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曼早期钢琴创作中文学性与情感化的融合

2019-09-07

池州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幻想曲克拉拉舒曼

方 园

(铜陵学院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铜陵244000)

1 舒曼的创作分期与早期创作

十九世纪初,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浪漫乐派兴起。浪漫乐派的音乐题材常包含对情感的描绘、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未来无边无际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上也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具有更大的自由性,创作中较多地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浪漫主义音乐的本质是表达、传递、流露和强化个人情感。这种表现特征在每一位浪漫主义作曲家的许多重要作品中都表现得十分突出[1],作为浪漫主义代表人物的舒曼,其作品更是注重个人情感的艺术表达。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e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1856),出生于德国东部莱比锡附近的小城镇茨维考。舒曼自幼敏慧,少年时期就善于即兴演奏,并尝试作曲。他不仅是浪漫主义音乐派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杰出的音乐评论家。学界一般将舒曼的钢琴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各时期创作重点各不相同,各具特点。第一个时期为1829至1839年,系文学与情感艺术表现时期,深受法国小说家让·保尔(Jean Paul,1763-1825)的影响,音乐创作呈现了文学性与情感性的特色,创作了《蝴蝶》《间奏曲》《狂欢节》《大卫同盟舞曲》《幻想曲集》《叙事曲集》;第二个时期为1839至1846年,为复调音乐表现时期,受到巴赫复调音乐作品的影响其创作中呈现出了声部间的模仿、相互应答陪衬,并且运用严格的对位法创作了《为踏板钢琴的练习曲》《以巴赫之名的六首赋格曲》《为钢琴所做的四首赋格曲》等杰出的复调音乐作品;第三个时期为1847年至1856年,系“居家音乐”时期,受到家庭氛围的感染,家庭元素成为其创作重点,同时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关注音乐教学。《青少年曲集》即舒曼为其大女儿所写的钢琴练习教材,其他代表作品还有《彩叶集》《给青少年的三首奏鸣曲》等。

在舒曼创作的早期阶段,其作品的主要特色是“文学性”与“情感性”。从文学性的角度来说,对舒曼影响最大的是法国小说家让。让的作品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比喻,描写了对立性格的人物,多数作品具有忧郁感伤的风格。舒曼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征,十分容易与让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从情感性角度来说,舒曼浪漫的性格、对感情的强烈追求,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舒曼早期创作的钢琴作品多与其爱人克拉拉有关,克拉拉的名字宛如音乐密码隐藏在舒曼的钢琴曲里,体现出强烈的情感表现。

2 舒曼早期钢琴创作中文学性的解析

舒曼自幼喜爱文学,其音乐传承贝多芬、舒伯特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传统,乐句工整、表述细腻、和声织体清晰、曲式结构分明。他的音乐诗化、充满幻想并且文笔优美,充分体现出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舒曼早期的钢琴创作深受法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让的作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让的小说故事内容的提取与小说人物性格的转换两方面。在创作内容表现方面,舒曼早期代表作《蝴蝶》即明显带有让的小说《青涩岁月》的印记。《蝴蝶》是舒曼在1829-1831年间创作的性格小品,全曲由一个六小节的序和十二段小曲组成,分为《化装舞会》《巴尔特》《布尔特》《假面》《维娜》《布尔特之舞》《交换假面》《招供》《愤怒》《卸装》《急忙》《终场与踏上归途的兄弟们》。小说《青涩岁月》的最后一章《幼虫之舞》即为假面舞会故事,《蝴蝶》十二首小曲中的人名均选自小说。此外,舒曼的《大卫同盟舞曲》6、《狂欢节》9、《幻想曲集》12、《儿时情景》15等均如此,可见让的作品对舒曼创作的影响。

在人物性格转换方面,舒曼早期的钢琴曲创作常体现了让小说中的双重人物性格。让在其代表作小说《妄自尊大》中,描写了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兄弟瓦特与伍特,瓦特个性害羞内敛,伍特则冲动、外向。这两种性格似乎隐隐与舒曼本身性格呼应。舒曼的双重人物性格,由其成长环境、青年时期的感情生活、乃至其自身的敏感性格造成。舒曼十分喜爱此作品,而以至于在其钢琴作品中也常见其影响。舒曼为此取了弗罗伦斯坦、奥泽比乌斯这两个笔名,以代表他的两种不同性格。弗罗伦斯坦代表活力充沛、积极向前,在音乐上表现为充满活力、向上的。例如《幻想曲集》12的第四首《奇想》开头。《奇想》采用降D大调,3/4拍,回旋奏鸣曲式,诙谐幽默,类似弗罗伦斯坦轻快、活泼的性格。呈现部(第1-60小节)由两个平行乐句开始,继而转入到活泼的舞曲形式。发展部(第61-96小节)乐曲用降G大调,如圣歌般的和声陈述,直到68小节,一个特别的四分休止符,把乐段结束在降D大调上,这也是整个乐章张力最强的地方。再现部(第97-157小节),持续轻快、活泼的风格,情绪飘忽不定,有如不切实际的幻想家。而奥泽比乌斯则代表截然不同的个性,内向、犹豫退缩,在音乐上的体现如《幻想曲集》12的第三首《为什么》中殷切的询问与没有答案的回答,反映其内心的犹豫、彷徨。《为什么》采用降D大调,2/4拍,二段体(A-B-Coda),缓慢而柔和,有奥泽比乌斯优柔寡断的性格。A段共六句对话,上扬的乐句给人没有尘埃落定的感觉,就像两个情人间没有答案的问答。B段共有七句对话,问答在三个音域间转换,像是两个声部各抒己见,重复各自的旋律,一波一波的渐强,情绪更为激动。Coda段只有3个句子,从弱音量开始、上两个声部为旋律,似乎无奈的达到共识,没有激烈的争吵,第一声部重复开头上扬的旋律,第二声部于旋律尾部作为回应,最后于平静的气氛中结束。这种双重性格的展现,在其他作品中也是处处可见,可谓舒曼自身性格的真实写照。

舒曼早期钢琴作品,常会有意识的借助文学作品带来的灵感。1938年4月21日舒曼在给克拉拉的信中写到:“当我完成《在夜晚》后,我发现它的内涵是表达我喜爱的,来自于《海萝与连德尔》的故事……首先他跳入大海里……她呼唤着……他回答……他幸运地通过波浪到达陆地……接着是抒情的歌谣,他们彼此热情地拥抱……然后,当他必须离去,他们依依不舍……直到夜再度笼罩一切于黑暗中”。而同年3月舒曼在给克拉拉的信中写到:“克服了一切困难后,面对曲子的终了,我想全部让给热闹的婚礼。但因想你而突增一分痛楚,宛如婚礼与丧礼的钟声同时响起”。从这两封信中的内容可一窥舒曼创作此曲时文学作品的影响。

舒曼早期的钢琴创作尤其注重钢琴曲的诗意表达。舒曼本身性格的细腻浪漫和深厚的文学修养使他谱写的歌曲带有着诗意,旋律的进行仿佛是诗句的展开。在舒曼的笔下,诗歌与音乐似乎是不可分割的,两者在他的手里灵动起来。舒曼通过旋律的曲折和音响的暗示,用音乐塑造歌曲环境,意境深邃,还常将诗歌的节奏感反映在钢琴曲的节奏上。他巧妙运用冲突、互补、切分等节奏,传达丰富而纠结的情绪,表现内心的境界。舒曼早期的钢琴创作中运用了较多的三对二或四对三等不对称的冲突节奏,展现出一种不安定感,如《幻想曲集》12第一首《黄昏》中,右手的三拍旋律,左手是两拍摇摆分解和旋伴奏搭配,使得旋律如薄雾漂浮于空中,格外梦幻。其作品在基本节奏的主旋律下,往往还有一层或数层同时进行的伴奏音型或穿插的旋律,这种互补节奏使音乐更为饱满,表现出作品所反映内容的厚重,如《幻想曲集》12第五首《在夜晚》,分解和弦的上行下行像汹涌的海浪,与切分节奏互补。切分节奏以及重拍混淆也是舒曼惯用的手法,他用故意标示的重音使听者产生短暂重拍混淆,如《幻想曲集》12的第四首《奇想》。这些钢琴曲的节奏均与诗歌的节奏相映衬,体现出舒曼对诗歌的感悟、理解与运用。

舒曼早期的钢琴创作充满了文学的元素,还包括直接引用或是参照文学作品、或是有意识的借助文学作品的灵感、还有把诗歌的节奏感应用于钢琴创作,等等,而这正与舒曼的双重性格与美学理念不谋而合。舒曼可能是因此用《幻想曲集》作为其钢琴曲的名字。文学的元素,这让舒曼的音乐特别富有诗意。

3 舒曼早期钢琴创作中情感性的解析

舒曼个性浪漫,对感情有热烈的追求,又有忧郁的诗人气质,他将艺术与情感生活融合在其早期钢琴创作中。他擅长在钢琴作品中使用变化丰富的和声与纠葛的节奏来表达情感,这让他的音乐艺术性更强、内涵更深邃、个人特征更加明显。

舒曼早期作品创作中,常将友情与爱情等情感升华,有机融入创作中。舒曼在二十七岁那年的夏天,结识了正处于演奏巅峰期,十八岁的苏格兰年轻女钢琴家安娜,这段友谊带给他激情与创作的灵感。舒曼曾在日记中描述《幻想曲集》12为“在七月中,极为幸福的幻想曲作品”。在爱情方面,更是如此,在《幻想曲集》12创作期间,舒曼与克拉拉的恋情在克拉拉的父亲维克的阻挠下,多舛且煎熬。1837年8月,舒曼与克拉拉私订终身,三年后两人才得以成婚,过程充满曲折,甚至与维克对峙而走上法庭。曲折的现实,给他带来创作情感的波动,在这种复杂的创作情感中,既有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又有面对感情的不安全感。

《幻想曲集》12由8首小曲组成,相互独立又一气呵成,分为二册,各4首。以下是各首小品的调性、拍号、曲式。调性上,第一部分,一至四首小品围绕着降D大调,其中第二首使用降D大调的3级调,F小调;第二部分,五至八首小品则以F小调为主干,第六首使用F小调的属调,C大调。在拍号上,以单拍子为主,只有第一、二首小品是复拍子,分别为2/8拍和2/6拍。曲式上,舒曼均匀的使用二段体、三段体和回旋奏鸣曲式。

表1 《幻想曲集》12分析

舒曼早期作品中,饱含了他对克拉拉的深情。在《幻想曲集》12第一首《黄昏》乐章的开头,用连续下行五音的音型象征克拉拉的名字,以此诉说对克拉拉的思念。《幻想曲集》12的第8首小曲《最后的歌》,采用F大调,4/4拍,三段体,A-B-A-Coda。运用了八度钟声般的动机,象征舒曼对婚礼的渴望,此意念可见于1838年舒曼写给克拉拉的信“克服了一切困难后,面对曲子的终了,我想全部让给热闹的婚礼。但因想你而突增一份痛楚,宛如婚礼与丧礼的钟声同时响起”。A段由强音f开始,由属音C引导到主音F,紧接着一连串渐强、上行的八度钟声。B段主旋律在不同声部交替出现,整体气氛较轻快,音质短,节奏紧凑,主题先后于右手最高声部与第二声部呈现,采用重复音、级进上行与跳进下行,展现活泼的性格。接着,A段再现,与第一段几乎一模一样。最后的Coda段落,总共33个小节,以低音域、极尽和声变化,在庄严的典礼、喧闹的庆祝后,沉淀下内在的声音,亦可视为对曲终的不舍。

在情感的艺术表达中,舒曼还常将其友人、爱人的名字或相关地名等特定文字隐含于音乐中,充满着纪念、思念、爱恋之情。在《狂欢节》9中,舒曼将其好友爱斯特蕾拉之故乡地名“Asch”四个字母,化成四个音符作为主题进行创作。舒曼在1830年至1840年的钢琴作品创作中,克拉拉的名字宛如音乐密码隐藏在舒曼的钢琴曲里。在旋律上,舒曼常使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克拉拉主题,连续下行五音,舒曼常用此方式叙述对克拉拉无尽的爱恋;第二种为镶嵌克拉拉名字的方式,舒曼将Clara五个字母之C、A、A字母转换成音名,而中间插入级进音程,成为C-B-A-G-A,艺术化的将对克拉拉深情融入音乐创作中。

文学与情感的元素贯穿于舒曼早期创作,锲合了舒曼自小对文学的热爱与其诗人般丰富而又敏感的情感需求。

舒曼富于幻想的诗人特质、对文学的热爱,以及其对情绪的敏锐捕捉,都呈现在他的钢琴作品的旋律、节奏及和声上,这让他的音乐特别富有诗意。舒曼曾提到“我始终认为音乐是灵魂的理想语言”,是对其早期创作的最好诠释。除了文学因素,舒曼早期钢琴创作中恬静、激情、浪漫、彷徨、幻想、冲突,以及无尽的问答等等各种风格,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其作品的情感性。

猜你喜欢

幻想曲克拉拉舒曼
桑科草原幻想曲
音乐与爱情——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马拉松
重来一次的机会
克拉拉过敏了
克拉拉过敏了
快乐幻想曲
长发幻想曲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2014德国法兰克福展看舒曼钢琴华丽蜕变
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