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初选开启,关键是能否赢回摇摆选民
2019-09-07陈佳骏
陈佳骏
截至6月15日,多达24人宣布竞逐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这个数字轻松打破了自1972年初选制度实施以来该党的最高记录(17人),还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初选阶段共和、民主两党参选人数之和的记录(22人)。
在这些竞选人当中,有底蕴深厚的“政坛老将”,如前副总统拜登;有活力四射的后起之秀,如印第安纳州南本德市市长皮特·布蒂杰、得克萨斯州前联邦众议员贝托·奥洛克;有干练的国会女议员,如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加利福尼亞州联邦参议员卡玛拉·哈里斯(贺锦丽)、明尼苏达州联邦参议员艾米·克罗布查、纽约州联邦参议员陆天娜、夏威夷州联邦众议员图西·嘉伯德;有少数族裔,如新泽西州联邦参议员科里·布克、前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部长朱利安·卡斯特罗,以及前述的部分女议员;有政治新秀和无党派人士,如新媒体运作高手、华裔商人杨安泽;还有自称“民主社会主义”者、国会无党派的佛蒙特州联邦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在6月26、27日两场辩论中,代际之争和路线之争依旧是民主党内最大冲突点:年轻少数族裔竞选人异军突起,呼吁拜登等老将“把火炬传给新一代”;左翼和温和派在是否支持取消私人医疗保险以支持单一付款人制度问题上引发激烈争论。是选择年轻人还是年长者?女性还是男性?白人还是少数族裔?左翼还是中间派?民主党选民还需要不断观察竞选人的表现。而如何重塑民主党在“铁锈带”蓝领工人心目中的形象,将是决定有关人选明年能否直接挑战特朗普的关键。
参选人为何如此众多
为何今年会有如此之多的民主党人决定“试水”,究其原因可能有三:
第一,党内利益网络分化,与之对应的是利益代言人的多元化呈现。任何政党都不会是铁板一块,它们实际上是由多个利益偏好团体在竞争与合作中构成的一个动态网络。就民主党而言,其内部就存在工会、环保、民权等利益团体。今年民主党候选人群体有一个特殊现象,那就是“单一议题式”的竞选人众多,比如,华盛顿州州长杰伊·英斯利称自己是“气候变化候选人”;陆天娜主打女性议题;马萨诸塞州联邦众议员塞思·莫尔顿因其伊拉克战争的参战背景,自曝曾接受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治疗,此番主推其“心理健康计划”;俄亥俄州联邦众议员蒂姆·瑞安呼吁民主党将注意力转移到“铁锈带”失业和阿片类药物泛滥的问题上;杨安泽提倡所谓的“全民基本收入计划”;等等。这其实反映出民主党内部利益诉求的日渐“碎片化”。
第二,媒体可及性门槛降低。在电视和纸媒占主流的时代,政党往往可以控制媒体资源,为他们中意的人选造势。但随着社交新媒体的崛起,政党对媒体的控制力显著下降,这就为一些边缘竞选人“搅混水”提供了可能。2016年,作为政治素人的特朗普就通过操弄社交媒体而大获成功。另外,通过网络社交媒体,边缘竞选人不仅能直接触碰基层选民,还可以通过线上筹款等方式,绕开政党网络来找到足够竞选资金。比如,今年2月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为参加首场电视辩论的竞选人设置了捐款人数量下限(单个竞选人需拥有超过65000名不同捐款人,且在20个州中分别至少有200位不同捐款人)和民意支持率下限(单个竞选人必须在三大主流民调中得到至少1%的支持率),这对那些能玩转社交媒体的边缘竞选人来说并非难事。同样是政治素人的杨安泽在宣布参选后就把资源投放在网络社媒上,很快在Reddit和4chan两大社交站点上刮起一股“挺杨风”。事实上,杨安泽的资源投放很有针对性,因为根据2018年皮尤公司的一份调查,Reddit已经超越推特、脸书等一众社媒,成为美国公众最喜欢的社会新闻来源。而Reddit的用户群体也非常年轻(63%的用户在25岁以下,87%的用户在35岁以下),很符合杨安泽“政纲”的目标群体。在Gab、4chan、8chan等极右翼信众聚集的社交论坛里,还大量散播着杨安泽的带“梗”表情包,反倒提升了他的知名度,帮助他轻而易举达到了参加辩论的两大标准。
第三,将竞选总统视为追名逐利的工具。传统上的参选者往往政治履历雄厚,将竞选总统视为政治生涯的最终归宿。如今这种逻辑发生了“倒置”,一些参选人将竞选作为积累政治资本的捷径:年轻的竞选人可能把参选视为自己在2024年或2028年大选中正式向政治顶峰冲刺的“热身”,稍有点政治经验的竞选人在竞选失败后可能也不介意成为总统候选人的竞选搭档或在未来内阁中谋个职位,亦或在将来以此为资本弄个州长、联邦参议员当当。当然,竞选总统在物质上也是有利可图的,通过不间断的媒体曝光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价,给他们带来丰厚的演讲报酬、出书合约和电视政论节目的广泛邀约。国会参院道德委员会和政府道德办公室提交的一份财务披露审查文件显示,2014年至2018年,参与竞选总统的六名民主党联邦参议员仅出书一项就获得了总计710万美元的收入。
谁来挑战特朗普
近期多项权威民调显示,如果今天举行大选,有五六位民主党竞选人都能战胜特朗普。6月11日公布的昆尼皮亚克大学的全美民调显示,拜登以13%的优势领先特朗普。当然,距2020年11月投票日还有将近17个月时间,目前仅是早期民调,民主党还有十多场辩论在前头,可能会拉低这些人的民意支持度。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民主党最终推出何人,他或她将不得不与特朗普围绕中西部“铁锈带”和南方“阳光带”的投票意向展开争夺。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威廉·加尔斯通分析认为,在2016年支持希拉里·克林顿的2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对今天的民主党仍是铁票仓,民主党在2020年大选中至少可以保证232张选举人票。究其原因,一是,当年希拉里在其中14个州领先特朗普的幅度都超过10%,考虑到特朗普执政以来只顾讨好自己的基本盘而无意扩大基本盘,这14个州基本没可能由蓝变红;二是,在希拉里领先幅度小于10%的剩余6个州里,特朗普的支持率在他总统任期内大幅下滑。由于首先获得538张选举人票中的270张方可当选,民主党夺回白宫所需的剩余38张选举人票最有可能从“铁锈带”州和“阳光带”州(即气候温暖、少数族裔和外来移民聚集的一些南方州)中产生。
其中,拜登和奥洛克分别在两个选举人团大州宾夕法尼亚州(“铁锈带”州)和得克萨斯州(“阳光带”州)引人瞩目;桑德斯和沃伦走的都是左翼民粹主义路线,能在中西部和特朗普的右翼民粹主义一拼。来自印第安纳州的布蒂杰被认为具有“不可思议的中西部精神”,在艾奥瓦、俄亥俄、印第安纳州等所谓“特朗普国度”的表现值得关注。最近,他已在多份民调中上升到前四位,仅次于拜登、桑德斯和沃伦。
拥有一半非洲裔血統、一半印度裔血统的贺锦丽,凭其女性和少数族裔身份,对“阳光带”少数族裔社群有一定吸引力。近年“阳光带”少数族裔人口的增加很可能会在2020年起到关键作用。据布鲁金斯学会人口统计学家比尔·弗雷预测,到2020年,少数族裔将占据“阳光带”佛罗里达、佐治亚、亚利桑那、内华达和得克萨斯州30岁以下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北卡罗来纳州甚至要占到40%左右。
当然,上述分析离不开一个潜台词,即候选人的“个人风格”。与族裔、性别这些身份标签不同,“个人风格”宽泛地说是候选人表露出来的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狭隘地说也可以是其谈吐、衣着等,关键要看“个人风格”能否迎合目标选民的情绪。严格意义上讲,特朗普2016年在“铁锈带”的获胜,靠的不完全是他的政策立场或者利益集团支持,而是他自始至终维护着他的“个人品牌”,恰好能够迎合并放大底层白人选民的愤怒,因为他们自认为受到技术革命、人口变迁或文化冲突的威胁。所以类似的是,民主党如想在“铁锈带”或“阳光带”翻盘,同样需要推出一个拥有强烈个人特征且能让目标选民耳目一新的候选人。
左翼路线能否奏效
最近,自称“民主社会主义”的桑德斯又被推至风口浪尖。自四年前参选并在党内初选中败给希拉里以来,桑德斯已将“社会主义”这个过去几十年在美国都十分敏感的词重新带入主流舆论场。在2018年中期选举中,有大量“伯尼追随者”进入国会,致使民主党走“左翼路线”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特朗普将这种趋势视为民主党的“阿喀琉斯之踵”,不遗余力加以攻击。他将桑德斯的“民主社会主义”污名化、妖魔化,还给整个民主党竞选人群体贴上“社会主义”标签,并警告选民称:民主党的总统将导致美国遭遇“委内瑞拉式”的经济崩溃。
迫于舆论压力,民主党参选群体对桑德斯“民主社会主义”的态度发生了分野。一部分人认为,支持桑德斯的大政府计划会使民主党失去白宫,“社会主义不是答案”。其代表人物有前马里兰州联邦众议员约翰·德莱尼、前科罗拉多州州长约翰·希肯卢珀和科罗拉多州联邦参议员迈克尔·本内特,他们目前都是低知名度的竞选人。另一部分人,如沃伦、哈里斯、新泽西州联邦参议员科里·布克、明尼苏达州联邦参议员艾米·克罗布查等,虽然否认自己是“社会主义者”,但均支持“全民医保”、拆分垄断型公司和“绿色新政”,这些政策主张其实都是桑德斯“民主社会主义”的一部分。目前民意支持度最高的拜登则对“社会主义”问题避而不谈,也不去冒犯桑德斯,转而将矛头指向特朗普。最近拜登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左翼的攻击,比如在堕胎问题上,左翼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呼吁废除“海德修正案”,因为该修正案禁止联邦政府通过医疗补助计划为堕胎提供资金,而历史上拜登一直是该修正案的支持者。在左翼的集体压力下,拜登不得不对自己的“海德修正案”立场做出回调。最近,拜登又因关于历史上和支持种族隔离的参议员合作的言论而遭到部分竞选人谴责。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党内竞选中,左翼群体还会继续翻拜登“旧账”,他的中间派立场也将在压力下岌岌可危。
2019年6月28日,美国民主党2020年总统大选党内初选第二场辩论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举行,前副总统拜登(左)和联邦参议员桑德斯在辩论现场。
传统西方民主理论中有所谓的“中间选民定理”,即政党的施政纲领要立足于中间标度才足以吸引左右两边的选民。拜登可能是迎合这种“中间选民定理”最好的人选。但随着美国中产阶级开始崩塌,共和党越来越右翼化、民主党越来越左翼化,已经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中间选民”。现实美国的“中间选民”更有可能是“经济民粹主义者”。“选民研究小组”近期研究发现,无论收入水平如何,民主党人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团结在经济政策的主题左右。相较而言,共和党则会因经济政策主题而产生分裂:富有的共和党人会在经济政策上更加保守,贫穷的共和党人则更有可能支持温和自由的经济政策。这也印证了现实:贫穷的共和党人(多是在中西部“铁锈带”)对经济政策更为敏感。因而,民主党此番使出浑身解数提出民粹主义的经济口号,显然是为了争夺这群对经济更为敏感的共和党选民。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来自中西部的温和派竞选人克罗布查这次也转持左翼立场。
事实上,2018年的中期选举中,在争夺经济上持左翼立场的独立选民方面,“经济民粹主义”已经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希拉里在这一选民群体的投票中赢了特朗普19个百分点。通过炒作医保等经济议题之后,2018年民主党国会议员候选人在这一选民群体中赢了共和党对手42个百分点。但同样的策略能否使支持共和党的温和派选民脱离“特朗普国度”,目前还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