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工具:竞争力源于工匠精神
2019-09-09刘骏娇
文 / 图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刘骏娇
经济全球化,为全球企业的成长带来无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回避的挑战。通过竞争,企业才能超越自我、取得成功,为此,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定培育创新这片沃土。
你可曾想过,格力、美的、松下等知名品牌家用空调,压缩机里的精密零部件,有一部分是来自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工具)。
一片小巧的空调压缩机叶片,从贵阳出厂,走向国内知名电器厂商和日本、美国、德国等国际市场。目前,西南工具空调压缩机叶片的全球市场份额达40%左右。
5月23日,西南工具上榜我国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专攻现代高效刀具、空调压缩机精密零部件的西南工具,凭借53 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向实现更精湛、高标准的行业目标而努力着。
专注做优产品
1966 年,在国家“三线”建设浪潮中,从各大航空主机企业抽调的业务骨干,积极响应号召,分别在清镇设立了以精密刀具、精密量具、精密夹具为主产品的三家军工企业。1991 年后,原国营清平刃具厂、国营清化量具厂、国营清阳夹具厂三家企业,搬迁至贵阳市小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成立为现在的西南工具。
6 月26 日,记者走进西南工具办公大楼。大厅里的玻璃展示柜里,排满了大大小小的器具。高速钢立铣刀、航空发动机拉刀、卡尺、空调压缩机叶片等产品,无一不在向外界诉说着西南工具取得的成绩。
“我们起始于精密器具的研制,从建厂开始就一直专注于做好、做细这个活儿。”西南工具副总经理史彪告诉记者,企业研制出了众多出口产品,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过去,以高速钢材料为主的立铣刀,是企业最主要的刀具产品,广泛应用于一般传统机械加工。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航空、航天、汽车、磨具加工等工业制造行业,对高强度钢、钛合金、复合材料等难加工材料需求增加。如何突破高效切削技术,成为摆在西南工具面前的难题。
“那个时候,在企业,高效切削技术是个热话题,一帮技术人员几乎每天轮班工作,对刀具角度、如何切削、排削系列问题进行优化设计、反复试验,保证产品有较好的加工精度和质量。”史彪说。
正是这股对刀具做工精益求精的干劲,让产品性能逐步提升,西南工具的刀具产品在国内工业制造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也走出了国门。在高效切削技术的钻研中,西南工具开拓创新取得20 多项专利技术。
同样,作为西南工具产品名片之一的空调压缩机配套产品,也面临着市场的高要求。面对空调压缩机向变频、小体积、低噪声、无级调速方向转变,西南工具也随之研制出高硅铝合金滑片、涡旋压缩机动静涡旋盘等新产品。以品质和钻研取胜,西南工具获得了格力、松下、美的等知名企业的青睐。
科技提升效率
西南工具的加工车间,嗡嗡的机械声此起彼伏,新的订单正催促着工人们加快生产。在这繁忙的车间里,有两条截然不同的生产线十分抢眼。
车间的一边,几乎是全手工操作的旧式生产线技艺娴熟的技术人员在各自的工作台前,忙着加工手中的空调压缩机叶片;车间的另一边,则是全机械化操作,每名工人往返在多台机器间,有序地加工和检测机器上的零件。
2015 年,乘着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东风,西南工具以智能装备和产品制造关键技术结合为中心,从生产技术到质量管理进行了智能化生产线改造,大大缩短了产品生产制造的周期。
西南工具以智能装备和产品制造关键技术结合为中心,从生产技术到质量管理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图为空调压缩机叶片新生产线一角。
“以前,一条旧式生产线需要工人50 多人,现在,新的生产线只需要10 人就可以完成同样的工作量,有效提升了产品的生产效率。”西南工具信息中心主任张立红说。
在西南工具工作近30 年的张立红,对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感触颇深。就拿盘点库房来说,在过去,这一直是让张立红头疼的难题,每次盘点货物,总是需要好几个部门一起盘点,即使拼尽全力,货物的准确率也只能达到95%。
在库房智能化的改造中,西南工具采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进行管理,并在每盒产品包装袋上安装电子芯片。“现在,盘点库房只需一个人便可完成,准确率达到100%。”张立红一边介绍,一边拿着机器扫描货物,短短几秒钟,几千盒产品的规格、所在货架、数量等信息全部显示出来。
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西南工具的空调压缩机叶片年产量达到了7000 万片,活塞年产量达1000 万件,转向泵叶片年产量达4000 万件。
培育创新沃土
在西南工具厂的车间和办公楼里,随处可见“变革、创新、快速、领先”的标语。简短的字词诠释着西南工具的企业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工人们在变革中不断成长、超越。
“经济全球化,为所有企业的成长带来无数机遇,但也带来不可回避的挑战。通过竞争,企业才能超越自我、取得成功,因此,西南工具坚定培育创新这片沃土。”史彪说。
向内,西南工具选择加强员工技术能力培训,时常在员工内部开展一些“小发明、小设计、小建议”活动,并给予一定的技术创新成果奖励,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
向外,西南工具努力汲取外部资源,以产学研合作的形式,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吸纳先进技术。
在空调压缩机精密零部件以及难加工材料刀具设计制造水平上,西南工具经过不断试错、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研制出的工艺技术,已经走在了国际的前列。
对于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以及省、市、区的科研项目,西南工具从来不会缺席。截至目前,西南工具厂获得有效的授权专利有128 项,其中,发明专利30 项,实用新型专利96 项,外观设计专利2 项。
“接下来,我们会紧跟我国现代化制造业发展的步伐,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让产品的质量再上一个台阶,员工们正朝着‘替代进口’的目标而努力。”史彪介绍说,到2020 年,西南工具的转型升级将会取得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