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丈妙色

2019-09-08彭庭松

杭州 2019年36期
关键词:翠竹安吉古道

彭庭松

走进位于余杭西北端的百丈镇,竹海翻腾,满眼苍翠。这里是有名的竹乡,竹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片片竹林随风摇曳,带来阵阵凉意。穿行在山中,即刻便能体会到『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的野趣。

竹农对竹的感情至深,他们精心呵护着每一棵竹的成长,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每一片绿叶,都寄托着祝福和希望。他们辛勤劳作,将竹园料理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打着赤脚经过林子,也不用担心足下会受到任何伤害。为了抗风雪,也为了美材质,在合适的时候,竹农都要用长长的钩刀将竹梢弯下,进行修剪,美其名曰“钩梢”。删繁就简后,竹子更加茁壮,刚柔相济的精神也为之焕然一新。很长一段时期,竹子从笋到叶,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它们给竹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这些年来,传统的竹子利用方式和产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过去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竹农们开始眉头紧锁。

为了保护生态和转型发展的需要,这些年百丈镇审时度势,努力改变竹农“靠竹吃竹”的旧观念,向文化要效益,围绕创意动脑筋,积极引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将产学研落到实处。青青翠竹,正在蓬勃生长着新的希望。在“经济林”转变为“文化林”的过程中,百丈主動作为,成了绿色发展的排头兵。

漫步百丈溪口村,难忘那一缸缸鲜红。这里传承着酿造红曲酒的工艺,并衍生出制作红曲乌龟糕点的民俗。红曲酒鲜艳夺目,酒味淳厚中和,仿佛生来惬合江南喜庆的氛围。红曲酒的酿造,有着悠久的传统,南宋朱翼中的《北山酒经》、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都对红曲酒的制作和药用价值有明确的记载。想起古人“有兴欲沽红曲酒”,我也浅尝两口,淡香浓情顿时沁人心脾。当年苏轼在杭州做官,是喝过这红曲酒的。有诗为证:“剩与故人寻土物,腊糟红曲寄驼蹄。”不知苏轼“寻土物”的足迹,可曾到过百丈否?

百丈地势险要,是杭州门户的重要扼守地,历来兵家必争。近代以来,太平天国,红军时期,抗击日寇,反顽解放,这里都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有志之士的鲜血洒满了隘口岭头。“为有牺牲多壮志”,今天眼前见到红色,便不由自主想起那烽火岁月,由此格外珍惜今天和平发展的大好局面。红色的历史,是发展的宝贵财富。从历史隧道穿行而来的百丈红,除了列队致敬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它留下,成为发展中的重要精神动力和独特资源。

从釜托寺到独松关,踏上杭宣古道,心中承载的是沉重的古色。釜托寺为后梁乾化二年僧觉海创建,距今1200多年了。寺庙现存行道树柳杉,保守估计都有450年以上,虬枝老干,直冲云霄,像是在向苍天语沧桑。斜阳中,站在高塔之巅,望对面元宝山莽莽翠竹,山下一路通向尘俗,情不自禁吟诵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过了独松村,走不多远,就是杭宣古道。我拨开草丛,发现了杭州市园林局八十年代所立“杭宣古道”碑牌。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朝宝历二年(公元826年),余杭县令归珧“筑甬道,通西北大路,高广径直百余里,行旅无山水之患”。当年通往苏皖的重要驿道,如今给人的只能是沧海桑田之感。现存古道长约六里,虽荒草乱石,然清晰可寻,弥足珍贵。顺着古道走过去,便可到安吉境内的独松关。

其实独松关过去一直归余杭管辖,关外才是安吉,要不独松村就不会在百丈了。康熙年间《余杭县志》说:“独松关,关在县西北古城界,出北门九十里。高四十二丈。岩鄣深高,山岫邃密。仅通单步,路不容轨。上有关,关外为安吉州界。由关直走五百里,即至金陵,故为江浙要地”。独松关与幽岭关、百丈关(一说铜岭关、铁岭关)共同锁钥,互为策应,合称独松三关。独松关已是国家文保单位,其地位不言自明。《水浒传》中,写到董平、张清、周通在征方腊途中,战死并葬于此。小说家言自不足全信,然独松关确实见证了历史上许多大事件。岳飞抗金、金兀术取杭、文天祥勤王、红巾起义、太平军失利等,几乎每一场事关攻取杭州的军事计划,都要在独松关血战。虽说独松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每次关键战役,独松关都没有守住。坚不可摧的从来不是雄关险隘,而是人心中的坚定信念。

满山翠竹绿,杜鹃曲酒红。寺庙关道古,百丈三色浓。这群山环抱的小镇,这淳朴深厚的人民,算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者系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猜你喜欢

翠竹安吉古道
重访乌云山
翠竹
高季笙
小丑拉绳
看到了什么
杉林古道
世界最美婚礼
世界最美婚礼
茶马古道
终南山秦楚古道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