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水生态文明的伦理思考

2019-09-06王伟康贵州省水利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

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伦理水资源文明

王伟康 贵州省水利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

党的十八大提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战略,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工作报告。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2013年1月4日,水利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号) ,“水生态文明”一词正式诞生。《意见》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水资源、水环境代价过大,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等问题。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是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水和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也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全面贯彻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策部署,在总结中国探索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整、系统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愿景、主要任务、制度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探索。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历史发展新阶段,符合人类社会从被动适应、改造、破坏自然到主动适应、顺应和保护自然的历史规律,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良性发展、持续发展的文化伦理形态。特别是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类为生存发展而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然而,生态文明中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却是水生态文明。水生态文明程度,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成败。

一、西方的水伦理思想

在探索世界本原时,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就提出,“水”是世界的本原,自然万物存在统一性,但同时又具备灵魂。这是从哲学视角首次对水的认识。在近代,受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西方对水伦理的研究反映出对“水”这个自然物采取的是征服态度。

中国环境伦理会理事长余谋昌认为:“在西方,生态伦理学有两种观点,一是传统的泛道德主义。它试图将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学向外延伸,及至子孙后代、非人类的动物、所有感知能力的生命,甚至对整个自然界给予道德承认和保护,但是,这种对非人类的生命和自然界的关心和道德承认,完全是因为这样做对人类有好处。这种观点认为,如果不涉及评价主体,那自然界就没有价值可言。二是基于生态科学的、以生态为中心的环境整体主义。这种观点依据生态学关于所有生命形式具有相对性、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认为生态学是一种伦理学。”1余谋昌,《环境哲学: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第139页。

人类中心主义,其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或一切以人为尺度,一切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在关于生态危机的探讨中,许多人士认为,人类中关于人类主宰和统治自然的观点,鼓励了人对自然的改造、索取和掠夺,加速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而是生态危机的根源。

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对水的破坏导致水环境的恶化,水危机开始出现,人们开始反思人与水的关系,逐渐关注和重视人水和谐的水伦理研究。1923年,环境伦理学的先驱莱奥波德提出了大地有机体观念,开始把水等一切大地要素纳入伦理范围加以思考。特别是随着生态伦理学的发展,西方学者开始把首先关怀的对象扩展到水、土地、沙漠等一切非人类存在物。很明显,近代以来,西方主张水伦理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虽然没有单独或系统讲水伦理,但已经将水、水与人的关系纳入了道德伦理的反思范畴,说明了水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进入到伦理关注的高度。

1965年,美国颁布了《美国水资源规划法规》 ,要求以环境质量、社会福利为目标进行水土资源综合规划。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欧洲国家纷纷制定或修改“水法”。1974年以来,“世界环境日”每年都有一个主题,其中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2徐少锦,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史【M】.南京:江苏出版社,1995,第484页。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2003年,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第17次大会通过了193号决议,决定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呼吁人类社会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尊重河流与水,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不仅仅是学者们在呼吁,国际社会、政府机构、社会组织都在普遍关注,人与水的关系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原则。

二、我国的水伦理探索

我国的“水”伦理思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从人类生存繁衍的进程来看,“水”孕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皆依水而居,顺水而存,以水而衍。在彝族古典籍《六祖史诗》中说:“人祖来自水,我祖水中生。”3刘尧汉,中国文明源头初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第37页。彝族人把水提到孕育祖先生命的高度崇拜,但由于受人类认识自然的局限性,当时的人类对水只是一种被动的顺服,甚至是神一样的崇拜和畏惧。世代相传的大禹治水就是典型的原始社会水文化伦理精神。《洛阳记》载 :“禹时有神龟,于洛水负文列于背,以授禹。文即治水文也。”大禹破除了远古人类对水的神秘主义的迷恋,理性地指出水具有利和害的双重性。大禹尊重水的规律,“以水为师”,又坚持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人水和谐,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水伦理的基本精神。

孔子认为水是万物之本、万物之道。在 《易传》中有这样一句话,“水也,正北方之卦也,万物之所归也”4[清]惠栋撰,《周易述》,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373页。。关于人与水的伦理思想,孔子有大量的叙述。道家思想中“道法自然”、道即水、上善若水利万物不争等都是对水伦理思想的系统叙述。从秦汉到近代的2000多年,中国的水伦理思想发展并不理想,在人与水的关系上,重“治”,轻“和”,对自然资源的大量索取,对水环境的简单治理,对水污染的肤浅认知,主要表现在对涵养水源的植被破坏、对地下水的大量抽取、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水利工程对水生态系统的破坏等,造成我国水环境、水生态失衡。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对水资源安全高度重视,“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理念,“十八大”正式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的战略部署,学者们在研究生态文明伦理的同时,重新审视和关注水生态文明,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特别是2013年,水利部出台《关于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后,中国水利发展研究中心正式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列入重大课题研究,国内学者对水伦理的研究开始兴起。其中比较著名的水伦理学术成果有南京林业大学曹顺仙教授的《当代中国水伦理的理论形态与研究领域》 ,东南大学田海平教授的《“水伦理”的生态理念及其道德亲证》《“水”伦理的道德形态学纲》等,都是当前水伦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文章。

当然,我国水伦理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和完整的学科,主要是学术资源的稀缺和研究力量的分散导致学术研究缺乏系统而整体推进的基础与条件,除了河流以外,规范性研究和深入社会、基于本土经验的实证研究稀少。

三、我国的水生态现状

中国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5中国水利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特刊),2015年第5版。同时,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工业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急剧增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大气、土地、水环境等生态系统的质量却迅速下降。特别是近年来,雾霾现象、石漠化现象、地下水枯竭、水源水质污染、土壤质量下降等,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中国科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唐克旺指出,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过度,华北、西北等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超过80%,部分地区超过100% ,河道断流现象普遍。据调查,514条天然情况下长年有流的主要北方河流中,有49条河流发生断流,断流河段长度达到35%,部分河流萎缩严重,河流功能衰减或基本丧失。东中部水污染严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东中部环境污染压力巨大,水质恶化,湖泊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作物污染等现象较普遍,不仅威胁生态安全,也危及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福祉。2010年,全国废水排量达到617.3亿立方米,七大流域水系被污染水灌溉的耕地3250万亩。6唐克旺,《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水利期刊2013年第15期,第43页。

缺水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结构性缺水。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西北地区降雨量仅南方地区的三分之一还不到。二是工程性缺水。工程缺水主要在西部欠开发欠发达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影响,加上发展滞后,水利工程欠账多,在降雨相对丰富的情况下,没有水利工程调蓄水,导致有水留不住,利用率低。三是水质性缺水。由于多年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的粗放性,地表水、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四是管理性缺水。由于重建轻管,很多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无人管养,造成工程浪费,发挥不了作用。

总体来看,我国水生态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但其问题的根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从客观上讲,我国水资源相对短缺,时空分布不均,加上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安全压力大,工业发展相对粗放,水环境承载压力较大。二是从主观上讲,公众对生态环境、水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导致在决策、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没有优先考虑水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四、水生态文明的伦理内涵

“生态文明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文化伦理形态。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达到的文明程度,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良性互动的状态。公正和谐是生态文明的基本宗旨,科学的文化价值观、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健康的消费方式是生态文明的具体内涵。”7马建华,《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思考》,中国水利期刊, 2013年第10期,第1页。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是人类能够自觉地把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纳入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系中,是一种包容了人口优生优育、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包容了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的和谐发展,是一种包容了优化生态、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包容了新型工业文明转型的绿色经济发展。同时,生态文明的新理念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相吻合的。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左其亭将水生态文明定义为“水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为主体的人与自然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内容。”8左其亭,《水生态文明建设几个关键问题探讨》,中国水利期刊,2013年第4期,第1页。如何认识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左其亭教授归纳为四个方面:水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生态文明的核是“和谐”;水资源节约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水生态保护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一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进对“水生态文明”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定义强调人水和谐,主要体现在保障人类防洪安全和用水安全上,同时维持水生态系统良好,其特点是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内涵涉及内容全面,缺点是人水和谐与水生态系统良好在一些方面和一定发展阶段有矛盾,两者统筹兼顾难度大,管理要求高。狭义定义内涵简单,认为如果水生态系统良好,不仅可以保障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完整,而且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可以保障人类用水(至少不会出现水质性缺水问题)安全,缺点是对于人口众多、洪旱灾害频繁、粮食保障难度大的国家,单纯水生态系统良好并不能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用水安全,所以,在我国,一般采用广义的水生态文明定义比较合适。”9陈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探讨》,中国水利期刊,2013年第4期,第4页。不管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水生态文明建设,都是围绕“人水和谐”这一核心理念为前提,都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对生态具有相当坚实的哲学基础,就是人与天、地、万物的一致性,“天人协调、天人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生态伦理学的思想精华。儒家学说关注的都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天人合一”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更是儒家生态伦理的最高原则。儒家生态伦理学思想以“天人合一”为核心,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万物的和谐作为最高道德原则,是我国生态伦理学的思想基础。生态伦理学试图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拓展开来,发展到研究人与非人类的物种、自然物和整个生态系统,从而使人与自然从敌对状态转向和谐相处的状态。生态伦理学试图从道德的高度来约束人类对自然的和谐相处、平等互融的法则。因此,生态文明伦理是一种新型伦理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伦理原则。

人类在反思生存环境的同时,不约而同地从道德的角度来反思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创造一个和谐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伦理的追求目标。人类如何在自然界中生存,这是一个生态学问题;人类如何对待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和谐共存,这是一个伦理问题。生态文明伦理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学说,是人类如何从道德的高度处理与自然的关系。要建设水生态文明,必须首先解决人与水的关系问题,即尊重水的自然状态、规律和价值,保护水生态环境,达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

五、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思考

(一)牢固树立“人水和谐”的水伦理理念

必须从水伦理道德高度去分析和把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要树立“人水和谐”的水伦理意识,破除“以人为中心”的功利主义观念,加强水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公众“知水、节水、护水、爱水”道德意识。一是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的水生态文明观。党政领导干部是水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制订者和决策者,其自身的水生态文明素养直接关系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当前,一些地方功利主义、本位主义较强,缺乏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在一些城市规划、工业园区规划中未能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城市、园区建起来后,再找水利部门要水。一些地方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盲目引进化工、水泥、造纸等污染较重的企业,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水生态环境。二是强化全社会的水危机意识。中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们的水危机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并不强烈。要通过媒体宣传、专题教育、主题活动、公益广告、执法监督、水文化建设等多种形式,向社会普及水情,传播水伦理、水文化知识,倡导水文明行为,鼓励水资源节约保护行动,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水伦理基础教育。要将水生态文明伦理道德作为大专院校、中等职业院校、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水情教育、水主题活动、节水志愿者行动、水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水生态文明伦理价值观,成为传播和践行水伦理、水文化的重要使者。

(二)坚持发展与生态协调统一

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近年来,全国水利项目大量上马,水源工程加快推进,势必造成水生态系统的改变,影响水生物的生存以及水环境的自然状态。但是,开发水资源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在加快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水生态系统的保护。要坚持把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的各个方面,融入到水

利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统筹考虑防洪、供水、生态、景观等方面的功能需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科学规划,系统建设。在制订发展战略行动的同时,优先考虑水资源现状,充分考虑水生态环境对经济提速发展的承载能力,不能只顾GDP的上升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代价,坚持以水定需、以水定产、以水定园、以水定城。同时,在加快推进水利项目建设和管理的同时,加强水利监督执法,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确保建成一处水利工程,打造一处水生态景观。在地方招商引资上,坚决制止高消耗、高污染的项目落地。要加强农村水环境的整治,在扶贫搬迁、小城镇建设上,优先考虑集镇建设与中小河流环境的承载能力。

(三)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水伦理是人与水的关系学说,节水型社会水伦理应该坚持这样的理念,即水是有生命的主体,水有存在和健康的生存权利、受人尊重的地位和独立价值,节水型社会的内涵应该有水伦理的内容,节水型社会的出发点、终极目的和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人与水的和谐进化、健康生长。

节水型社会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全社会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从根本上改变水资源开发利用粗放的现状,才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加快试点建设,认真总结节水试点经验,尽快推广普及。要加快推进工业节水,鼓励工业园区集约利用水资源,实行统一供水、废水集中处理和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实现不同行业间的循环用水和一水多用。积极推进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水处理回用。要大力发展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把再生水、矿井水利用作为水资源和节约用水规划的重要内容,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鼓励和支持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要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建立健全节水标准体系,并把用水定

额作为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计划用水下达、节水型企业、节水城市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建设奖惩机制,落实节水社会重点县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节水载体建设等财政优惠政策和资金补助。

六、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工具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提升,开始主动对水环境进行改造,以满足人类生存之需。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40年间,为尽快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在工业发展中过于粗放,对水资源开发过大,导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纳入国家“五位一体”战略规划,水生态环境开始从破坏转向修复与保护。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理论与实践结合阶段,水生态文明建设同样进入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发展阶段。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水伦理道德上,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大专院校和中小学学生以及社会公众的水伦理道德教育,牢固树立“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意识;在战略布局上,要坚持经济发展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统一,守住两条底线,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同步推进;在措施方法上,要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努力形成全社会“知水、节水、护水、爱水”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伦理水资源文明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