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五人制足球开展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2019-09-06王乐闫涛
王乐 闫涛
摘要:以五人制足球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现状为主要切入点,结合访谈法、问卷资料法以及文献资料法等主要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其现状发展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再对山西省大学生五人制足球开展的政策和管理、师资能力、场地配备条件、参与学生人群、校园足球氛围等方面进行具体、系统的调查分析,找出影响五人制足球运动在大学生中开展的因素,为高校五人制足球的开展以及推广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五人制足球现状策略研究
五人制足球,是国际足联官方认可的一种足球运动形式。在国家体育总局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运动的形势下,足球运动的推广运行模式也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在高校体育文化生活中不断提升足球运动项目的地位,凭借着自身的特点在足球世界范围中快速发展开来,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业余活动主要项目之一。
1 五人制足球特点分析
五人制足球只有5名队员,包括4名场上队员、1名守门员,可在室内或室外进行,球场范围小,比赛时间为上下半场各20分钟(排除意外中止),不限制换人名额,没有越位。
五人制足球的特点主要有:首先,接触球的机会多,实战能力要求高,射门数十次,进球数高,比赛更加激烈;其次,队员之间身体接触变多,场地距离缩短,进攻防守之间快速转换,需要球员具备更高的身体素质水平;最后,伤病减少的同时,观赏性更强。
2 高校五人制足球的相关开展现状分析
國内高校五人制足球比赛开展的现状问题,要从五人制发展的优势和其发展过程中的劣势的不同角度来体现。
2.1 国内高校五人制开展优势
五人制足球所需场地面积小,场地材质不受影响,组织两队对战只需要10人足够,可以有效利用足球场地,缓解了足球场地少与踢球人数多之间的压力;距离短方便跑动,没有越位可以更多地创造射门机会,提高了学生参与者的成就感,易于营造更好的校园足球文化环境。
2.2 国内高校五人制开展存在的劣势现状
在高校举办五人制足球组织赛事过程中会存在连续性的问题,各个环节工作困难,成功组织并不易;高校开展五人制足球比赛积极性不高,没有统一的机构进行组织规划调度,对自主组织参赛队员资金以及技术支持力度弱,没有较大的推广力度;高校体育课程中缺少具有专业足球水平的教师,对参与组织训练的教师待遇水平参差不齐,仍有待于提高对专业教师待遇水平。
3 山西省高校五人制足球开展现状调查
以山西省5所高校为调查对象,分别是山西I商学院、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太原科技大学,对5所高校足球开展现状以及其中200名学生对五人制足球认知、课程选课以及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3.1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开展与管理方面分析
5所调查对象均有成立11人制足球队,连续三年组队参加山西省大学生特步校园足球赛(11人制赛事),校内以院系为单位进行的足球联赛每年均举办一次,主要以11人制比赛为主,各年级混合组队,参赛队伍数量受学院人数多少限制明显,举办时间、规程、赛程等规模各有不同。
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高校足球发展仍停留在11人制足球发展发面,仅局限在传统的大学生特步校园足球联赛赛事上,对五人制足球赛事的重视程度不够。而校园内组织进行足球赛事的情况直接反映该校足球活动的发展状况,5所高校都有校内足球赛事举办,校园影响力程度很弱,观赏赛事学生表现不积极,校园比赛新闻报道力度不够。
3.2 高校五人制足球开展的师资力量分析
表1足球专业教练师资基本简况
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运动员经
从表中可知,5所学校的师资均拥有1 1人制专业执教资格,学历均为硕士以上,均具有国家二级及国家级裁判资质,但不足之处在于都没有直接参与过五人制足球执教资质,五人制足球执裁经验不丰富甚至缺失;一所高校至少有1人及以上具有职业足球运动员生涯,而具有职业执教资格基本没有,执教能力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3 高校五人制足球开展的场地配备条件方面分析
五人制足球运动场地的要求并不是很强制,但足球场地的数量和学生人均用球和球场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学生足球运动的发展水平。
表2 5所高校场地配备情况
学校
标准足球场五人制足球场标准足球
表2中看出,5所高校运动场地配备紧张,没有设置相关五人制场地。目前不仅是高校还是社会五人制场地的匮乏现象,很大程度上就将大学生五人制足球发展止步于此,场地问题对整个足球运动在高校当中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3.4 高校五人制足球参与人群方面分析
通过对参与五人制足球的动机、积极性进行调查发现,提高足球技术成为了学生参与的主要动机,健身娱乐以及精神调节是第二位的;而提高球技这种需求,说明参与学生具有一定的足球技术基础,对足球技战术有新的需要和追求,而这种需求是基于浓厚的兴趣爱好,是无法替代的选择,调查发现,有56.8%的学生参与足球锻炼的频率在1-2次/周,其中29.1%的学生参与足球锻炼的频率为3-4次/周,还有9.1%的学生参与足球锻炼的频率在4次/周。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学生参与锻炼主要以兴趣爱好为主,是没有组织性的,也不是参与正规的足球训练。
3.5山西省高校校园足球氛围方面的分析
通过足球赛事的举办及参与、足球课程设置、足球社团这三个方面对高校校园足球氛围进行分析。五人制在山西省群众基础好,尤其在晋城、运城、长治和临汾等地颇受欢迎。从山西省主办五人制足球运动的主办单位来看,赛事主办方是由各地市足球协会以及体育社区,组织参赛的队伍基本属于俱乐部形式,几乎没有高校代表队参与。
表3举办赛事情况
赛事名称
举办城市 主办单位 高校代表队
通过对5所高校足球社团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虽然5所高校均有各自的足球社团。社团活动基本维持在每个学期1-2次,活动内容也是简单的团队建设,或者是小范围的足球游戏,社团负责人均是足球爱好者,并非是足球专业学生参与管理,没有专业人士或者教师参与指导,社团影响力受限。依据调查可以看出,愿意参与学校中足球选项课的人数为80%,不愿意参与的人数量占20%。在愿意参与的人群里,有94%的学生对五人制足球比赛感到比较有兴趣,其余6%的学生没有意愿参与。5所高校足球社团活动消极,社团组织者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足球社团的平台进行校园足球运动的推广,社团校园影响力不够。
3.6高校五人制足球发展现状的优势分析
相对于具有学生群众基础较好的高校,五人制足球在高校中发展具有较强的优势,五人制足球人数的减少大大降低了各个方面的投入成本;11人制校园足球运动中,参与者身体需负荷长达90分钟的有氧运动,而学生运动员均是非运动训练专业出身,加上参与体育锻炼时间有限,能够完整完成整场足球赛事有一定难度。五人制足球在比赛时间上的缩短,运动强度和身体负荷的安全系数有所提高,队员对抗增加作为培养运动技能的一种方式,适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技能动作的足球学生群体;以学生社团为契机进行小规模的五人制足球赛事,积极吸纳专业足球运动员进入社团参与管理以及社团培训等形式。
3.7高校五人制足球发展现状劣势分析
没有足够的经济力度支持,没有相关政策的出台,赛事的赞助、举办、推广等相关事宜进行有难度,属于是连带关系,都制约着五人制足球在高校中的推广和发展;加上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组织管理,调查院校中都没有组建五人制足球代表队参加“大五联赛”,五人制足球运动社会整体认知度较低,高校师资力量不充足,足球共享教学资源缺失,足球課程设置的不平衡,没有五人制场地设施的配备等问题的存在,都对五人制足球的发展形成了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足球运动项目虽起步早,但发展进度缓慢,经济能力的强弱直接导致足球运动发展速度;大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热情与动机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参与过业余形式组织的五人制足球运动,大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动机中,提高足球技术、技巧排在第一位,通过足球达到健身娱乐和精神调节的目的排在第二位;大学生除选修课和必修课程外,参与足球运动的主要方式是社团活动,但社团活动发展尚不完善,社团作用发挥不到位;普通高校对足球赛事的举办不够积极,组织机构管理不到位,缺少专任教师指导,缺少专业五人制足球裁判人才,近几年来虽足球赛事开展频率稍有提高,但缺乏规律性,赛事影响力度不够,规模有待于提高。
4.2建议
普及学生对五人制足球运动项目的认知程度,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学校五人制足球参与人数,发展参与足球运动的人口以及数量,从而推动五人制足球运动能够更好的发展;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组队、积极参与现有的校园五人制足球运动相关赛事,借助高校体育教学这样的优势平台,推广五人制足球这项运动在高校的开展;高校积极推动足球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发展,将它作为五人制足球发展的孵化地,推荐专业足球教师或者采用导师制进行社团组织;场地设施建设方面要不断完善。五人制足球运动场地均可在室内室外进行,在原有标准足球场地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合理利用高校运动场所,不断完善五人制足球发展需求;合理利用新型宣传方式和手段对赛事进行推进工作,在采用宣传方式上可以结合云数据时代特征,利用赛事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微博公众号等方式,积极推广开展相关赛事的赛前、赛中、赛后的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斌,付涛.五人制足球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J].湖北体育科技,2012(6):697-699.
[2]李毅.五人制足球在大学校园推广与普及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5(6).
[3]韩希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4]梁然.群众足球赛事运作创新模式研究——以桂林市五人制足球赛事运作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