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言简意赅到遂晓通达——《论语》译论

2019-09-08朱娜

北方文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辜鸿铭英译本论语

朱娜

摘要:文章选取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进行研究,从语用等效的角度分析《论语》原文简练到译文通达的实现过程。译者对背景、语境等因素的综合考量,是达到语用层面的等效,实现译文遂晓通达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论语》英译本;语用等效;辜鸿铭

一、引言

所谓言简意赅,就是用尽量少的词去表达较多的语义内容,意指言语简练而完整。用深层、表层的观点分析,就是指语言的表层结构是简略的,而深层语义则是丰富的(李临定,1982)。这与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Andre Martinet)提出的“语言经济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语言经济原则是指尽可能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选择较为省力的,简洁的,有较大普遍性的语言单位(周绍珩,1980)。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辑录,包罗万象,辞约义丰,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中国典籍的语言大多十分简练,因而词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义性,这一特点在《论语》中尤为突出。例如《论语·颜渊》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表面上是名词的叠用,实则为主谓结构的句式。言简意赅和遂晓通达分别从原文和译文角度分析,译者的目标就是要努力使译文达到通畅、豁达的局面。

二、语用等效翻译观

语用翻译理论是翻译学理论的一个分支,近年来有关语用翻译理论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何自然教授(1997)将语用等效看做语用翻译的核心,指出语用等效翻译的目标是为了详尽传达原文的意图。他进一步将语用等效划分为两种: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前者关注的是语言学层面内容,它不被原文形式或结构所困,只求在译文中找到最符合原文内容的对等语并将其表达出来,译者可以选择合适的目标语形式,以此传达源语的内涵意义和语用用意,从而达到语用层面的等效。而社交语用等效则更依赖译者所具备的社会和跨文化知识,在面对不同的社会体系和文化背景时,译者只有在正确认知和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通过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才有可能让目标语读者拥有和源语读者类似的阅读体验,让译文达到社交语用层面的等效。总而言之,语用等效翻译赋予译者更多的自由。

三、从语用等效观看通达译文的实现——以辜鸿铭《论语》英译为例

(一)通达译文之词句的拓展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第十一章

辜译:The reigning prince of a certain State asked Confucius what was essential in the government of a country.Confucius answered,“Let the prince be a prince, and the public servant be a public servant.Let the father be a father, and let the son be a son.”

本章中齐景公向孔子请教一国的治理什么是必需的。孔子回答说:“让国君像个国君,臣子像个臣子,父亲像个父亲,儿子像个儿子。原文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古文语言高度简练的一个体现,这些单字的叠用实际上是主谓结构的句式。辜译使用四个简洁的小句,明确传達孔子的思想: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要做到明确区分上下级等级,确立良好的统治秩序,让所有人各行其位,各司其职。辜译的表达清晰明确,较好地实现了通达译文的效果。正如Mona Baker(2000)所说,让译文的语用效果和原文的语用效果等同,让目标语读者体会到类似源语读者的感受,正是成功交际的目标(陈淑萍,2003)。而古文的言简意赅也正是在译者的正确理解和详尽分析中逐步实现了译文的遂晓通达。

(二)通达译文之背景的考量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第十七章

辜译:“A disciple wanted to dispense with the sheep offered in sacrifice in the religious ceremony held at the beginning of every month.“What you would save,”said Confucius to him,“is the cost of the sheep;what I would save is the principle of the rite.”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考虑诸多因素,例如原文语境和时代背景等,它们会影响译者对源语真实含义的理解程度,从而影响译文的措词及表达。本句中的“爱”有六种动词用法和一种形容词用法,分别为“喜爱;爱护;怜惜;爱惜;吝啬;爱好”以及“亲爱的”。遇到一词多义时,需结合文化语境,才能准确判断出“爱”的用法。孔子所处的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伦理道德文化的没落使很多礼乐制度只剩躯壳却无实质内涵,但孔子仍坚信,即便徒有形式也总比没有强,因而说“我爱其礼”。语用等效翻译观强调语言在语用环境中的真实含义,结合本章语境,笔者认为辜译中的两个“爱”均处理为“save”,意指“保留,保存”,较贴近原文,但若将“爱”分别理解成“怜惜”和“珍惜”,分别对应英文中的“take pity on”和“cherish”则更加达意。

笔者译文:“You take pity on the cost of the sheep”,said Confucius to him,“but what I would cherish is the principle of the rite.”

(三)通达译文之主语的选择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第十九章

辜译:Confucius remarked,“While his parents are living, a son should not go far abroad;if he does, he should let them know where he goes.”

这一句话指:“如果父母还健在,就不要出远门,如果必须要出远门,也一定要父母知道你固定的去处,不让他们担心。”辜译用连词while表达一种微弱的转折,使得原文中隐含的逻辑关系得以在译文中清晰准确地表达。

在主语的选择上,辜译选用“he”这个带有明确性别色彩的词。辜鸿铭于19世纪末出版《论语》英译本,那时大多数女性难以拥有和男性同等的受教育或远游的机会,所以译文中用“he”作为主语似乎无可挑剔,但是译文应紧跟时代。随着女性主义,性别平权主义的兴起和流行,越来越多人提倡各方面都要实现男女平等。翻译也是女性主义实施语言变革的重要手段,女性主义译者更反对所有的译文指称都偏向男性化(张景华,2004)。译者应综合考量时代背景和译文之间的联系,如果译文一律使用男性化的指称,则难以被一些女性主义推崇者接受。对于西方读者而言,他们的女性主义意识更浓,为了避免理解的偏差,最好在译文中把具有明显性别倾向的指称换成中性词,从而实现译文语言的性别中性化。Mona Baker(2010)曾指出:“译者要尊重译文读者的感情和期待”,为了避免造成误解,将主语改为“anyone”或“one”或“you”等笼统又中性的指称,则更符合目标语读者的文化习惯,从而实现语用等效。

(四)通达译文之连词的活用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第十六章

辜译:Confucius remarked,“A good and wise man enco urages men to develop the good qualities  in their nature, and not their bad qualities;whereas, a bad man and a fool does the very opposite.

语用语言等效翻译提倡译者不要拘泥原文形式,在保留原文内容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目标语读者阅读习惯的译文即可(何自然,1996),辜译符合这一要求。由于中英两种文化不同,人们形成的思维方式迥异。从语句衔接的角度看,英文多为“形合”,倾向于用连接词链接小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语篇。相比之下,中文不依赖连接词的使用,因此中文也被称为“意合”语言(王寅,1990)。《论语》很多句子没有明显的连接词,主要依靠隐含的逻辑意义相连。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而言,理解隐含逻辑一般不成问题,但目标语读者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并非如此,因此译者有必要把小句间隐含的逻辑关系在译文中表达出来,从而达到语用语言层面的等效。原文以君子和小人做对比,君子鼓励人们挖掘本性中的优秀品质,相反,小人怂恿人们形成恶劣的品质。辜译中的“whereas”之所以用的很妙,是因为它能表达鲜明的对比,使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连贯,达到语用等效翻译观的要求。

(五)通达译文之人名的省略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论语·微子》第十一章

辜译:This selection merely gives the name of eight fam ous gentlemen of the time.

原文列出八位周朝著名的紳士,辜先生并未一一译出这八个人名,而是用具有概括性的一句话说明这一章的内容,指出作者的行文用意:即这一小节介绍周朝的八名绅士。如果按照原文结构将人名用威妥玛式拼音法译出,虽能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质,表面看来忠实原文,但从语用等效的角度看,并不能表现出作者的意图。根据目的语读者的文化习惯,用简洁的语言表现原作思想内容,能达到更佳的翻译效果和目的(熊兵,2014)。辜译不局限于字面含义,直接译出作者的意图,简单且清晰,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

四、总结

辜鸿铭接受过系统的西方教育,这使得他无论在英文表达上还是对儒家文化的理解上都游刃有余。本文选取《论语》中五个经典实例,运用语用等效翻译指导思想,从五个层面对原文和辜鸿铭译文进行分析,发现从原文的言简意赅到译文的遂晓通达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前提是运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它要求译者知作者,懂读者,了解原文背景,分析具体语境,才能更好地实现译文的通达晓畅,让目标语读者和源语读者有类似的阅读体验,使译文达到语用层面的等效。

参考文献:

[1]Mona baker.(2000).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陈淑萍.语用等效与归化翻译策略[J].中国翻译,2003(05).

[3]辜鸿铭.辜鸿铭英译经典:论语(中英双语评述本)[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2017

[4]何自然.翻译要译什么?——翻译中的语用学[J].外语与翻译,1996(02).

[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李临定.言简意赅——汉语结构特点漫谈[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03).

[7]王寅.英汉语言宏观结构区别特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0(06).

[8]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03).

[9]张景华.女性主义对传统译论的颠覆及其局限性[J].中国翻译,2004(04).

[10]周绍珩.马丁内的语言功能观和语言经济原则[J].国外语言学,1980(04).

猜你喜欢

辜鸿铭英译本论语
《孙子兵法》罗志野英译本研究
传统文化卫道士辜鸿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辜鸿铭:被小丑化的国学大师
辜鸿铭戏弄袁世凯
横看成岭侧成峰——浅析《红楼梦》两个全英译本
半部《论语》治天下
操控理论在文学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