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戏曲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019-09-08王芮

神州·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演员感染力素质

摘要:中国戏曲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综合艺术。戏曲演员表演艺术造诣的高低、雅俗是千差万别的。发展成为世界戏剧艺术三大表演体系之一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虽以虚拟化、程式化、节奏化为其主要特征,但同样也很强调内心体验的作用,也是属于现实主义表演艺术范畴的。戏曲艺人历来强调表演要“设身处地”、“心里有”、“发于内、形于外”、“神形兼备”,才能“以假乱真”“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戏曲表演艺术是演员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动作的结合,戏曲是有着体验的、传统的,是由演员内部心理的体验到外部形体体现的内外结合。

关键词:演员;知识修养;素质;感染力;分寸感;形象感

春秋更迭、暑来冬往的艺术追求中,执着的秉性使自己视舞台戏曲表演事业为自己的全部。多年来,学习与实践使自己在业务与活动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演技水平,丰富戏曲艺术综合素质,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戏曲表演知识与经验并深感以下几方面较为重要。

一、知识面:演员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修养的源泉在于生活。一个人修养的深浅,不在外表,而在内心。演员要演好戏,除了熟识生活之外,还要根据剧本提供的时间、地点等去寻找表演感觉,这就需要演员多读书,获得历史、地理、政治、軍事以及民俗方言等各方面的知识,尽量地吸收各种知识,才能更好地去创造角色。千万不能有学了不就是会了吗的思想。为什么学了还要会?会了还要演?我的体会是学了不等于会,会了不等于就能演,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做到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必须努力做到刻苦钻研表演技巧,不断加强自身艺术修养,这样方能迈向成功之路。

二、分寸感:一个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不要“流于过火”也不要“太平淡”、既不“表演得过分”又不能“太懈怠”,这是一个分寸感的问题。演员的分寸感或者叫做“火候”是表演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一个演员表演的最好评价莫过于“恰如其分”四个字了。该上去的上不去不行,过火了也不行,要恰到好处。如我团张良森老师2009年在第四届安徽省小戏、小品大赛参演的梆剧《寇准背靴》戏中,寇准跌跤甩靴,背靴迅跑,动作准确而洒脱;在花园中的滚爬、跌扑、挂袍等“贼式”动作,生动地刻画了其耿直、机警、风趣的性格,在舞台表演分寸上尺度有余,在袍带老生戏中可算独到。演员表演讲究言有尽而意未尽,因而需要留有余地。留有余地,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演员就自由了。留有余地,让观众回味回味,留点言外之意让他们想一想,才能引入入胜。我认为一名较好的演员在演戏中,要讲究三不:不少--少则偷工减料;不多--多则庞杂臃肿;不过--过则失真走味,这“三不”,也就是留有余地。演员在舞台上汗流浃背,观众在台下无动于衷,这是最坏的表演。表演能不能感动观众,不在于演员在台上拼死拼活,而在于演员的表演是否恰到好处,这恰到好处之中,也就留了余地,这也是个表演分寸感。观众往往是十分敏锐的,特别是在戏的紧要关头,人物思想感情变化复杂、微妙的关键时刻,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啃节”上,演员表演的分寸稍稍不对,不足或是太过了,立刻会让观众跳出剧情,感到很不满足,犹如别人给你搔痒没有搔到痒处那样难受。可以说演员的演技如何,就在于他能否准确地把握表演分寸,做到不温不火,不露不白,恰到好处。

三、感染力:一个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不是唯一目的,不能为表演而表演。表演人物的思想感情是为了达到表演的充实、真实、有强烈的感染力,对人物的内心活动最终要准确、鲜明、细致地表达出来,使观众感受到。表演反对内心空虚,反对没有充实的内在感受去装腔作势地表情,这被称作“表演情绪”,但不能错误地认为只要去体验思想感情就行了,不用注重它的表现。客观实践是检验的标准,一个演员自认为他有了充实的内在体验,但是并没有感受到你的表演,感染不了观众,这表明或者表演没有真实的体验,或者是他还缺乏训练,不能自如地以鲜明的外在形式表达充沛的内在情感。人的思想感情活动总是要通过相应的表情、动作表现出来。表演起来,就要真演戏,发于内,形于外,出于自然,形成自然的身段,任其自然,不可矫揉造作。一个演员脸部要有深厚的基础功夫,才能把复杂的内心活动通过眼神眉宇之间,如实地、有层次地表达出来。演员的表演既要非常真实、非常生动、是演戏又不能露出演戏的痕迹,同时表演又应当是准确、鲜明、生动、典型的。这只能靠演员从生活中用心观察、揣摩,从中提炼和精心设计能够最好地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外部动作,探索最能鲜明体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情,符合人物性格的形体动作和表情动作。演员的每个动作、每个细节都应是事先安排好的,是经过反复研究用排练确定下来的,做到这些,才会使你的演技真是感染到观众。

四、形象感:演员表演的最终目的是创造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因此,创造形象,在演员的表演中是第一位的。戏剧表演的过程,就是演员化身为角色的创作过程,要创造人物形象,那么演员在心中就必须具备对人物形象的感觉,只有拥有形象感,演员才谈得上在表演中去创造出具体的东西。演员的形象感,应该是建立在对剧本的深入分析和对剧中人物行动的分析理解之上的,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感觉,演员必须根据剧本所提供的文学性的人物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力,在自己心中产生对人物形象的种种意念,进而结合导演的说明阐述,在排演的过程中逐渐使这些意念清晰明确,孕育成存在于演员心中的人物的具体形象。演员对于人物的形象感,一方面是对于人物外部形象特征的构思与感觉,另一方面则是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和各种具体行动的想象与构思,两方面可以相互深化,而两方面的结合使得人物形象在演员心中逐渐具体起来。演员的形象感要与剧本所提供的人物所处的规定情境相适应,任何人物形象都是在具体的规定情境下产生的,是规定情境与人物行动的产物。因此,人物形象不能脱离规定情境,对人物的形象构思,也应该结合具体的规定情境,熟读剧本,认真分析研究人物所处的环境,人物在剧中的境遇,感受并深化规定情境,使人物形象既能够感性的存在于演员的想象中,又能够理性地出现于演员的构思中。

作者简介:王芮(1997.02-)女,安徽亳州人,亳州市演艺有限公司演员,主攻方向:小生、青衣。

猜你喜欢

演员感染力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Pygmalion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杂技艺术与音乐简析
《琅琊榜》浅评
音乐课堂语言的艺术探究
愚蠢的人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