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同法》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研究

2019-09-09杨雪张媛陈帆

赢未来 2019年4期
关键词:合同法翻译法律

杨雪 张媛 陈帆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合同法》是民法部门中使用最广泛的法律,其涵盖的内容包括合同的订立、撤销和违约责任等,对我们日常的贸易交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其重要性,因而对于这一部法律语言的英译的研究者并不在少数。在这些研究者当中,不乏学界颇负盛名的学者,也有初出茅庐的新人,他们的研究对于《合同法》的翻译工作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我们开展了对于《合同法》英译的特点及方法的探究,本文将从《合同法》英译的特点、主要翻译方法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合同法》;法律;翻译

近年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建设和完善,中国逐渐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心,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已不仅仅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在法律方面也渐渐对外交流。在国际事务的处理过程中,法律法规所呈现出的作用都不容小觑,各国的行为都受到本国法律和国际法律的制约,因此不同国家的法律被越来越多的翻译成外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坚持地在各种国际会议中使用传统文化经典诗词,通过翻译,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好的译文不仅能够准确传达出法律本身的意思,还可以为中国在国际交往中赢得有利地位。本文从词和句法层面入手,对《合同法》的英译特点和方法展开研究,以期对将来类似的法律文件译英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一、《合同法》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特点

(一)《合同法》的语言特点

法律语言有其突出的特点,它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正式性。法律语言中的词语要完全符合法律语境和法律规范,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法律语言所特有的属性使得法律文本中的术语词义必须要避免歧义,因而具有单一性。这就要求法律语言所使用的词语有且只有一个含义,因而应避免用一般性的词语来表示法律含义或概念。这一特点在任何一部法律中都有所体现,在涉及财产关系的《合同法》中尤为明显。例如,法律中的“孳息”不能用日常用语中的“利息”来代替。单一性的特点还表现在,日常用语中意义多样的词汇在法律文本中只包含单一的法律意义。例如,《合同法》中的“承诺”只能表示“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法律语言的句式在悠久的法律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含有特定逻辑关系和意义特点的法言法语。大多数法律行为的规定都会从法律主体、法律客体、主观方面、客觀方面等四个构成要件组成。其中,主体指实施法律行为、承担法律后果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客体是指主体的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主观方面是指主体的主观心理态度;客观方面是主体实施的具体行为。例如,《合同法》对“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规定:1、须行为人无代理权;2、第三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3、第三人是善意的;4、须行为人与相对人之间的民事行为具备民事行为的有效要件。

(二)《合同法》的翻译特点

1、词汇的翻译

词汇是构成法律语言的最基本的成分,因此,对词汇的翻译至关重要。大多数学者在进行词汇翻译时,通常会选择依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进行指导。在翻译时,必须注意译文的准确性和正式性。

例如:《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译文:“When a party failed to perform or rendered non-conforming performance, if notwithstanding its subsequent performance or cure of non-conforming performance, the other party has sustained other loss, the breaching party shall pay damages.[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英文对照 - 豆丁网    -《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ww.docin.com)》

]” 原文中的“义务”、“履行”等用语都用“performance”、“render”等正式词汇翻译,这体现了译文与原文保持一致的正式性、严谨性。

对于法律语言中的专属性词汇的翻译更加充分体现了功能对等理论中的词汇对等原则。在翻译时,不能直接根据术语的字面意思,而是要理解术语所表达的内在含义。例如,《合同法》中的“抗辩”、“举证责任”、“侵权行为”则分别翻译成“demurrer”、“burden of proof”、“tort”等。

2、长句的翻译

法律语言的句式主要包括一般陈述句和祈使句两种。法律的正式性、权威性和客观性等特点要求法律文本的内容要去情、客观、直接和明确。因此,法律语言中长句的翻译多用陈述句型,同时要尽量避免使用疑问句和感叹句等较为主观的句式。简单的陈述句在翻译中充分体现了法律语言的逻辑严密、简短精炼的特点,在表达法律所需要传达的含义方面可以发挥特有的作用。

例如:《合同法》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出租人应当保证承租人对租赁物的占有和使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四十五条]”译文:“The lessor shall give warranty in respect of the lessee's possession and use of the lease item.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英文对照 - 豆丁网    -《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ww.docin.com)》]”。这类简单的句式,在法律文本的翻译中过程,对于法律所规定的可为、应为和勿为行为的传达有着重要影响。

在翻译中,被动语态的活用也是译者们较多选择的一个方法。这是因为,被动语态能够突出强调的重点,使译文中的语气更加强烈。在中文中,被动语态通常使用“被”字结构或者无主语句式,但是在英文表达中,主语必不可少,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将汉语中省略的主语补充完整,强调法律关系中的主体。

例如:《合同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客运合同自承运人向旅客交付客票时成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另有交易习惯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译文:“A passenger carriage contract is formed upon formed the carriers delivery of the passenger ticket to the passenger, except otherwise agreed by the parties or provided by the relevant usage.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英文对照 - 豆丁网    -《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ww.docin.com)》]”。在这一翻译中,英文的被动语态运用的十分自然合理,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法律条文的含义。

二、《合同法》的主要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文本,其优点在于能够很好的体现原文的风格,传达原文的含义。在法律翻译中,直译法的使用最为广泛。运用直译法翻译的文本比较直观,使读者能够很快明白译文的含义。

例如:《合同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使用其他法律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第二款]”译文:“Agreements concerning personal relationships such as marriage, adoption, guardianship,etc. Shall be governed by the provisions in other laws.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英文对照 - 豆丁网    -《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ww.docin.com)》

]”。这一译文即采用直译的方法,如此,法律条文的含义一目了然,清楚明,达到了翻译的预期效果。确

(二)减词法

减词法是指在翻译中,将原文中的一些词省略不译,其根本原则在于“减词不减意”。由于中英文中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忽略一些不影响表达文意的词语,可以使译文更加简洁、清晰。

例如:《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标的物在交付之前产生的孳息,归出卖人所有,交付之后产生的孳息,归买受人所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译文:“The fruits of the subjected matter belong to the seller if accrued before delivery, and to the buyer after delivery.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英文对照 - 豆丁网    -《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ww.docin.com)》]”。在此翻译中,译者就采用了减词法,这样避免了将原文直译的语言啰嗦重复,使译文更加的简练。

(三)拆译法

拆译法就是將复杂冗长的句子拆分成若干个短句来进行翻译,拆分后的短句符合翻译的习惯和用法。经过拆分后,句子的改变了句子的数量和长度,但是保留了原文所要传达的意思和内涵,避免对原文含义的曲解。法律语言的句式结构严谨复杂,而且其用词精准且专业,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因此采用拆译的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拆分时,选择适当的拆分点,大多数拆分点都在表示条件和逻辑关系的词语上,根据这些点进行拆分能够增加翻译的准确性。

例如:《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七条]”译文:“The offer may be withdraw, if, before or at the same time when an offer arrives, or the withdrawal notice reaches the offeree.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英文对照 - 豆丁网    -《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ww.docin.com)》

]”。在这一译文中,译者将原文拆分为三个短句,以条件词作为拆分点,体现了法律条文的逻辑性。

三、结语

法律的翻译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这也逐渐成为一门专业学科。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在翻译法律文本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翻译理论,并坚持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进行翻译工作,这样才能向读者呈现准确的译文。同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十分熟悉各个翻译理论和原则,还要对目标的法律文本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才能做好翻译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方. 借款合同长句英译实践报告[D].上海师范大学,2016.

[2]石秀文. 汉英法律语篇文本翻译研究[D].吉林大学,2017.

[3]熊德米. 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杨雯.基于法律文化语境的法律翻译原则与策略分析[J].法制博览,2018(36):259.

[5]张雯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翻译实践报告[D].南昌大学,201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

猜你喜欢

合同法翻译法律
保险合同法的体系化表达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论我国合同法第52条第5项关于合同无效制度的法律适用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劳动合同法》过于偏重保护劳动者?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