重差异 别样人生
作业太多了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标题判断题解题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