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科举制研究文献述评
——基于CNKI的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2019-09-09陆秋宇广西民族大学

消费导刊 2019年33期
关键词:选官科举制科举制度

陆秋宇 广西民族大学

一、引言

中国科举制始于隋,盛于唐宋,衰落于明清,并于1905年被正式废除,在中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中国科举制在古代为一项严密的考试制度和选官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当今的高考制度和公务员制度产生的渊源。邢富生(1988)认为,通过借鉴科举制,完善企业人才竞争机制。[1]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孙立平,1992)。[2]Haifeng ,L(2007)认为,日本、韩国和越南学习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提高了国内的文化水平。[3]李新华、王晓丹等学者认为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科举制与现代高考制度,能对今天高考制度的改革有所启示。[4][5]陆文军、丁晓冬等学者探讨了科举制对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启迪。[6][7]黄声豪(2013)主要研究科举制的利弊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王旖冰(2014)认为以借鉴科举制,能为公选考试制度创新提供新的视角。[9]卢鹏、崔磊磊认为通过借鉴科举制的精髓,有利于完善当今的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制度。[10][11]王中男(2018)认为,科举制是兼利体和社会的至公制度。[12]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统计分析法,梳理分析CNKI中从1965年至2018年的科举制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总结概括出我国科举制研究的总体研究现状和动态,对未来科举制的研究的提出不足和展望。

二、中国科举制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一)文献来源与分析方法

本文根据CNKI数据库以关键词为“科举制”进行高级检索,检索的时间段为1965年至2018年共53年,检索的时间为2019年1月13日,共检索到1574篇文章。再对所得到的1574文章进行阅读和筛选,包括对关键词的阅读,排除一些无效文章,以了解科举制的研究重点,最终得到的有效文章资料共1574篇。

本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统计分析的定量方法统计出研究主题目前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运用定性方法对研究主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对“科举制”的研究问题、目标、方法、结论进行了解,最后总结出其主要研究的动态和角度,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尚未解决的问题。

(二)统计结果分析

本研究根据有效文章1574篇进行该议题研究阶段和研究关键词分析,从研究的整体情况来看,该研究议题从1965年就开始受到关注,并且该研究成果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从1992年开始,该议题的研究进呈现逐年明显上升的趋势,并在2011年研究成果达到顶峰。特别说明的是该议题研究成果在1965至1981年共16年间研究的文献资料仅为4篇,在53年内的研究成果丰硕,说明该议题一直持续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三、中国科举制总体研究状况

(一)科举制的内涵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关于科举制的内涵,所谓科举,就是分科举人。《苏东坡集》书中提到过,“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科举制度是隋唐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培育选举人才的制度,它始于隋,形成于唐,衰落至于清末。韩国磐(1965)提到,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是替封建政权服务的,是选拔封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的。[13]张瑞昌(1980)认为,科举制历史上剥削阶级用以收买士人为之服务的一种手段。[14]康艳霞(2008)认为,科举制度是一种考试制度,是是一种建立在基础上并与君主专制统治相适应的设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15]彭靖(2013)认为,科举制度是一项集文化、教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功能的基本考试和选官体制。[16]王中男(2018)认为,科举制是古代君王维护自身集权统治和平民考取功名的一项兼利于个体与社会的至公制度。[12]

综上所述,科举制是隋唐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培育选举人才的制度,它是始于隋,形成于唐,衰落至于清末,在中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制度,是一项集文化、教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功能为基础,是古代国家统治者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和寒门子弟入仕为官的基本考试和选官体制。

(二)总体研究现状

关于科举制研究总体情况,本文通过对统计的文献进行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宏观把握:一是对关键词索引出现频次的统计,了解该议题研究的情况;二是根据研究主题来进行文献数量统计,反映该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点和研究成果;三是从学科的视角来了解该议题的研究情况。

1.关键词索引状况

根据科举制研究有效文献资料的关键词出现频数进行统计,可以得出近五十多年来中国科举制研究的重点,可见到该议题重点为科举制、科举、科举制度、考试、唐代、启示、考试制度等,具体见表1,通过分析这些关键词,反映了学者对科举制的研究集中于科举制度及其对中国教育和选官这两个领域的影响。

表1 中国科举制研究关键词频数统计

2.主题研究文献资料情况

根据主题研究来进行文献数量统计,可直观了解当前该议题研究所注重的研究范围、研究重点和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具体见表2。科举制研究主题文献资料数量统计可以了解到,对该议题的研究从多方面来进行,说明该议题备受关注,不足的是有些方面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主要的主题跟上方统计的相符,主要主题是科举制、科举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科举考试、察举制、封建社会等,同时少部分有部分研究注重研究文官制度、荐举制、统治者、唐代科举等。关于我国科举制的研究从多个主题来进行研究,可以总体归结为科举考试制度和选官制度,特别说明的是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一研究主题说明我国的科举制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表2 中国科举制研究主题文献资料数量统计

3.从学科的视角了解议题研究情况

当前,要想从宏观方面了解到该议题研究主要集中的学科领域,可从学科的视角着手,详情见表3,该议题主要集中于政治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学、公共管理学、哲学的研究视角,其所占比例分别为40%,28%,17%,5%,3%,1%。其它学科的研究所占比例共为1%,占最高比重为政治学,及次到历史学和教育学,说明这三个学科对该议题的贡献价值最大,可直观见于图2。

表3 文献学科分类数量统计情况表

图2 文献学科分类统计百分比情况图

四、中国科举制研究述评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要制度,经过千年的演变,其现在成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制度。佟秀娟(2004)认为,科举制是古代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对近代欧洲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17]高园(2004)认为,研究古代的选官制度,对当今我国用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8]刘海峰(2006)认为,科举制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在一定意义上,科举制可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19]对我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仍然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对我国“科举制”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并从分析后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统计关键词索引出现频次;二是从研究主题来进行文献数量统计;三是从学科的视角来了解该议题的研究情况。在进行统计后发现,我国科举的研究起步早,并且研究成果丰硕,主要突出的领域教育事业领域和我国的公务员制度领域,对提升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研究学科种类丰富,研究成果集中于少数学科上

在科举制的研究学科上,关于该议题的学科研究种类丰富,但是要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少部分学科上,过于集中、单一。范哗(2013)认为,从政治学视角研究科举制的成果较多,主要围绕科举制对中国政治制度的作用而展开。[20]唐跃洺,张洪江(2016)认为,研究科举制历史,有助于当今高考制度和公务员考试制度提供借鉴。[21]宋雅倩(2018)认为,科举制启示当今的历史教育、高考教育、学校教育。[22]从多个学科进行研究,能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从而使得该议题的研究会取得更多具有创新意义和作用较大的成果。

(二)注重定性方法,忽视定量研究方法

在科举制的研究方法上,该议题的研究方法大多是采用定性方法,才用定量方法研究的成果较少,主要是从理论的层面去研究,没有注重实证研究或者结合一些案例分析的方法。很多研究成果展示的是在某个主题上的宏观分析,没有采用具体的数据来进行支撑,使得研究更具有说服力和更上一层楼。

(三)研究内容缺乏创新性

在研究内容上,王洪亮,段建丽(2010),陈俊宏(2016),刘清华(2017)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是我国重要的考试制度,并探讨其和当今的高考制度的关系。[23][24][25]丁芸芳(2008),李木洲(2013)认为,科举制是我重要的选官制度。[26][27]许晓玲(2008),黄庆庆(2011),陆文军(2011),王培(2013),陈星如(2017)等学者认为,研究科举制和公务制关系,对当今公务员制度提供借鉴。[28][29][30][31][32]岳伟(2017)认为,科举制是我国重要的考试制度和选官制度。[33]在对科举制的研究内容上,借鉴对于该议题进行归纳统计之后得出结果,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的在高考制度和公务员制度领域上。没有进行议题发散细化研究,有一些研究的针对性不强,对现实情况的反思和指导意义有待提高,研究内容的创新性不够。

(四)研究展望

本文是基于CNKI数据库对我国的科举制的研究进行宏观上的统计和分析,主要是从有关文献成果的关键词、主题、学科这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可能会受到文献代表性情况和数据误差的影响,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根据研究成果的的归纳、总结,笔者对科举制研究的未来展望大胆的提出一些粗略的建议:一是在研究方法上,大胆的提出新的研究,可以采用定量研究,先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后再进行论证,要注重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来进行研究。二是在研究内容上,要突破传统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另辟蹊径,可以从新的视角上着手,或者是从传统过于关注宏观上的研究转变到对微观层面的研究,这样能为新的研究内容增加亮点,研究出一些较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三是在研究学科上,目前科举制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政治学、历史学、教育学和文学领域,未来科举制的研究可以拓展到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要多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等。

猜你喜欢

选官科举制科举制度
古代的考试
希望不是作秀
清宫中正殿念经处如何选官
“科举”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晚清科举制度变革考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我国选官制度演变及启示
谁害了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