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蒙山地区森林抚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9-09王忠田田成玉孙居文
王忠田,姜 磊,田成玉,孙居文
(1.山东省平邑县林业局,山东 临沂 273300;2.山东省平邑县应急管理局,山东 临沂 273300;3.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271001)
森林经营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对于提高森林质量、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增长、建设生态文明意义重大[1],森林抚育是森林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效益、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2]。森林抚育技术措施包括从幼林郁闭成林到林分成熟前根据培育目标所采取的抚育采伐、补植、修枝、浇水、施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及割灌、割藤、除草等作业活动[3]。由于森林抚育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经营者缺少开展森林抚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营造的人工林长期得不到科学有效的抚育管理,部分地区森林呈现逆生长。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森林抚育措施,不仅能够调整森林林种结构和密度,改善林分生长条件,还能显著增加森林生物量多样性,提高林木生长量,增加活立木蓄积。文章以2011年以来山东蒙山森林资源清查、二类资源调查及实施森林抚育补贴项目有关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蒙山地区森林抚育工作实践,研究总结了目前蒙山地区森林经营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方案、有效实施森林抚育、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1 蒙山地区森林经营现状
1.1 森林资源状况
蒙山为泰沂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跨平邑、蒙阴、费县和沂南4县,总面积1125 km2,乔木林1000 km2。该区地形较为复杂,水土生境多变,森林覆盖率在85%以上,有乔木树种43科91种,灌木树种40科186种,藤本植12科25种,草本植物20科200多种,属于当地乡土树种61科311种[4],是山东省植物种类和特有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蒙山面积仅占全省的0.74%,物种丰富度远高于山东的平均值,主要有人工落叶阔叶林、人工针叶林、山地灌草丛及小面积的次生落叶阔叶杂木林[5]。蒙山地区林种以防护林为主,只有少量经济林、用材林和特用林,其主要功能定位为涵养水源,生态效益突出。
表1 蒙山乔木林蓄积量分级情况(2017年)Table1 Grading of stand volume of arbor forests in Mengshan2017)
表2 蒙山乔木林龄组结构情况(2017年)Table2 Age group structure of arbor forests in Mengshan(2017)
表3 蒙山乔木林树种结构情况(2017年)Table3 Tree species structure of arbor forests in Mengshan(2017)
1.2 森林经营现状
蒙山地区根据森林的用途不同将森林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政策措施。一是对生态公益林实行死封,不得改变性质,并按照公益林管理规定,以政府投资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控制林木采伐,中幼林抚育间伐强度不允许超过10%。二是商品林经营建设实行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商品林的采伐严格按照山东省的采伐限额进行审批,并做好迹地更新造林的经营工作。公益林经营管理状况好于商品林,不同归属的公益林经营水平不同,国有林场公益林实施集约经营,基本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抚育管理,集体公益林经营状况较差,不能及时抚育更新管理,只是粗放经营。
近年来,为提高林分质量,结合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实施,主要进行了以下人工林抚育措施:一是补植及幼龄林抚育。荒坡荒地人工植苗造林后,采取扩穴、浇水、清除穴内杂草、松土踏实、割去苗木周围杂草、修枝等措施,以利于幼树生长,郁闭后及时进行透光伐,改善保留木的生长条件,促进林木高生长。二是中龄林抚育。为促进生长,减少水分和养分的竞争,实施森林抚育生态疏伐、卫生伐、修枝等,有效调整森林结构和生长环境,促进了枯枝落叶的分解和营养物质的形成,加快了林木生长。三是低效林改造。采取树种更替、补植、复壮等措施,结合景观林改造提升栽植乡土树种、园林绿化树种等,逐步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水平。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经营标准低,森林质量差
由于资金和经营意识的限制,多年来抚育间伐、更新不到位,造成森林密度大,生产力低,产出率不高,防护效益低下。全地区防护林有相当一部分林木生长势衰退、趋于老化、无法成材,自我更新能力不强。商品林多为乔木幼、中龄林为主,出材率不高,只能达到商品成熟。
2.2 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
2.2.1 蒙山地区森林抚育补贴项目实施近10年,主要抚育措施为生态疏伐、修枝等,林分状况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总体来看林分结构仍不够合理。蒙山造林树种以松柏类为主,栎类为辅,林分结构比较单一,单层林多复层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混交林面积仅为2.9万hm2,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面积结构比为6:3:1。由于抚育过程中未科学设计目标树种,致使针阔混交林中较弱势的针叶树种未得到相应的保护培育措施,逐步成为林下木枯死,针阔混交林混交强度下降的情况更加严重。林木生长缓慢,林分质量不高,不利于森林防火及森林病虫害防治,不利于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6]。
2.2.2 龄组结构不合理,各龄组面积差异明显。幼、中龄林面积多,近、成、过熟林面积少,幼、中龄林与近、成、过熟林面积结构比8∶2。目前龄组结构不但无法满足短期内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对木材的需求,而且且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时期相对较长[6]。
2.2.3 由于森林资源结构不够合理,使得森林的林分质量较差,部分地区出现退化现象,森林资源的防护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调整改善林分结构技术标准高、投入资金量大短期内难以取得显著的效果,是森林经营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3 森林经营经费短缺
森林培育、抚育、防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蒙山森林资源主要依托国有林场和部分乡镇政府管理,自身经济基础薄弱,深山远山更是交通不便,运输、人工成本非常高。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政策执行以前,没有森林经营抚育的资金来源,日常防护等已经负债累累,每年只能进行简单少量的卫生伐、生态疏伐,如果不是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单是护林员的工资就让经营单位负担不起。执行森林抚育补贴政策后,每公顷1500元的抚育标准也远远不够,经营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2.4 经营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少
目前,专门的森林经营机构和监管机构不健全,技术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不足,对下一步全面开展森林经营工作起到抑制作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标准低,自2009年执行以来一直是每公顷1500元,2018年增加至1650元,地方财政投入森林经营和抚育资金则几乎没有。近几年蒙山地区周边人工工资水平大幅提高,森林抚育综合成本为4500~7500元/hm2,现行抚育补贴标准远远不能满足森林抚育作业的需求。在实际抚育过程中,地类、林龄、密度、海拔、坡度、坡位、抚育方式这些因子均是影响其成本的重要因素,比如生态疏伐与补植措施成本存在显著差异,密度大、坡度大的林分也比密度小、坡度小的林分抚育成本高,幼龄林抚育投入大产出很小,抚育成本也较高。而目前所有地区所有抚育林分补贴标准都是统一的,显然这种补贴方式不够合理。
2.5 基层森林经营技术力量薄弱,成效检测不规范
蒙山地区森林经营抚育管理、设计和作业人员技术水平不够,虽然参加培训但是请专家讲解基本都是书本理论,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复杂的经营管理知识,从近几年森林抚育补贴检查验收情况来看,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和施工均存在较多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不符合规程要求、不符合林分现状、设计自身不规范三方面问题,区域性的森林经营技术指标建设较为落后。由于认识不到位管理不规范,森林抚育成效监测工作几乎开展较少,同时用于成效监测的资金较少,相关资金管理文件中没有明确规定成效监测费用的具体数额或比例,资金落实困难,数据采集及档案资料管理不够完善不够规范。
3 对策建议
3.1 转变经营理念,科学实施森林抚育
纠正不正确的发展观念和粗放的发展方式,坚持造与育结合,量与质并重,科学制定森林抚育规划方案,有针对性地实施森林经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3.2 加强质量管理,提升森林抚育水平
质量管理是森林抚育成败的关键,森林抚育任务的确定必须合理、合法、科学,要建立健全森林经营单位责任制,调查、设计、施工、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应明确责任人,严格管理,确保森林抚育质量。建议将森林蓄积量森林质量作为经营单位负责人考核内容,对经营不力管理不到位的应追究其责任。建议适当提高抚育补贴标准,建立森林抚育补贴标准与劳动力成本涨幅相挂钩的动态机制,同时建立分类补贴的标准,根据影响森林抚育成本的主导因素,根据抚育方式和抚育成本进行差别化分类补贴,要加大幼龄林抚育补贴力度,确保新造林及时得到科学抚育管理。
3.3 加强技术培训,建立成效监测机制
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绿色增长,关键在科技,重视培训高素质的森林抚育科研、设计、实施队伍是森林抚育工作科学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要定期组织森林抚育管理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作业人员参加技术培训,掌握森林经营基本理论,提高技术水平,使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有效地落实到位,真正起到抚育、培育、提升林分的作用。建议明确规定成效监测资金投入数额,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制定森林抚育成效监测工作办法,按照林分类型、立地条件和抚育方式的不同,建立固定成效监测样地,每年进行调查,监测森林抚育成效,及时总结经验,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