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进行曲(一):哈罗!物联网
2019-09-06甘本拨
甘本拨老师
读者朋友,很高兴我们又相聚在甘老师的专栏。普天庆国庆,办刊要创新。前期甘老师讲到5G真的来了!在业界有一个共识:物联网将在5G时代爆发!因此,经与甘老师商定,从这期开始,本专栏将连续几期推出物联网系列专题,以便向读者更及时和系统地传播这一热门前沿科技。希望大家喜欢。
新的世纪气象新,
科技创新举世惊。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物联网名悄然问世
宝洁公司总部
180多年前,在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一间制造蜡烛和肥皂的小公司成立了,经过不断创新,这家公司逐步发展成了全球最大、最赚钱的日用消费品公司。这家公司是谁?它就是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简称P&G)。如今,它在80多个国家设有机构,员工达十几万,号称“每天有40亿以上的人用我们的产品”。它的诸多著名日用品品牌(如玉兰油、潘婷、飘柔、海飞絲、佳洁士、护舒宝、帮宝适、汰渍、吉列、博朗、欧乐-B、SK-II等)风靡世界,在中国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1995年,一名刚从大学毕业、名叫凯文·阿什顿(Kevin Ashton)的青年,应招到宝洁公司担任助理品牌经理,主要负责以玉兰油品牌命名的化妆品系列的供应链专题。当时玉兰油系列方兴未艾,他却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公司有货而当地超市却缺货,面对这种矛盾,同事们都认为成千上万的商店都在经销我们公司的产品,这种供需脱节自然时有发生,不必大惊小怪。但他认为这是大事。经过仔细调查,他发现,在任何给定时间,居然有大约40%的商店都没有他们公司最受欢迎的产品!这位爱动脑筋的计算机迷终于研究出了病根:商店的货物信息靠人工扫描条形码收集,而这不可能实时反映现状,因为人不可能不断地输入有关不断变化的所有细节数据。那么,如果让各件物品自己通过传感器实时收集自己的信息,并发送到有关平台进行处理,岂不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使他兴奋万分,决心向公司提个建议以求改进。
凯文,阿什顿
尼尔
可是,小人物想干大事情,如何能引起公司高层的重视呢?他想“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定要有一个惊人的标题,这让他绞尽脑汁。有道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某日,他突然脑洞大开,心想:如今(1999年)正是“internet”(互联网)这个词发烧的年份,而“Things” (物品)这个词又已被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尼尔·格申费尔德(Neil Gershenfeld)教授的书——《当物品开始思考》(When Things Start to Think)炒出了名,把这两者加到一起来定义我的主意,那真是妙不可言!于是,他精心炮制了一份向上司们的演讲,标题就是这两个词相加!他成功了!于是“一枝红杏出墙来”,“Internet of Things”(物品的互联网,简称物联网IoT)这个如今红遍媒体的新词,就这样悄悄地来到了人间!
当时,虽然“老大妈都已在抢购达康(.com)公司的股票”,但是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达康”与网络(web)或互联网(internet)是什么关系,那时候全世界只有4%的人在上网。所幸,作为计算机迷的阿什顿也在这4%以内,而宝洁又是靠创新崛起的公司,老板们对新技术充满热情,于是决定投资,并支持他与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合作机构进行开发,新项目就叫“射频识别”。
射频识别远播四洲
互联网的发展及演进
为什么不直接搞IoT,而去搞射频识别呢?这是因为条件不成熟。这事,在今天看来还是很好理解的。
其一是网络不成熟。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互联网1.0,即电脑与电脑互联的时代(或称固定计算机互联网时代);互联网2.0,即人与人互联的时代(或称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3.0,即所有事物(无论人或物)互联的时代(或称万物互联时代,亦即物联网时代)。当时凯文·阿什顿所处的年代正好是电脑与电脑互联的时代,互联网还不像现在这样成熟。
形形色色的射频识别电子标签
职工在仓库用射频识别阅读器识别纸箱中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