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武术馆校开展价值思考

2019-09-06唐艳

武术研究 2019年6期

唐艳

摘要:民间武术馆校的开展,在当今社会具备合法的存在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为研究方法,对武术馆校的价值展开深化的探索与思考,论述了民间武术的组织演变过程、厘清不同层面习武内容的结构变化、探讨不同阶段习武人群的年龄差异,以及分析习武动机发展经济背景下带来的价值意义等。研究重在研讨通过民间武术馆校的历史回眸为前提,并结合习武人群的特点,正确考查武术馆校等价值作用。其探究发现的最终目标在于向社会展现一种符号,其一方面具有民族特性,另一方面具有文化共性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民间武术馆 武术组织 开展思考价值意义

武术馆校的呈现即符合社会多元化的显现潮流,又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更能改善习武人群的身体状况水平,并分析武术馆校在未来发展图景中带来哪些具体的价值意义。民间武术馆校与社会环境、时代变迁、习武人群的变化紧密关联,随着武术馆校的不断变迁从而影响武术活动的不同层面。因而,武术的技术传承需要融入现实社会之中,切合社会的进度,从而走进一个全新的发展前景;武术馆校举办的活动不光只是带动区域武术产业的发展,还能在日常生活之中找到各自的生活空间;民间武术馆校还需要建立合格的规章制度,将师资力量更好地聚拢起来,才能寻绎到开展民间武术馆校实现的价值意义。

1 民间武术馆校开展的历史回眸

民间武术初始阶段,个体形式单一化。武术初步形成是因为满足人们的生存和自卫的需要,这也是早期武术产生最主要的原因。人类在旧时期生活中,不同个体之间因纠纷经常产生吵斗或战争,不断展现武术的技击状况只运用于个体。当时民间武术传授的内容不仅一成不变,还保存着“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思维,传承方式也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现出武术的狭隘视角、对待事物极度片面化,以致于习武者在发展的过程中过于单一、保守。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习练者表现出强烈发展武术的心态,为其开辟了截然不同的发展倾向和武术传统思潮,不断地改革创新并拥有了一套自身发展的模式体制,这一时期武术的发展被赋予了生命的活力,为武术未来的发展勾画出蓝图。

民间武术发展阶段,集体组织多元化。“民间武术组织作为民间武术文化共同体”[1],在随着自然环境、社会条件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武术组织是之前社会发展下武术文化的缩影, “其不断雏形不断同步于武术文化的发展,并推进着民间武术馆校的开展进程”。[2]其中涵盖各种流派的武术,以及存在和普及的武术群体,涵盖了绝大部分民间武术从业者,主要囊括民间武术传习者、民间武术爱好者、民间武术人士。“从理性系统视角视之,组织是意图寻求具体目标并且结构形式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结构集合体”[3],其承载着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扬、创新武术习练的方式及作用,诠释武术组织大规模呈现的影响,促使武术馆校的形成和担负职责。总的来说,民间武术馆校在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历史传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其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民间武术规范阶段,武术馆校组织标准化。“民间武术作为一种制度化的组织形式,一旦发育和成长起来就会产生其内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4]首先,武术馆校需内在机构设置的合理化,以武术组织的内容为前提保障,只有顺应社会群体的需要,才可以加速武术馆校实行的速度。其次,民间武术制度管理的统一化,关系到武术教学的规范程度,以致于影响武术系统化对组织教学开展工作。然后,鲜明的教学特色直接带动民间武术组织的标准程度,为民间武术增添绚丽的色彩。最后,办事效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规范实施的严格化,武术馆校在组织规模方面有很高的自主性。简而言之,民间武术馆校不断地与内部机构设置相互渗透与共融,并冲击出属于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组织规模,与其他的结社组织对比之下,其开展过程迥然不同。

2 民间武术馆校存在的作用凸显

拓宽培养武术兴趣爱好领域,实现强身健体、磨练意志两者之间的多元共存,最终凸显出民间武术馆校所发挥的作用。其一传统思想的广泛传播,实现爱国精神的普及。“武术馆校作为青少年习练武术的专门场所,通过武术训练和武德的风范熏陶,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陶冶他们的情操”。[5]这对促发习武者的思维悟性,振奋民族毅力带来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武术运动的存在形式牵引出爱国主义情怀,大致对武术的认知与基调为文化形态,试图探求出传统武术赋存着稳重的底蕴。其二,参加业余的武术训练,获取强身健体的作用。这不仅能达到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同时,对于提升习武者的精神面貌也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其三,积极展开的学习力度,实现意志品质的培养。习练者积极求学的态度,能够在平时训练中自我克服遇到的困难,有意识地加强自我调整能力,并养成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加强竞技运动后备人才选拔,达到武术竞技人才精英化。为了让武术更快的走向世界,竞技武术是发展的必备条件,所以竞技武术得到了重点培养,并向着高、新、难、美等方向出发,需要全面培养技术运动人员,努力提高专业实用性。因此,在专业技能培养中应推陈出新,运用合理的方法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依据各种阶段的习练者因材施教,更多的发展人才精英化。引领组织的发展,精英们往往是“出于提高社会地位、威望、荣耀并向大众负责的考虑,而并不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6]在实践中,精英有关组织的开展通常有引领的作用。总的说来,对于符合技击技术运用的言传身教,中华武术之所以可以传承至今,离不开民间武术精英人物的引领和推动。武术馆校培养大批竞技人才,推动了现代社会中民间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此同时,武术组织精英需作出奉献,引领武术事业的兴盛相生。

落实政府扶持力度,加强武术师资力量的储备。“近年来,民办武术馆校正逐渐成为我国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7]武术技术培训的高潮,使各类武术馆校如嫩芽般涌现,极大地加快了武术向外流传的速度。同时,政府和武術主管部门也认识到了民间武术精英在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些习武者被确定为武术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人,历经武术的变迁,使传统武术在传承人的监管下蓬荜生辉。当下,我国各级政府和武术技术运动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尽可能为民间武术习练人群创造相应的机会,更好的接触武术,制定相关政策培育民间武术教育者,造就文武双全的高素质治理人员和教练员,提升教学品质,让其引领民间武术组织发展得到基本保障。

3 民间武术馆校发挥的价值意义

民间武术馆校应发挥赋予传承性的价值意义。中华武术通过借助民间武术馆校渠道来传承武德思想,其不单要重视内外兼修、造就形神兼备的特点,亦渴望大力弘扬武德的正直精神。习武者可借助在武术训练的过程中达到内化自省的效果,养成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它所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掌握一门技艺,更是无尽的人生财富,它所锻造出来的坚毅、勇敢、永不言败的精神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8]相比较之下,人们对传统武术带有猜测性和尊崇感油然而生,例如武术传播、宗族形式的武术教习、区域性的武术派别等等,都无法使传统武术成为一种普遍认知程度很高的文化存在形式。传统武术中的气功、胸口碎大石等带有令人敬佩的精神。但是,现代中绝大多数的人对武术的神奇性已荡然无存,再加上体育管理部门对武术的定义,让更多习练者将中国武术的角色扮演为一种身体练习。因此,需秉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民间武术馆校亦需要带动区域经济变化,实现武术产业化发展。现代社会不断发展, “可将其纳入地方武术文化创意产业,将文化符号资本转化为武术文化产业资本,通过武术符号文化供给与生产,以满足社会对武术文化的需要,以获取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要物质资源”。[9]为了使武术馆校更快更好地进行,这需要管理者开拓思维寻找文化资源,利用相关环境优势,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使武术馆校的开展得到良性循环,进而保证武术产业的标准利益。其组织的体系规模更加的多元化,演变至今,也阐释了这在武术馆校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意义影响深远。武术组织唯有构建个体的独立空间,才能跨界向文化产业转型,亦能更形象、更生动、更代表生存的价值。随着武术馆校的快速发展,在民间武术组织自发形成的模式下,开拓了武术经济发展渠道,同时带动了地域武术产业的推广。

武术馆校提高师资技术,加强民间武术馆校规范。这种政府支持下呈现的教师培训力度,构建统一的师资培训与考核制度,采取“送出去,请进来”[10]伽的方法,加强武术馆校管理者、教练员的师资水平,提升治理人员以及教练员的思维素质。 “要从专业技术、专业理论、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四方面下大力气,培养出一批具备高素质、高智能、科学研究型人才”。[11]尤其是其训练、培养形式的统一,进一步疏导各方面的器械设施,这些是传统的设场教拳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习武者参加进来。

4 结语

回溯本源,武术与中华传统不可分割,在历经数年的发展和历程变迁,民间武术馆校逐渐成为广大习武人群改善身体健康水平的去所之一.随着时代的更替,武术的位置也在不断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民间武术馆校为习武人群增添了兴趣爱好,提高了技击技术水平,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模式典范,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武术馆校不单带动了一系列武术产业的开展,还推广了武术文化,其目的意义在于保持传统的同时也要敢于突出传统,积极探寻武术文化传播路径。“武术之内在文化涵养及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西方体育所不及,保持这种艺术修养和泛和谐的‘天人合一价值观是武术真正的不朽文明”。[12]因而需整体推动我国武术事业的开展,才能更好地彰显出民间武术馆校的魅力和价值意义,让更多的人去认知和认可武术、弘扬和传承武术。

参考文献:

[1]李凤成,段琼,张守忠.我国民间武术组织的发展困境及其出路[J]体育文化导刊2016(09):33.

[2]陈振勇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文化研究与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8(03):40.

[3]马玉峰,姜传银.我国优秀武术馆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4(04):24.

[4]刘求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及其社会基础[J]公共行政评论,2009(03):150.

[5]曾于久,陈兴胜,肖红征.我国武术馆校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02):42.

[6]郭王成.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40.

[7]高松山,云林森.我国民办武术馆校发展的社会价值审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19.

[8]董植寿,殷寿兰,蒲李周.武术馆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5):77.

[9]王明建.略论武术发展的社会空间及其实践逻辑一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07):50.

[10]童地轴,对安徽省部分武术馆校的考察调研报告[J]首都體育学院学报,2004(02):9.

[11]王美娟,张启华.山东省基层体校、武校(馆)武术(套路、散打)教练员师资现状及培养规格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04):52.

[12]马剑.对武术实存的评析与反恩一兼议武术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7(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