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阈下武术文化不同地域传播的比较研究

2019-09-06孟涛李绍成梁蕾

武术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文化传播比较

孟涛 李绍成 梁蕾

摘要:“一带一路”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武术作为世界各国人民认知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其与生俱来的尚中贵柔、处静守慈、和谐包容等内化于心的特点与“一带一路”有着高度的契合点。“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出使得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在文献资料调研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武术国际传播的实践经验,对武术在东南亚和欧洲等不同地域的传播特点进行比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研究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地域分布广阔,语言文化及宗教信仰多元,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等特征;武术文化传播受多重因素影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长期战略思考;武术要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传播,要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域选择不同的传播途径和内容;深入挖掘武术文化资源,持续开发和培育特色鲜明的品牌拳种,使武术文化不仅“走出去”,还要“走进去”:采用国内输出与“本土化”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的数量和培养质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融媒体技术,使武术文化传播形成立体化模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 武术文化 不同地域 文化传播 比较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以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民众的认同、接受与支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旨在推动沿线各国互联互通,其中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民心相通在于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中华武术作为一种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身体文化,无论是其内含的深刻哲理,还是其外在表现出的技术形态,无不体现“尚中贵柔、处静守慈、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武术的动作讲究动与静的结合,心与身体的相通,这种身体的文化是沟通世界各国人民心灵互通的桥梁,是用身体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绝佳载体。但武术文化的世界传播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处环境十分复杂,且有四种文明、上百种语言并存,文化背景迥然不同。因此武术传播更要根据不同地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传播,这就需要我们对沿线国家武术传播状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比较其异同,以便有的放矢的制定武术文化传播策略。鉴于笔者长期从事武术教学、武术研究以及武术国际传播的实践活动,对于东南亚和欧洲的武术文化传播有切身的体会,拟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不同地域武术文化传播的异同,找出各自的传播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武术文化更好地在世界传播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对策与建议。

1 武术在东南亚的传播

1.1传播历史悠久,传播渠道广泛

武术在东方的传播,可以追溯到汉朝。早在15世纪中,中国武术就流传至南洋群岛。【1】华人大批移居东南亚海岛是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当时国内民不聊生,又正值西方列强在东南亚开拓殖民地,劳动力匮乏,于是大批中国劳工以卖猪仔的形式被贩卖到东南亚一带。【2】任何传播都离不开人,武术在东方的传播者早期主要是由民间武术传播者、武术民间团体(社团、会馆)组成。华人、华侨为中国武术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早期的武术传播主要是为了生存而进行的被动传播。进入20世纪以后,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功夫明星成为武术传播的“意见领袖”,对于武术在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南亚一带的传播影响巨大。传播渠道也随之拓宽,个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兼而有之。1990年国际武术联合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武术全面国际化的开始,各类国际赛事定期举办,东南亚国家承接的赛事活动很多,这是武术传播的有效渠道。近些年,随着国家汉办在全球范围内开设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举措,国内高校与海外大学的联系越发紧密,也使得高校武术教育工作者成为了武术国际传播的中坚力量。

1.2传播内容丰富,传播形式多样

武术在东南亚的传播内容十分丰富,由于早期移民多來自福建、广东等沿海城市,“广东的武术,长期以南拳为主,约200年前,武术高手渡海谋生,将南拳带到世界各地,为今天中国武术走向世界起了很好的媒介作用”【3】,所以早期的武术传播多为南拳类项目;随着华人移民来源地域的扩大,19世纪40年代后期,东南亚一带逐渐兴起舞龙舞狮运动和其它武术拳种的传播。此外,东南亚各国武术协会的成立,推动了武术的快速发展,开始大力推广舞龙舞狮、散手、推手、南拳、太极、武术竞赛套路、气功等武术活动。武术在东南亚的传播形式十分多样,传统的口传身授在早期的武术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期刊杂志、影视作品、网络视频等都成为武术爱好者了解武术、习练武术的常用传播形式。这也使得武术在东南亚一带的传播受众人群增大,武术的受众范围比较广,年龄跨度比较大,上至政府高官,下至贫民百姓,都有从事武术的健身活动。此外,除了经常邀请国内名家赴海外讲学交流,中国武术协会也经常派遣援外教练员进行海外执教,这一举措促进了东南亚国家竞技武术运动水平的迅速提升。

1.3传播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1.3.1武术总会的成立促进了武术运动的良性开展

东南亚国家先后成立的武术总会有利于加强对各武术团体的管理,增强各派武术的交流,消除门派之间的隔阂,促进了武术运动的进一步良性开展。成立于1978年的马来西亚武术总会, “是得到马来西亚政府承认的唯一代表全马武术团体的最高机构,统计属下团体会员超过500个,人数多达10万以上”;【4】同样成立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菲律宾武术协会也对武术在非律宾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东南亚国家的武术协会及社团组织基本上都是由当地比较有声望和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担任会长,这对于举办与武术相关的各种活动和承办高级别赛事意义重大。马来西亚曾承办过多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等国际赛事;2018年国际武联举办的国际裁判员认证也是在马来西亚举行。这样的顶级赛事和相关活动的举办,对于提升武术运动在东南亚及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东南亚各国武术会馆的活动范围从单个的华侨华人聚居区发展到埠际、全国和整个东南亚及其以外的国家和地区。除组织单项武术比赛外,也经常承办一些综合性的武术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2018年4月,由国务院侨办组织的“文化中国·名家讲坛”活动就走进了东南亚,这次活动的承办都有当地的武术总会和华人社团的参与,由于亲身参与此次活动,所以深刻感受了华人华侨对于祖国的眷恋和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此行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友谊,更推动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1.3.2东南亚武术组织重视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虽然有外在的影响因素,但是本质上是一个自由流动,自愿选择的一个过程,是一种内心的认同与接受。【5】东南亚的武术组织不但经常组团到中国访问或参加武术比赛,而且也会邀请中国派团去东南亚表演或传授武技。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武术交流,不仅加深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也为当地培养了大批武术专业人员,为武术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华武术及会馆之所以风靡东南亚,除了武术本身的魅力和与中国武术的交流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东南亚的华侨华人武术家在传播中华武术的进程中起着中坚力量的作用,他们继承、发扬并不遗余力推广中华武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二是由于一些著名侨领的大力支持,过去如陈嘉庚、胡文虎等积极鼓励武术运动在当地的开展,号召华侨华人参与武术运动,并出钱资助武术会馆及其组织的武术交流与比赛,他们的言行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对推动武术的传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现在,依然是一些著名侨领在推动着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这些人在打拼多年之后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他们回馈祖国、回馈当地,以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笔者曾经访问菲律宾武术协会和马来西亚武术总会的领导,问及为什么在东南亚一带武术协会的领导都是由一些年纪较大、资历较深、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家担任?他们这样回答:“让年轻人放手去干,我们来支持他们传播弘扬中华文化”。

1.3.3近似或相同的文化背景,对武术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东南亚一带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文化背景极为相似,特别是像马来西亚这样的国家,华族曾经是马来西亚的第一大种族。马来西亚是保留中华文化最好最为完整的国家之一,许多在中国已经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却得以在马来西亚完好的保存和传承。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文化领域的核心是互动,也就是说“文化就是按照某种方式互动和创造某种互动方式”。武术是一种蕴含着东方智慧的身体文化,与我们的文化背景迥异的西方国家,东南亚国家对于这项运动的认可度要高出许多,习练者也更容易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要义,这也是武术在东南亚一带传播效果良好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似或相同文化背景对武术传播的影响,也是我们今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武术传播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2 武术在欧洲的传播

欧洲是人类生活水平较高、环境以及人类发展指数较高及适宜居住的大洲之一,欧洲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在世界上都有很强的影响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欧洲与中国的关系也上升到新的水平。2019年3月,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目的地就是地处欧洲的意大利、摩纳哥和法国,充分显示了中国对欧洲及中欧关系的重视程度。习近平主席访欧第一站就和古丝路终点国家意大利签署了中意合作备忘录,其中谈到了双方体育之间的务实合作。欧洲人热爱体育,对武术的喜爱程度也很高,但武术在欧洲的传播相较于东南亚国家要晚,1936年9月中国武术代表团赴11届柏林奥运会的表演取得圆满成功,此举对中国武术在世界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自20世纪中叶,经香港和美国等地进入欧洲大陆的华人,也逐渐将中国武术带到了欧洲。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将武术推向世界工程的启动,欧洲与中国的武术交流日渐频繁,武术在欧洲的普及与推广逐步展开。“一带一路”沿线涵盖的欧洲国家较多,特别是中东欧16国都在其中,是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地域。武术文化在欧洲的传播,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有利于让西方人更好的了解中国、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2.1 传播者與传播渠道

在武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民间武术传播者发挥了巨大作用,欧洲的武术传播也不例外,众多通过各种渠道移民欧洲的华人华侨将中国武术带入欧洲。但在这一群体中还存在着水平不一、鱼龙混杂的现象,“武术师资问题是影响武术国际化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在亚洲以外的地区需要更多经过认证的合格的武术教师”【6】“缺少专业的教练员是太极拳在该地区传播的一大瓶颈”【7】; “在教学上,很多国外的武术教师在培训学员时比较侧重于技术,而疏于系统理论的传授和文化的熏陶”【8】;“武术在欧洲传播过程中缺少既了解武术文化又懂得武术竞技技能的专门人才”。【9】众多研究表明,武术在欧洲的传播,传播者的能力和职业素养还亟待提高。随着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出,国家武术管理部门亦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推广武术,“武术丝路行”已经成为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打造的一个武术推广品牌项目,主要通过向沿线国家派遣教学团队和进行高水平武术展演的形式传播推广武术文化,该项目目前已经辐射“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所到之处都会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热烈欢迎。但这类活动往往只能是短期效应,难以持久。欧洲各国武术协会虽然对于统一和协调武术传播活动作用明显,但也存在着一个国家有多个武术协会的现象,事实上,武术协会在本国的数量越多,越不利于武术在当地的顺利开展和规范化管理。此外,欧洲各国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也是武术文化传播的一种渠道,但师资力量短缺的现实状况难以缓解。

2.2 传播内容与媒介

“竞技武术是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产物,得天独厚的文化基因使其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更易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纳”[10],欧洲各国武术协会开展的交流、培训、比赛或日常训练等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长拳、南拳、太极拳以及相关的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作为主要内容。当然,也有不少国内比较知名的传统武术名家在欧洲传播传统武术,如八极拳名家吴连枝先生和他的儿子吴大伟先生就在法国建有八极拳传播中心;程式八卦掌第六代传人韩燕武老师也经常受邀前往意大利、瑞典等国家进行教学活动,但这样的名家讲学同样存在时间短、受众不够广泛等问题,依然无法满足武术国际化传播的需求。由于武术在欧洲传播相对比较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加之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互联网、书籍、光盘等传播方式是丰富武术内容、展示武术魅力的有效手段,但从目前现状来看,高质量的权威性的纸媒、数字化媒体教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2.3 受众与传播效果

朱东等【11】对5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调研,参与调查国家最多的是欧洲,其次是亚洲,但这并不代表欧洲的武术受众人群多于亚洲。武术在欧洲的传播发展状况也是不均衡的,东欧国家的群众武术基础较好,各类武术习练者遍布各个城市,并且在欧洲及世界比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在匈牙利,禅武中心的少林武术传播影响较大,而奥地利、捷克、波兰等国家则还是以竞技武术传播为主,但总体来看,欧洲民众对太极拳的认知度还是最高的,习练太极拳的人数众多。这可能与西方人更加注重运动项目的科学性,更喜欢用量化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事物的好坏有直接关系。近年来,西方的一些学者对太极拳的健身价值给予了很大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频现,对于太极拳的传播推广也起到了助推作用。

3 武术在不同地域传播的比较

3.1 武术在东南亚的传播优势明显

由于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疆域接壤,中国文化对于东南亚的影响更为深远。海外的华人华侨社会,无论移民历史多么久远,仍然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特质,走到哪里都有中国街、中国村、中国庙等文化元素存在,相近的文化背景为武术在这些地域的传播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因东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加之对武术的认知存在差异,因此武术在欧洲的传播就显得吃力。中华武术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许多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受者(外国人)采用的是与中华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意义体系。罗琳娜博士认为【12】,武术这样具有异域文化特色的事物要进行推广,推广者和接受者对其的共同认识和理解,或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是至关重要的。不解决这个问题,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动摇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武术的地位,进而影响武术在西方的推广进程。在长期的武术国际传播实践中,通过与海外武术受众的接触,也深刻感受到他们对于武术、功夫、跆拳道、空手道、少林、太极、甚至是印度的瑜伽等概念的模糊认知,他们不知道这些武技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武术”还没有成为一个让西方入耳熟能详的专有名词。

3.2 政府的支持是武术发展的重要保障

早期东南亚各国政府听认武术自由开展,随着武术逐步国际化,成为东南亚运动会和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东南亚各国政府对武术采取大力扶持的政策,保证了武术会馆的发展和武术传播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东南亚各国武术总会基本上都是由经济实力雄厚、地位较高的华人华侨出资支持,为举办各种竞赛和交流活动,提升武术运动在该地域传播的影响力提供了有力保障。相比东南亚,欧洲武术的传播和发展,来自欧洲各国政府层面的支持几乎没有,也鲜少有来自其它方面的资金支持,基本上是依靠中国武术协会给予的技术援助和場地器材方面的支持,以及当地武术协会的苦苦支撑。文化冲突、资金短缺、师资力量薄弱都是制约武术在欧洲传播发展的重要因素。

3.3加强武术研究,有利于实现武术的国际化传播

中国武术所具有的核心价值、思想要义、精神内涵是深邃和悠长的。武术技术的传播并不代表着武术文化的传播,真正的文化传播是建立在受众对中国武术所内涵的深层次文化的接受和认同上。特别是在与我们文化差异较大的欧洲,更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深入发掘武术文化内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人们需求的武术内容进行传播,这不仅能够增强人们对武术文化的认同,还有助于武术文化的落地生根。此外,加强对武术各方面的科学研究,探讨其对参与者的身心影响,让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通过科学的验证更加直观的呈现,更符合西方人的认知习惯,也有利于真正实现武术的国际化传播。

4 结语与启示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13】,这也是跨文化沟通的基本原则。当今世界,中国正以令人瞩目的发展态势飞速前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处环境十分复杂,且文化背景也迥然不同,武术作为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应该发挥自身优势,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武术文化传播要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进行顶层设计。让武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架起沟通沿线各国人民心灵互通的桥梁,让全世界人民更全面地了解武术、认同武术,从而达成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是深化武术国际传播的关键。

4.1 “文化移情”:化解武术跨文化传播障碍的有效手段

“文化移情”是为保证跨文化传播的顺利进行和良好成效而有意识进行的认知转换、感情位移和思维体验活动,旨在超越传播者本身语言和文化背景、思维定势的心理束缚,是一种顾及他人,站在接受者立场、角度进行思维、追求“传受一致”的心理倾向。做好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深度挖掘武术运动的丰富表现形式和深刻文化内涵,培育更多的品牌拳种,特别是找到能够适合目标受众国人们的习练内容,摆脱以我为主、先人为主的观念束缚,细致人微的“体验”接受者的“感觉”,善于从接受者的立场、角度进行思考,准确地传递想要表达的思想,形成传与受的“合拍”,通过适度而巧妙的“文化移情”,可以实现中国武术与接受者文化背景的切换和连接,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有效规避由于文化差异而形成的认知障碍。

4.2 人才培养:武术人才输出与“本土化”人才培养的相互结合

“全球化思维,本土化行动( Think globally,Actlocally)”【14】,是指在全球化的服务或产品只有与本地化的文化有机结合时才能取得良好成效,这种“放眼全球,立足本地”的传播模式为武术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有益参考:武术文化传播离不开高水平师资力量,要注意培养大批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复合型武术人才,而后寻求多方合作,通过各种途径将一批又一批具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深谙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具备一定专业技能,且精通外语、熟悉跨文化传播相关知识的武术传播专业人才输送到受众国。此外,除了国内优质武术师资的输出以外,培养受众国当地的“本土化”武术人才至关重要。要注重发挥国内专业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加大武术专业留学生的招收和培养力度,注意向“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政策倾斜,招收更多来自沿线国家的、热爱中国文化、具有一定基础和潜质的海外留学生,来接受系统的武术技术训练和文化熏陶,助力他们成为武术在世界各地传播发展、落地生根的“本土化”武术人才资源。

4.3 科技助力:造就全媒体时代武术跨文化传播的立体空间

在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传播也需要从媒介融合的视野深入挖掘自身潜质,丰富外在表现形式,形成系统的影视、旅游、动漫、音像、传媒、工艺设计、图书出版等武术文化创意体系,形成一个武术跨文化传播的立体空间,如:通过媒介融合把武术中影响力较大的太极、少林、形意、八卦等拳种流派,制作成为可以实现人机互动的全媒体数字化教材,集中优质师资力量编写适宜海外推广的多语种武术教材,把中国武术文化完整的、有效的、畅通的传递给目标国家的受众。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创新武术跨文化传播的渠道,也可以有效缓解目前武术师资力量不足的尴尬境遇。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期待武术文化的世界传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秀,武术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及国际化发展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7):99.

[2]华人下南洋血泪史[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317/10/10170615_542898447.shtml,2016-03-17.

[3]广东省志,体育志:169.

[4]李秀.武术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及国际化发展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7):100.

[5]黄会林.理论与实践构建当代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EB/OL] .https://mp .weixin.qq.com/s?_biz= Mj M5MTg4Nj M2MQ%3D %3D&idx= 1&mid= 401903460&sn= 32ff30630c89403aelfc903189495288,2015 -11-27.

[6]朱東,马克蒂姆,姜熙.中西方不同视角下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j]体育科学,2010(6):27.

[7]于善,马文国.对太极拳在东欧国家乌克兰传播现状及对策的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议论文集,2014:102.

[8]龙国强.中国武术在欧洲的发展现状及国际化发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6):28.

[9]罗玲娜中西文化比较视角下的中西武技及中华武术的西方推广[j].体育科研,2013(1):55.

[10]吕旭涛,竞技武术国际传播评鉴[j]武术研究,2018(1):2.

[11]朱东,马克蒂姆,姜熙,中西方不同视角下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j]体育科学,2010(6):21.

[12]罗玲娜,中西文化比较视角下的中西武技及中华武术的西方推广[j]体育科研,2013(1)55.

[13]百科专题各美其美[EB/OL].https://baike,so.com/doc/5569850-5785053.html,2017 -11-06.

[14]AlbertJ Bellg.Maintenance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 inpreventive cardiology:intemalization and self-regulation ofnew behaviors[j] .Behavior Modification, 2003 (1):103-131.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Wushu Cluture Dissemin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elt and Road " Initiative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文化传播比较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
同曲异调共流芳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