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应用于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2019-09-07岳春艳
岳春艳
摘要 目的:探讨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应用于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收治硬核白内障患者33例,给予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治疗。结果:治疗前患者的裸眼视力为指数/眼前~0.7,其中<0.1者5例,0.1~0.2者20例,0.2~0.5者5例,>0.5者3例。治疗后多数患者的视力明显改善,其中<0.1者0,0.1~0.2者6例,0.2 - 0.5者6例,> 0.5者21例。治疗后裸眼视力<0.1的例数显著少于治疗前,且裸眼视力>0.5的例数显著多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可改善硬核自内障患者的视力水平,临床安全性好,疗效可靠,适于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硬核白内障;临床疗效
白内障是老年高发病和常见病,主要的诱发因素包括局部营养障碍、遗传、外伤、中毒、免疫与代谢异常、辐射等,上述因素均可引起晶状体内的代谢紊乱,诱发蛋白质变性而引起混浊,进而可引起一系列的白内障症状,如视物模糊等。近年来,白内障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该病多发于> 40岁的人群,且年龄越高发病率越高。目前临床上针对白内障主要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为主,但该法不适于治疗硬核白内障。近年来,随着临床技术的快速发展,冷超声乳化摘除术被逐渐应用于硬核白内障治疗,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对部分硬核白内障患者采取冷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的效果,现对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硬核白内障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65 - 80岁,平均(72.28±5.26)岁。均符合硬核白内障的诊断标准,无手术禁忌证,无其他严重的眼部合并症和全身性感染,患者本人或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均为老年人,年龄65 - 80岁;均符合硬核白内障的诊断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合并青光眼和其他眼部疾病者;存在既往眼部手术史者;合并视网膜脱落或角膜白斑者;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不能积极配合资料收集者。
方法:全部患者均接受术前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患者,术前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约3次。全部手术均由同一名临床医师在显微镜下完成。首先做透明角膜主切口和侧切口,于前房内注入黏弹剂,连续环形撕囊约6 mm,水分离和水分层。超声仪的参数设置间隙为脉冲模式,能量设置35%,液体流速设置28 mL/min,负压吸引设置275 - 300 mmHg,辅助采取水平劈核或乳化针头斜面向下的超声劈核术。超声乳化吸除晶体核和部分皮质,前房注入黏弹剂,植入品状体于囊袋内,置换黏弹剂,于侧切口注水恢复术前的前房深度,手术结束后,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抹于结膜囊内,术后采取无菌敷料包盖术眼。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使用(_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裸眼视力为指数/眼前- 0.7;其中<0.1者5例,0.1 - 0.2者20例,0.2 - 0.5者5例,>0.5者3例。治疗后多数患者的视力明显改善,其中< O.1者O例,0.1 - 0.2者6例,0.2 - 0.5者6例,> 0.5者21例。治疗后裸眼视力 0.5的例数显著多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超声乳化摘除术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被首次应用于临床,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手术方案,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具有切口小、对角膜组织损伤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1]。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对硬核白内障患者增加超声乳化时间和超声能量,因此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角膜损伤等并发症,随着该法在临床上的不断应用,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认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不适用于硬核白内障患者,可能会增加一系列的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其中常见并发症,如伤口灼伤、角膜水肿、术中破后囊、术后角膜失代偿等,不仅会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也会对患者的安全性造成一定威胁[2]。隨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超声乳化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冷超声乳化技术被逐渐应用于硬核白内障治疗,冷超声乳化技术是在计算机操作的基础上将能量释放和冷却周期巧妙结合,因此冷超声乳化技术既能保证超声乳化的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大大降低能量消耗,可减少术后角膜失代偿和黄斑水肿的发生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3]。但由于国内关于冷超声乳化技术方面的报道较少,本文将冷超声乳化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硬核白内障治疗,旨在为老年硬核白内障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中,治疗前患者的裸眼视力为指数/眼前- 0.7,其中< 0.1者5例,0.1 - 0.2者20例,0.2 - 0.5者5例,>0.5者3例,治疗后多数患者的视力明显改善,其中< 0.1者O,0.1- 0.2者6例,0.2 - 0.5者6例,>0.5者21例。治疗后裸眼视力< O.1的例数显著少于治疗前,且裸眼视力> 0.5的例数显著多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冷超声乳化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促进疾病尽早康复,并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但冷超声乳化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治疗中应格外注意,冷超声乳化技术对临床医生具有较高的要求,术中做好囊袋内、原位、游离的劈核工作是手术成功关键,若术者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手术失败,因此手术需要选经验丰富的医生。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研究时间有限,本研究入组病例相对较少,因此试验的结果准确性也有待进一步的证实,笔者将在今后对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探讨冷超声乳化技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敏,朱小杰,秦曼.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应用于硬核白内障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8):45.
[2]文艳琼.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应用于硬核白内障的疗效[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33-34.
[3] 全婵娟,杨新怀,王虎,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