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索拉唑联合西米替丁片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效果分析

2019-09-07夏本林

医药前沿 2019年22期
关键词:球部螺杆菌幽门

夏本林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消化科 云南 开远 661699)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1]是我国人群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治疗常用抗HP治疗、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近年来,抑酸药发展较快,品种越来越多,尤其是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各种PPI治疗DU 疗效均较好。笔者选择了我科2014年5月-2017年9月收治的DU 患者106例,分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兰索拉唑胶囊联合西米替丁片,对照组用兰索拉唑胶囊口服制酸治疗,旨在为提高DU的的临床治愈率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7年9月收治的DU 患者106例,均因上腹痛、腹胀、嗳气、反酸、黑便、呕吐咖啡渣样胃内容物等症状来本院就诊,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面积在0.5cm~2.0cm,溃疡在1~2个,均行14C呼气试验检查[2]。106例患者,男61例,女45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8.5±3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及对照组53例;治疗组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23~78岁,平均49.5±3岁,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20~76岁,平均47.5±3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疗程均为5周;住院治疗1周,均用奥美拉唑针40mg、2次/日静脉点滴治疗;出院后:1.有HP感染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抗HP治疗2周,抗HP治疗[2]用药如下:兰索拉唑胶囊30mg/次、2次/日,枸橼酸铋钾颗粒220mg/次、2次/日,阿莫西林胶囊1.0/次、2次/日,呋喃唑酮片0.1/次、2次/日。治疗组再服2周兰索拉唑胶囊30mg/次、1次/日,西米替丁片0.4/次、1次/晚,铝碳酸镁片1.0/次、3次/日;对照组再服2周兰索拉唑胶囊30mg/次、1次/日,铝碳酸镁片1.0/次、3次/日。2.无HP感染的患者:治疗组采用再服4周兰索拉唑胶囊30mg/次、1次/日,西米替丁片0.4/次、1次/晚,铝碳酸镁片1.0/次、3次/日;对照组采用再服4周兰索拉唑胶囊30mg/次、1次/日,铝碳酸镁片1.0/次、3次/日。

1.3 评价标准

治愈[3]:胃镜下见溃疡灶全部愈合或镜下表现为S期,腹痛、腹胀、嗳气、反酸等临床症状均完全缓解;好转:胃镜下溃疡表现为H期,腹痛、腹胀、嗳气、反酸等临床症状部分缓解;无效:胃镜下见溃疡仍表现为A期,腹痛、腹胀、嗳气、反酸、等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疗效比较[n(%)]

3.讨论

消化性溃疡[1]指胃肠黏膜发生的炎性缺损,通常与胃液的胃酸和消化作用有关,病变穿透黏膜肌层或达更深层次。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男性多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估计约有10%的人一生中患过本病。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约3:1。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损伤与防御修复不足是发病机制的两方面。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于青壮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目前最常用的药物分为以下几类[3]:①抗幽门螺杆菌药物[4]。幽门螺杆菌是DC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应予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5]。②抑制胃酸分泌药[1]。目前临床上主要有H2受体拮抗剂(H2 -RA)及 PPI[5]。③黏膜保护剂[1]。④胃肠动力药[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胃酸分泌过多所致,PPIs抑酸作用强,持续时间久,促进溃疡愈合率高,适用于各种消化性溃疡,与抗生素协同根除幽门螺杆菌,因此是DU的首选用药。一些难治疗性溃疡目前临床研究有夜间酸突破的原因,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治疗中每晚加服0.4g的西米替丁片可更好的抑制胃酸生成,促进溃疡愈合,提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愈率。

猜你喜欢

球部螺杆菌幽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CT表现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研究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硫酸钡用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内镜反转切除十二指肠球部息肉1例并文献复习
不同胃黏膜病变中TFF3表达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