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雨课堂”在《线性代数》课程中的教学改革实践
2019-09-06顾庆凤叶彩儿
顾庆凤 叶彩儿
【摘 要】在“互聯网+”时代下,“雨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对传统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论文通过对试点班级《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开展改革实践活动,初步探索了微信和“雨课堂”在实现线性代数课程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方式,由此得出,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ternet +", the practice of "rain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poses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By carrying out reform and practice activities on the teaching of "linear algebra" in the pilot class, this paper initially explores the way in which WeChat and "rain classroom" combine online and offline interactive teaching with traditional classroom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is new teaching mode has greatly improved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learning interest, and has a good teaching effect.
【关键词】“互联网+”;《线性代数》;教学改革实践
【Keywords】"internet +"; "linear algebra";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7-0104-02
1 引言
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后,浙江农林大学对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每个人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近两年,面对网络教育对传统教学模式所提出的挑战,浙江农林大学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各门课程都在尝试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2 浙江农林大学《线性代数》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线性代数》是浙江农林大学为理工农经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它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有限维线性空间中向量的运算及其性质,有着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它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有广泛的实用性。浙江农林大学目前的主要授课模式为课前提醒学生预习课本,熟悉教材知识点;课堂上老师以讲解为主,每周收取学生的作业来督促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①浙江农林大学的《线性代数》课程分为A、B两个层次。《线性代数A》主要是针对工科和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开设,教学课时为48个课时,教学内容包括矩阵的初等变换与方程组的消元法、方阵的行列式及其性质、n维向量与向量空间、矩阵的运算与秩、线性方程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等;《线性代数B》主要是针对农林类专业学生开设,教学课时为32个课时,与《线性代数A》相比,对“二次型”部分的要求有所降低。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讲解大量的内容,致使教师一味地在讲课,学生一味地在被动接受,教师授课效果和学生听课效果较差。
②线性代数中的概念大多由数学符号定义,很少由引例来导入,显得抽象难懂。对于学生来说,一拿到教材,看到的就是一些概念、性质、定理、推论以及计算,实例很少。学生的第一直觉就是线性代数非常抽象而且不实用,学完后也不知该怎么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兴趣不强,学习动力不足。
③线性代数课程大多是大班授课,教师不能及时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不少坐在后排的学生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多媒体课件中的公式推导太快,使学生印象不深刻,不能充分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④虽然采用了作业登记、点名等记录平时成绩的方法,但由于无法辨别作业是否存在抄袭等问题,导致平时的成绩差距不大,仍采用以最终考卷为主的考核方式评定学生的成绩。
3 对试点班级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开展改革实践活动
浙江农林大学对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线性代数课程中逆矩阵内容开展了“雨课堂”教学实践。2018级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于2018-2019年度的第2学期开设了线性代数课程。教师通过手机微信中的“雨课堂”,向学生发布了预习任务(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PPT和微课)。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预习“雨课堂”中发布的预习任务,通知学生在教师的“雨课堂”平台中记录了每个学生观看微课的时间,教师会以此作为依据,按照一定的比例记录到学生的平时成绩中,形成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1]。
4 结论
本文以《线性代数》课程中的逆矩阵内容为例,对“互联网+”时代下的“雨课堂”在课程中的教学改革实践进行研究,使教师进一步地了解学生,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也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让学校的教育从静态知识传授转为智能教育,适应了现代学生对知识的按需选择性和灵活多样性的要求[2]。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适用于全部的《线性代数》课程中的内容,它必须与《线性代数》的传统教学相结合。而且在人数众多的课堂教学中,运用“雨课堂”教学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学生预习不积极、课堂上不及时作答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使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部分学生自觉性差,容易被手机或电脑上的其他视频或游戏吸引,虽然按照老师要求播放着“雨课堂”的内容,但是实际上却在做其他事,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还需要进一步与学生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如何更好地利用“雨课堂”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堂体验是我们下一步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雨青,万书玉.“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10-12.
【2】刘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雨课堂”的教学实践[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1):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