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2019-09-06赵笃学
赵笃学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也对教育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激励教育就是其中的一种,通过激励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同时提高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热爱,并且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语文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借助激励教育,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了激励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本文针对激励教学提出了建议,希望可以有效推动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适当激励,张弛有度
相较于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采取激励教学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树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研究表明,激励模式下成长的学生远比打压模式下成长的学生具有更高的自信和更强的行动力,因此,采取激励教育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提高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激励教育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激励。在激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励的程度,同时需要将激励与惩罚相结合,以激励为主,以惩罚为辅,从而有效发挥激励的作用,使得学生既能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又能避免养成自大、骄傲的学习心态,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激励教育,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但是,在进行激励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激励的程度,不能毫无目的进行激励,滥用激励只会适得其反。不但导致被激励的学生毫无热情可言,甚至会导致其他学生对激励产生不屑的心理。例如,在学习语文课文中的生僻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且鼓励其他学生向该学生看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激励,促使优秀学生更加努力,进而变得更优秀;促使普通学生向优秀学生看齐,并以此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在保障学习质量的同时,加快自身的学习进度。
双重激励,加强引导
对于任何人,单凭精神激励很难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因此,根据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激励理论,教师在进行激励教育的时候,既应该对学生进行激励因素的激励,也应该对学生进行保健因素的激励。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保健因素主要就是课堂秩序、课堂学习情况、教师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激励因素主要就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进度、学习成绩等。因此,教师在进行激励教育的时候,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监督,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激励,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同时,教师需要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使其学习动力更高。此外,对于部分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也需要进行一定的鼓励。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交流方式。比如,当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出现失误的时候,教师不必采取原有的批评方式,而是可以用温和的语言来鼓励学生。“你这个方法的确不错,但是你用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会不会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呢?”这种委婉的表达,既达到了原有的教学目的,也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学习指导,同时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达到了激励教育的目的。与此同时,通过委婉的表达,可以使得学生形成内部学习的动力,也就是激励因素激励。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形成保健因素激励的效果。
树立榜样,注重言行
师生关系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传统的“填鸭式”课堂下的师生关系过于僵硬,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激励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以良好的師生关系促进有效的激励措施的应用。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而学生的学习方向又容易受到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一旦受到不良的影响,极容易产生错误的学习方向。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在课堂中树立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来提高激励教育的效果,从而推动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对于关系激励来说,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面带微笑,保持良好的热情,同时让学生形成对教师的情感寄托。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题的回答,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互相评论,最后由教师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以此有效提高激励教育的目的。教师本身就可以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自身学问的钻研,并且注意自身的言行,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此外,榜样也可以来源于优秀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优秀学生,以此为榜样激励其他学生努力学习。
结束语
本文针对激励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措施,教师在进行激励的时候应该注意激励的程度,做到张弛有度;同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因素激励和保健因素激励,起到双重激励的效果;并且在激烈的过程中注意维护师生之间的关系,以自身或者优秀学生为榜样,提高激励教育的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永兴镇王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