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溪县林下掘金促民富

2019-09-09刘春玲

国土绿化 2019年8期
关键词:竹溪县中药材茶叶

■刘春玲 秦 新

“枝头摘果子、林中养蜂子、林间养鸡子、林下数票子”,描绘出地处秦巴深山的湖北省竹溪县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带动广大林农脱贫致富、立体种养模式的新画卷。

竹溪县是全国500个资源丰富的大县之一,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24.97万亩,有林地421万亩,森林覆盖率79.6%,森林植被覆盖率85.63%,活立木蓄积量1749万立方米,人均绿地面积和人均活立木蓄积量居全省各县、市、区前列。

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出“贡茶、贡木、贡米”,茶叶、核桃、魔芋、中药材、生漆、食用菌等绿色产业突破100万亩,林下种植、养殖、旅游三种模式经济收入超过7亿元,林下产业带动约5万林农户均增收2000元。

以国土绿化为契机 深挖林业发展潜力

近年来,竹溪县大力开展绿满荆楚、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森林抚育、百里三廊造林、精准灭荒等国土绿化造林行动,累计完成营造林50多万亩,管护森林资源196.8万亩,培植壮大绿色产业基地100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竹溪县委、县政府围绕十堰市“61产业强农计划”,上下合力,瞄准全县100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目标,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产业,把林业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竹溪县茶叶种植历史久远,素有“贡茶之乡”称号。竹溪县抢抓退耕还林机遇,积极推行林+茶立体套种造林模式,大力发展以茶叶产业为主的林业经济,成功地实践了以短养长、林茶并茂的复合造林模式,初步形成了林下种茶,茶旅融合的产业链。茶产业已经由喝茶变为吃茶、赏茶,生产茶叶提取物进军生物医药领域,并培育了一批茶旅融合发展的先导企业。完成以种植茶叶为主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造林31.76万亩,截至目前,全县茶叶基地面积达28万亩,位列湖北省前列。

该县还重点培育出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竹溪县梅子贡茶有限公司两家龙头企业。湖北四点灵茶叶开发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精制茶加工生产线已投入使用,正积极推动茶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实现茶叶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大茶深加工零的突破。

汇湾镇按照“精准选择产业,培育经营主体,创新帮扶机制,茶旅融合助推”的思路,走出了一条“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行之路,通过大力支持和引导合作社建立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流转土地有租金、茶园入股分股金、茶园务工挣薪金,真正实现了贫困群众脱贫有产业、增收有保障的目标。仅茶叶产业一项,每年可辐射带动8000名退耕茶农,人均增收达6000元以上,茶叶产业成为全镇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全镇拥有茶园7.5万亩,茶叶专业村19个,茶叶专业合作社44家,高标准茶叶加工车间27个,年均生产茶叶30余万公斤,实现产值1.8亿元。汇湾“贡茶小镇”入选中国特色小镇,梅子贡茶园、龙王垭茶园获评“中国最美茶园”荣誉称号。

竹溪县一系列国土绿化工程的实施,助推了全县国土绿化成效的取得,曾先后荣获“全省退耕还林工作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等多种殊荣。“百里景廊”“百里绿廊”“百里果廊”共计造林5万多亩;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8.93万亩建设任务;先后建成“生态家园”试点17个、生态乡镇14个、生态村188个,全县已建成十八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偏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八卦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万江河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等3个国家级、2个省级绿色名片。森林旅游行业就业人数达到8.6万人,森林旅游年接待达到100万人次,森林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6亿元,辐射带动5万以上贫困人口增收。

创新产业机制 拓宽发展空间

竹溪县始终坚守绿色发展“底线”和保护林地的“红线”,打破“靠山吃山”的传统模式,不断创新运行机制,鼓励农民向林下要效益,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使发展林下经济成为建设“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县”的新引擎。

为打破林业产业发展机制老化、资金短缺等瓶颈,竹溪县各级政府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金融支持、部门扶持、农民参与”的原则,结合精准脱贫攻坚,制定林业产业发展奖补方案,鼓励广大贫困户、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投资林下产业,实行创新发展,脱贫增收。竹溪县在产业发展上,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林场+示范户+散户”的模式运作,保障林农切身利益。积极引导公司、企业、市场主体、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参与林下经济发展,鼓励各类社会主体通过转让、承包、租赁、买断等形式参与林权流转。不断加大林产企业扶持力度,围绕农产品优势产业板块,按照“扶持、扶大、扶强”的原则,重点支持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顺溪生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做大做强,以龙头带基地的形式促进产业发展。另外,注重市场主体,围绕主导品种,通过多种形式服务林农,抓产品销售,实现增产增效。如今,全县各类林特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已发展苗木、中药材、食用菌、茶叶、养殖等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175家。

竹溪县政府还出台多项硬性措施和办法,其中包括资金支持和积极争取林业项目,优先将以林为主的套种基地纳入退耕还林工程重点进行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和个体承包、租赁、购买荒山荒地建基地,发展林下经济。此外,竹溪县还积极提供信贷资金扶持,主动对接银信部门,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帮助广大林农和林业生产经营者解决林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不断加大对林下经济产业的财政扶持,逐年增加科技投入,加大林下品种研发、技术推广、林下产品深加工力度。目前,竹溪县林下经济开发利用面积已达70多万亩,带动5万林农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做大绿色蛋糕 释放生态福利

竹溪县林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全县有林地面积4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9.6%,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林下经济的异军突起,成为全县走生态转型崛起之路的根本出发点。

为了还绿于民,近年来,竹溪县坚持绿色发展、林下产业融合建设要求,结合绿满荆楚、退耕还林、精准灭荒等林业工程建设,把兴林与富民结合起来,做大做强林下产业发展项目,释放绿色福利,充分发挥生态惠民作用。

竹溪丰富的物种资源,为林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种源基础。该县突出地理区域性,形成了“一乡一业”“一场一特”“一村一品”的林下种养格局。丰溪镇辽叶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当地实生中药材重楼、山滋菇等珍稀中药材为突破口,大力开发相关中药材的种苗培育和育苗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探索,逐步建立了以“租金+薪金”、股金保底分红、“代销产品+盈余分红”为主的利益联结模式,实行“两分、三统一”产业带动模式。目前,合作社共吸纳带动65户、150余人从事基地的种植管理,30余名贫困人口在基地务工,日平均工资100元以上,直接和间接带动贫困户年增收1.5万余元。同时,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助推全镇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到2020年,全镇年收购和加工中药材将达到500万吨,直接和间接带动全镇及周边乡镇1500余户贫困人口通过种植中药材和务工增收致富。目前,丰溪镇除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以外,同步开发蜂蜜、林畜、食用菌等林特产业发展,培育年销售额过100万元的中药材营销大户6家,480多人从事中药材经销,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亩,中药材年销售量突破10万吨,市场从业人员3500多人,年交易额达到2亿元。

竹溪县林下养蜂历史久远,南部山区的丰溪镇与湖北神农爱民药业有限公司进行联姻养蜂,实施中华蜜蜂杂交培育繁殖项目,采取“公司+蜂农”养殖模式,公司负责技术管理、统一割蜜、定价回购,林农负责进行林下养殖,现已繁育出1000多箱中蜂,并全部免费分发给当地200余户贫困户进行林下养殖,2018年,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源茂、岱王沟等国有林场,山高林密,森林中各种野生花源密集,蜜蜂成了当地广大林农的“宠爱”之物,结合精准扶贫产业的奖扶政策,对养蜂户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支持,按照一定的标准发放养蜂补贴。据不完全统计,有 2000多户场员参与养蜂,年养殖蜜蜂长期稳定在1.5万箱以上,为场员带来直接经济收入600多万元。

竹溪林下经济发展迅猛,变幻生金。根据去年统计数据,竹溪全县已形成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旅游为主的三大特色林下经济板块,年实现林下经济收入7亿元。发展以“林+禽”“林+畜”“林+蜂”“林+渔”为主的林下养殖近15万亩,发展林、茶园野外养鸡,年出笼土鸡15万只;林下养羊、牛等牲畜,年出栏200万只(头),养殖蜜蜂3万多箱;以“林+中药材”“林+魔芋”“林+粮食”“林+蔬菜”“林+食用菌”为主的林下经济种植面积接近25万亩。

核桃林下套种农作物

猜你喜欢

竹溪县中药材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香喷喷的茶叶
湖北“竹溪县特产税款预借券”—罕见地方政府与地方武装纸币
全国第七届阳光教育论坛在竹溪县举行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