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使用场景调节的 共享充电宝接受模型研究

2019-09-09李金海凌礼航吕佳乐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22期

李金海 凌礼航 吕佳乐

摘要:用户接受的影响因素是共享充电宝平台以及投资方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文章在用户采纳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使用场景这一客观变量对用户主观因素的调节作用,构建了基于使用场景调节的共享充电宝接受模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及分析。研究表明,使用场景会调节感知有用性以及感知可靠性对用户接受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的影响。

关键词:共享充电宝;使用场景;TAM

近几年,随着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一系列实物共享平台的出现,共享开始从纯粹的信息分享,走向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共享经济”。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有近13亿移动设备用户,每天会产生超过10亿次的充电行为,其中有1亿多次充电行为发生在户外。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共享充电宝拥有大量的潜在用户。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1月,有十几家共享充电宝业务宣布停运。在拥有如此大的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为什么共享充电宝并没能如刚开始的那般火热。主要原因在于忽略了哪些因素会影响用户接受共享充电宝,以及哪些因素会对这些影响因素产生作用,这也是本文基于用户采纳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一、理论及假设模型

(一)用户采纳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用户采纳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是在TAM模型基础之上增加感知可靠性以及服务成本这两个补充变量构建的,如图1所示。

本文将在用户采纳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该模型之外的用户接受共享充电宝的关键影响因素。

(二)使用场景影响

无论TAM模型,还是修正的TAM模型,都是从用户的角度来分析用户采纳新技术的行为意向,但共享充电宝是共享经济下产生的新技术,它消除了用户使用空间上的限制,具有使用场景的不确定性,行为科学则认为用户感知价值是依赖于使用情景的,用户在采纳某种服务时的感知价值会根据使用情景的不同而改变的。需要分析使用场景可能对用户行为意向产生的影响。

共享充电宝可以安装在任何人流量大的线下场景,包括机场、火车站、地铁、商场、电影院、餐饮、酒吧、游乐园、KTV等。这些场景具有明显的差异,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从使用场景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来电科技”,主攻大场景;人和充电设备都是可以移动的。二是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街电科技”,主攻小场景。三是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代表是“小电”,主打的是每一张桌面。主流的三种共享充电宝使用场景操作流程、缴费方法和归还方式大同小异。

因此,本文在用户采纳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共享充电宝的使用场景,研究用户采纳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

(三)基于使用场景的假设

在移动技术环境中,使用情景是影响用户感知价值的重要因素,感知价值是决定用户采纳行为的关键因素。在移动技术的采纳研究中,已有学者验证了使用情景对用户采纳行为的正向影响。共享充电宝作为移动服务的一种,我们认为使用场景会影响用户采纳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据此,提出假设H5a。

H5a:使用场景显著正向影响用户采纳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

另外,有研究发现使用情景会影响用户对移动服务的感知有用性,当移动服务与特定使用情景匹配时,用户才会感受到该服务的价值,即有用性。如当用户在电影院等人手机没电时与在餐厅吃饭手机没电时,他们所感知使用共享充电宝带来的作用是不同的。据此,提出假设H5b。

H5b:使用场景显著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有用性对采纳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

使用场景作为一个变量是否会影响感知易用性以及感知可靠性对用户采纳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还没有明确的研究结论。在本文中,考虑到使用场景是共享充电宝的一个关键特征,用户每次使用共享充电宝时,都会有特定的使用场景。例如,大场景下的机柜会提供一个显示屏幕供用户操作,而其他两种场景没有这种服务,这可能会影响到用户操作的便利性;另外,大场景是针对车站与医院等公共场所的,小场景是针对餐厅与酒吧等私营场所,对用户而言,可能会认为公共场所会更加可靠安全。因此,我们假设使用场景也会对感知易用性以及感知可靠性对共享充电宝的采纳起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假设H5c、H5d。

H5c:使用场景显著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易用性对采纳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

H5d:使用场景显著正向影响用户感知可靠性对采纳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

共享充电宝三种主流使用场景的服务成本都是由服务提供商指定的,因此使用场景的不同,并不会影响共享充电宝的服务成本。排除使用场景对服务成本产生影响。

(四)模型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基于用户采纳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已有4個假设,以及使用场景的调节作用,补充提出了4个假设,模型的基本框架如图2所示。

二、使用场景的调节作用分析

本文采用AMOS检验假设,经过假设检验后发现,使用场景并不会对感知易用性与服务成本产生影响,因此,这里只需要分析使用场景对感知有用性(U)与感知可靠性(R)的调节作用。本文将继续研究不同使用场景下,感知有用性(U)、感知可靠性(R)对用户接受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I)的影响是不是会产生不同,进一步明确使用场景对用户行为的作用机理。

为了进一步直观的研究使用场景的调节作用,本文将共享充电宝的使用场景依据实际情况分为三类:一是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即场景A;二是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即场景B;三是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即场景C。将361个有效样本分成A、B、C三组,A组为场景A(142个样本),B组为场景B(114个样本),C组为场景C(105个样本)。分别对A、B、C三组样本做行为意向对感知有用性以及感知可靠性的回归分析,如表1所示。

基于回归分析的结果绘出使用场景调节作用的效果图3、图4,当感知有用性(或感知可靠性)较低时,处于场景A的用户的行为意向最高,其次是场景B,行为意向最低的是场景C;随着感知有用性的增大,场景A与场景B之间对行为意向差距逐渐缩小,但场景C依然与场景A以及场景B保持着相当大的差距;另外,随着感知可靠性的增大,场景A、场景B以及场景C之间对行为意向差距逐渐缩小。

三、结果讨论

使用场景调节感知有用性以及感知可靠性对共享充电宝接受的意愿。不同的使用场景,感知有用性以及感知可靠性对共享充电宝接受的意愿的调节程度也是不同的,这是因为用户所处场景的不同,会影响用户对手机充电的需求心理,而且公共场所这些场景的环境与私人场景环境相比,更能加深用户对共享充电宝安全性的认知。

四、结论

本文在用户采纳共享充电宝的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使用场景这一客观变量对用户主观因素的调节作用,构建了用基于使用场景调节的共享充电宝接受模型。研究发现,使用场景会调节感知有用性以及感知可靠性对共享充电宝采纳的意愿。因此,共享充电宝平台应该重视平台正规性的建设,消除用户使用共享充电宝的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尽量将共享充电宝柜台布置在场景A(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以及场景B(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避免布置在场景C(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

参考文献:

[1]张子涵.中国共享经济模式分析——以ofo和摩拜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7(36).

[2]Yang K., Lee H. J. Gender Differences in Using Mobile Data Services: Utilitarian and Hedonic Value Approache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Interactive Marketing,2010(02).

[3]Mallat N., Rossi M., Tuunainen V., et al. The Impact of Use Context on Mobile Services Acceptance: The Case of Mobile Ticketing[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9(03).

*基金項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7SJB189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8YJCZH077);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6TQB009);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7KJB520038);泰州学院科研启动项目(编号:QD2016036)。

(作者单位:泰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