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活动背景下中小学太极拳开展方略初探
2019-09-06倪光睿
倪光睿
摘要:为促进阳光体育活动背景下中小学太极拳的开展和完善,以及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小学太极拳开展的可行性和不足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小学太极拳的开展应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太极拳的教学质量和引导中小学校园内太极拳正能量的舆论导向。通过中小学太极拳的开展探讨,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发展中小学太极拳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阳光体育活动 中小学 太极拳开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历代百姓智慧的结晶,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态与丰富的表现形式。它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修身养性。在练习时,要求心静体松、轻柔圆活,太极拳是一项适合不同年龄层次人群进行锻炼的运动。2007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并下发通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在此政策的影响下,以弘扬中国文化并加强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让阳光体育活动背景下的太极拳顺利开展,既贯彻了中央下发的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文件的要求,同时还落实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又能提高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素质,達到精、气、神共同锻炼的效果,还传承了我国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太极文化。因此,让阳光体育活动背景下的太极拳顺利开展有助于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对落实国家方针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但是如今由于中小学师资力量、升学压力、学校意志等方面的影响,我国中小学太极拳开展情况一直不容乐观,有学者指出…学生喜欢太极拳,不喜欢太极拳课‘有教材,无人教“‘有人教,无人学的尴尬局面,亟待进行一场全面的革命”。[1]
1 阳光体育活动背景下中小学太极拳开展的可行性
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要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制度化,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锻炼身体,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强国”是中国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要求方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先后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广州亚运会等体育盛事,激发了群众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我国体育活动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在这种形势下,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逐渐得到大众的重视,作为传统体育武术项目的太极拳也得到了重新的定位,深受男女老幼的喜爱与推崇。在这良好的背景下,贯彻落实党“健康第一”的指导方针思想,大众体育的发展,中小学身心健康的加强将会是水到渠成。国家加大力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为了就是让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体质健康得到保障。从教育层面看,这是体育教育制度的转变与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我国的文化底蕴决定了中华民族特性,而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历史悠久。古往今来,国内外人群对太极拳愈加重视,国家不断对文化精神进行改革,加大资金的投入用于传统文化建设,在各地区乃至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学习传统太极拳的热潮,构成了太极拳良好的发展平台。在以上环境的影响与阳光体育活动的背景下,使学生了解太极拳,喜爱太极拳,进而练习太极拳,使他们体质得到增强,身心得到发展,最终促进学生“健康第一”和终生体育的锻炼意识。[2]在弘扬太极拳的同时加强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发展。因此,让太极拳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并引入阳光体育活动当中,不仅一项有意义的中小学体育改革,还是阳光体育活动发展的桥梁,而太极拳具有改善心境、立德树人的功能。在阳光体育活动的背景下,加强中小学学生太极拳的学习,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拥有阳光、内心平和的特点,学生通过太极拳的学习能有效缓解学生浮躁心理,做到“缓”与“静”,让学生在缓慢的运动过程中,做到平心静气,达到调节心情的目的,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2 阳光体育活动背景下中小学太极拳开展的劣势条件分析
2.1 体育教师对太极拳的认知水平不高
太极拳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并引入阳光体育是一项有意义的中小学体育改革。相对地,对于太极拳在中小学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问题的根本性是师资问题,大多数中小学武术师资力量薄弱。不少担任武术教学的老师,虽然能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但缺乏对武术的内涵、理论方面的传授。[3]较多中小学校的太极拳教学往往处于入门阶段,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水平不够专业,对太极拳的认知度不够,甚至出现体育教师在传授太极拳时敷衍对待的情况,缺乏对太极拳的正确认识,造成中小学教师不能胜任武术课的教学问题。因此,加强太极拳内涵教育,使学生深层次体会太极拳的精髓,让学生认识到太极拳的优势所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目前,许多中小学在体育课中增设了太极拳,在应试教学的模式下,太极拳的教学出现一些待改进的问题,这种问题多半是教学模式的落后与师资问题所致,中小学在开展太极拳教学的同时,往往采取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教授动作技术而忽视了太极的内涵,不能正确认识太极拳的精神,扭曲了太极拳传播的本源。另外,教师大多数是非武术专项或非武术专业毕业,使得太极教学往往听留在机械的简单模仿,教学手段单一,练习内容单调,简单的学习技术动作,导致太极拳教学毫无生机。[4]
2.2 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出现偏差
太极拳的特点缓慢轻灵,而学生对传统太极文化的认识较为肤浅,多半学生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的运动,属于慢体操运动,使得太极拳的传授在中小学学生面前陷入尴尬的局面,出现了文化自卑的现象;普遍大学生缺乏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使得太极拳与各式各样的球类运动相比,略显不足。而中小学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的时期,对于太极拳运动往往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长期以来,中小学学生对太极拳敬而远之的态度根深蒂固,难以提起中小学学生的兴趣,部分学生只是为应试教育而练习太极拳,缺乏对太极拳的精神与内涵的理解,偏离了练习太极拳的本质。
学生在练习太极拳时,往往因老师教学不够深入,对练习太极拳的方法与要点出现了严重偏差,热衷于太极拳的学生往往因概念的模棱两可,大大降低了练习的兴趣,导致学生盲目练习与错误动作泛滥,出现半途而废,敷衍了事等情况。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让学生自己练习太极拳,改善教师教授太极拳的教学质量,是一项值得深究的问题。
3 阳光体育活动背景下中小学太极拳开展路径选择
3.1 应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太极拳的教学质量
教师作为课堂上的策划者和执行者,其专业技能、武德和科研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应该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体育老師出外进修学习,深入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明细太极拳拳理特点,加强技能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道德涵养和教学水平。再者,结合当地民间优势,邀请民间造诣比较高的拳师进校园对教师进行集体培训,鼓励教师请教当地民间拳师的教授方法和拳理特点,运用当地的民间优势贯彻到太极拳课堂的教学中,提高太极拳的教学质量。
3.2 引导中小学校园内太极拳正能量的舆论导向
科学的宣传手段能够调动中小学学生快速地融人到太极拳课堂的开展中,阳光体育活动背景下的中小学太极拳品牌建设就是要走正能量的舆论导向,吸引中小学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正能量的舆论走向可从“尚武精神”“民族文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人手。[5]尚武精神的教育应深刻贯彻到中小学太极拳课堂中,彰显中华民族未来接班人的浩然正气。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结晶,对中小学太极拳课的引导应提升到民族自豪感的角度,使中小学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太极拳,建立文化自信。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特点和个性差异,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太极拳。
4 结论与建议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很好的终生体育运动项目。随着阳光体育的发展,增强中小学学生体质是我国重要的任务。贯彻落实党“健康第一”的方针,在阳光体育的背景下,以中小学学生为载体,发展太极拳,既能让中小学学生学习太极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又能贯彻落实党“两个强化”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所以,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太极拳将有深远意义。相对地,在中小学开展太极拳也存在着劣势因素:第一,体育教师对太极拳的认知水平不高;第二,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出现偏差,这些劣势因素的存在,往往阻碍着阳光体育活动背景下中小学太极拳的开展,因此,应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太极拳的教学质量和引导中小学校园内太极拳正能量的舆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让学生学习太极拳,并且培养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通过太极拳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国志,邱丕相.中国武术“越武越寂寞”的症结及发展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04):91-96.
[2]赵齐,阳光体育下邯郸市属中学太极拳进校园现状与发展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9.
[3]许朋展试论中小学太极拳教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运动,2012(24):96-97.
[4]张桂玲,庄伟.中小学太极拳运动的开展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15).
[5]刘岩,教学四要素视角下中小学武术开展方略初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0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