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毫火针焠刺治疗颈源性视觉障碍的临床观察

2019-09-07杨嘉恩贾宁周光进朱光耀谢婉婷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8期

杨嘉恩 贾宁 周光进 朱光耀 谢婉婷

摘要 目的:观察焠刺法治疗颈源性视觉障碍的疗效。方法:收治颈源性视觉障碍患者59例,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分普通针刺组(30例)以及毫火针组(29例)分别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毫火针组在治疗颈源性视觉障碍的疗效上优于普通针刺组。结论:毫火针焯刺治疗颈源性视觉障碍疗效确切。

关键词毫火针;焯刺;颈源性视觉障碍

颈源性视觉障碍临床上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颈椎椎体、椎间盘或软组织损伤后出现的以视力模糊下降、复视、斜视、眼眶或眼球部的胀、痛、畏光流泪、眼睑下垂、眼球震颤甚至突发失明等为主的症状[1]。过往对于视觉障碍的治疗多重视眼部的器质性病变,而常常忽视视觉与颈椎病的关系,致使某些眼疾迁延不愈。对临床上确诊为颈源性视觉障碍的患者进行毫火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10月收治颈源性视觉障碍患者59例,随机分成两组。毫火针组29例,男12例,女17例;年龄37 - 74岁。普通针刺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2-7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选择标准:(1)诊断标准:患者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并伴有眼部癥状:视力模糊下降、复视、斜视、眼眶或眼球部的胀痛或畏光流泪、眼睑下垂、眼球震颤甚至突发失明等。符合以上条件,且伴有下列其中1点或以上的患者可确诊:①颈部活动可加重或减轻眼部伴随症状;②通过按摩或者理疗等刺激颈部肌群、穴位等,伴随症状可缓解或短暂消失;③实验室检查提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障碍;④眼部无明显器质性改变。(2)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 - 65岁,性别不限;③无其他严重疾病影响试验进行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③依从性差,无法顺利完成试验者,或在试验期间接受其他治疗者。

治疗方法:①主穴:三风穴(双侧风池、风府、翳风)、双侧颈百劳、双侧太阳、双侧合谷、双侧华佗夹脊(颈部)。②配穴:根据伴随症状进行穴位加减,四白、球后、瞳子髎主治视力模糊下降、复视斜视、眼眶或眼球胀痛;阳白、头维主治眼睑下垂、畏光流泪;印堂前额头晕头痛;率谷偏头痛;太溪、中渚主治耳鸣等。毫火针组采用刘氏毫火针(规格0.35 mm×25 mm)进行针刺,针刺前常规消毒,针刺时,先将毫火针在乙醇灯上加热至通红发白,然后迅速将针体刺入穴位并留针2 min,出针后涂少许万花油,嘱患者局部避水6h。隔天1次,连续治疗3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普通针刺组常规消毒以后,诸穴均用1寸毫针(规格0.25 mm×25 mm)进行针刺,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于法至得气,留针30 min,1次/d,连续治疗6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颈椎病及眼部症状完全消失,辅助检查正常;②显效:颈椎病及眼部症状改善明显,辅助检查改善明显;③好转:颈椎病及眼部症状改善,辅助检查改善不明显者;④无效:症状改变不明显甚至加重者,辅助检查未见改善。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O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_x±s)表示,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对于颈源性视觉障碍的病因,现代医学多从颈椎疾患影响颈部神经及递质、血管供血、眼内外肌等角度阐述。突发的颈部外伤或长时间的劳损等因素导致颈椎内外失衡,如: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体出现旋转移位或骨刺、钩椎关节等小关节紊乱、椎间盘突出等刺激或压迫椎体附近的交感神经,最为明显的是影响动眼神经,造成眼外肌功能障碍而出现的上眼睑下垂、视力下降等视力障碍[2]。另外,由于颈上交感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分布于眼部和颈动脉丛,因此颈椎内外失衡也可导致眼循环和瞳孔扩大肌、眼睑肌紊乱而出现眼部视力不适症状[3]。此外,在脑部视觉中枢供血的研究方面,张长江等认为椎动脉供血不足是视觉中枢或脑损害的主要原因[4]。

《灵枢·大惑论》记载,“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颈项受损则五脏六腑之精气不能上注于目,因而损及视觉功能[5]。而笔者认为毫火针治疗颈源性视觉障碍有效,主要原因在于通过毫火针的焠刺,既借火的温热之力,又取针的穿行之力,复合产生持久强烈的刺激。而此类非特异性的刺激一部分通过脊髓后角后传到相应节段的脏腑起直接的调节作用;另一部分经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通过抑制、干扰病理刺激起到间接的调节作用[6];最终通过增加病灶局部的血管床,改善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流量,改善颈椎及颈项部软组织的营养供应,从而消除患肌的粘连、钙化、挛缩、缺血等病理状态。

针刺治疗脊柱相关性疾病是现代针灸研究的新方向,而目前关于毫火针治疗颈源性视觉障碍的资料从临床观察到实验研究等方面都寥寥可数。本文旨在证实毫火针治疗颈源性视觉障碍确切有效,将为颈源性视觉障碍的诊治提供有效的学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武震,于栋,张淳,等.颈性视力障碍研究概述[J].中医正骨,2005,17(8):74-75.

[2]王鹰,陈以国.颈源性视觉障碍病因病理一病因病机中西医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杂志,2015,29(6):95-96.

[3]魏征,龙层花.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所致眼部病证137例报告[J].解放军医学志,1984,9(1):51.

[4]张长江.颈椎病并发失明及视力下降的治疗(附109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忐,1982,2(2):6.

[5] 梁坚,郭蒙歌.颈性视力障碍探微[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7):663.

[6]徐三文.穴位埋线治疗颈性视力障碍48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997,17(11):679-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