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盲消防灭火救援演练模式构建*
2019-09-06张立安康润家吕晓哲张存位王慧飞
张立安,康润家,吕晓哲,张存位,王慧飞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河北 廊坊 065000)
0 引言
双盲一词是由英国人类学家Rivers于1907年提出,Rivers首次使用双盲方法来研究咖啡因的作用,目的是尽可能消除主观评价,得到客观结果[1]。双盲演练,是指在演练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参演者需自主收集信息并研判后进行行动决策,评判者只能通过参演者的行为进行评判。进行有效的演练是提高应急人员临机决策能力、加强各单位协同作战水平、检验应急准备情况、提高应急训练水平的重要手段[2]。应急演练按照组织的形式分为桌面推演、现场模拟演练以及实战演练;按照内容可分为单项演练、专业演练、综合演练;按照目的又可以分为检验型演练、示范型演练以及研究型演练。目前我国消防的演练模式主要是检验型演练,展示训练阶段性成果,演练前明确灾情种类、灾情发展趋势、演练任务分工和流程,能够加深消防员处置事故的标准流程,但易引发“重演轻练”的问题[3]。面临突发事件接警处置过程情况不确定性,关键是对灾情发展态势的掌控做到及时判断和科学决策。目前有些企事业单位以及研究学者提出并开展所谓的“双盲演练”来检验应急力量的实战水平,演练前不编排脚本、不预先合成演练,突出突发性和综合性[4]。在针对双盲应急演练模式方面,杨卫等[5]针对石化公司的演练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双盲应急演练模式,分析了双盲演练在应急演练中的应用;林欣琪等[6]在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开展了双盲应急综合演练模式研究;在双盲演练实施中,钱洪伟等[7]分析了双盲应急演练的特点和形式,指出如果猛然开展双盲演练,可能会给参演人员带来危险;李群等[8]以“情景构建”方法指导构建应急评估指标体系;黄思成等[9]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双盲应急演练评估体系,促进了双盲演练的发展。但目前多地开展的“双盲”演练,对双盲的界定、条件、特点、作用不够清晰,为了更好的体现“双盲”在演练中的特点和优势。本文通过对双盲实验特点、现阶段开展的双盲演练进行分析与梳理,探讨双盲演练的条件、模式以及评价方法,以期科学运用双盲演练模式提高应急队伍救援能力。
1 双盲实验特点剖析
1.1 双盲实验概述
双盲实验主要应用于医学实验研究,过程如图1所示。通过第三方,设计并掌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类和编号情况,将实验样本S(S1…Si)和对照样本C(C1…Cj)分别编号并混合加密为M(M1…Mij)。实验对象和评判者并不知道实验对象所属的实验组别,将加密混合的药物M单向分配给实验对象P(P1…Pij),评判者将实验的结果R(R1…Rij)客观的记录下来形成评价结果D(D1…Dij)。实验结束后,设计者将分组情况解封,对药物的实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最终评价结果As。
图1 医学双盲实验Fig.1 Double-blind medical experiment
1.2 双盲实验的要点
1)双盲实验中,第三方设计者负责把控、指导研究工作,并对实验过程严格保密[10]。
2)双盲实验被测试的新药等样本需要有一定疗效,即被测试检验的对象必须具备一定应对目标的能力和效果,作为开展实验的基础。
3)双盲实验在盲评过程中需要建立细致的评价指标体系,避免评判者对结果诊断评价过程的主观描述和判断。
1.3 双盲的优势
在双盲实验中,实验对象不知服用实验剂还是对照剂,评判者仅对实验后的情况进行诊断性描述。开启编号后,研究者综合分析实验样本的效果,最大程度的避免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更准确的解释实验样品的效果,客观反映实验样品的真实效果和能力,为日后研究和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和方向。
2 双盲消防灭火救援演练模式构建
2.1 建立双盲关键要素
2.1.1 演练的分类与特点
消防灭火救援演练涉及的内容复杂多样,传统演练可根据组织形式、内容、目的分为9种演练类型[11],按照组织的形式分为桌面推演、现场模拟演练以及实战演练,桌面推演的特点是假定情景进行推演,一般在室内完成,现场模拟演练的特点是重视具体科目操作、偏程序性,实战演练主要检验临机决策、物资调度等应急能力;按照内容可分为单项演练、专业演练、综合演练,单向演练一般仅涉及一个或少数单位并且环节单一,专业演练是针对特点环节和科目,综合演练是多个环节、科目,多个单位协同开展;按照目的又可以分为检验型演练、示范型演练以及研究性演练,检验型演练主要检验阶段性训练成果,示范型演练是针对具体科目开展演练作为处置标准,研究型演练是为了解决新问题进行试验。
通过总结演练的分类和特点,演练要素一般由演练人员、评判人员、设计人员、物资装备、信息流、初始情景等要素组成。演练人员一般是按照应急响应要求和程序进行演示,评判人员针对演练人员的表现进行评价打分,设计人员主要是在演练过程中宣布开始和结束并解决期间出现的矛盾,物资装备是演练所需的物品,信息流是演练者在演练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初始情景一般是针对假想事故所设计出的相应场景。
2.1.2 双盲演练要素分析
双盲演练的特点是信息流的不对称性和评价的客观性,关键要素如图2所示。要实现双盲演练的目的,相应的演练要素需要满足一定的基础条件:1)双盲演练具有未知性、突发性、危险性和实战性,客观要求演练者要有对突发态势的应变感知能力、处置初期事故的能力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处置特定事故要求掌握不同的技能。例如,涉及化学事故需要演练者掌握侦检、防护、堵漏、洗消、救护等技术[12];涉及倒塌事故需要演练者掌握探测仪使用、起重支撑器材选择、结构稳定性评估、破拆、现场救护等技能[13]。如果演练者没有经过初期培训或者没有一定处置事故的能力,强行开展双盲演练,则很容易发生危险情况,演练的目的也很难实现。2)情景在演练中的作用,医学双盲实验中,实验新药之所以可以用来进行实验,是因为新药对缓解实验对象的病痛具有一定的疗效。在双盲演练中,则要求信息流在时间、空间、发布量等方面是相对有限的信息,且单向针对演练者,演练者可以通过分析信息流,作出处置事故的决心、下达处置事故的程序。3)设计者在演练过程严格保密,统筹协调演练流程,并负责规范评价体系和最终的整体评估。4)评价体系的客观性,评价采用量表式的选择题方式,通过量表以及对评判人员的严格保密达到评价的客观性要求。
图2 关键要素Fig.2 Key elements
2.2 双盲消防灭火救援演练模式构建
通过分析双盲消防演练的关键要素,构建双盲演练模式。在火场以及应急救援过程中,消防救援人员会得到各种信息,其中包含有效信息以及无效信息,救援人员根据获得的信息首先判断信息的有效性,然后根据所获信息分析、判断初始情景的危险程度,预判灾情的发展趋势,进而开展救援行动,故在双盲演练中,我们分为“信息流”以及“参照信息样本”。双盲演练流程如图3所示。设计者设计并掌握信息流和参照信息样本情况,将信息流I(I1…Ii)和参照信息样本C(C1…Cj)分别编号并混合加密为M(M1…Mij)。在演练整个环节中,演练组和评判组不知道信息流的分组情况,将加密混合的混合信息流M按时间梯度单向发布给演练人员P(P1…Pij),信息流具有时效性且单向针对演练者,此为一盲。由演练人员或指挥员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进而下达战斗决心。评判组对设计者发布的信息流分组情况不知情,仅依据评估量化表对演练的过程和结果R(R1…Rij)客观的记录下来形成评价结果E(E1…Eij),此为二盲。演练结束后,设计者将分组情况解封,对演练者的演练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最终评价结果As,完成双盲演练。
图3 双盲演练流程Fig.3 Double-blind drill process
演练一般分为计划准备、实施、评估3个环节[14]。构建双盲消防灭火救援演练模式如图4,分为演练计划、演练准备、演练实施3个主要阶段。根据双盲消防灭火救援演练的特点,演练的关键是保密工作,并且贯穿计划、准备、实施3个阶段。
第1阶段是演练前的计划工作。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灾害、基于消防队伍的现有装备明确演练的目标,根据演练的目标进行调研,确定演练所需的物资、装备、人员,设定演练评价指标、制作评价量表;第2阶段是演练的准备工作。确定演练人员、评判人员以及保障人员,为了演练的保密性,不会提前告知具体人员要进行的演练计划,场景策划组按照演练的计划搭建演练场景,场景搭建合格后开始下一阶段;第3阶段是演练的具体实施过程。按照时间梯度向演练者发布信息流,其中包含有效信息以及无效信息,演练组和评判组事先不知晓演练的情景、具体科目、引导信息和期望行动等,评判组也不知晓由哪个参演小组演练哪个科目。演练人员根据获得的信息首先判断、分析、预判灾情的发展趋势,进而开展救援行动;评判人员只能依据手中的评估量化表,对演练人员的处置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安全保障组安排人员在外围警戒,并对灾情进行监测,确保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及时做好应急和医护工作。演练结束后,评判组将评估报告上报设计者,设计者将信息流的分组情况解密,对演练组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图4 双盲演练模式Fig.4 Double-blind drill mode
3 综合评价系统
3.1 评价指标设计
在演练过程中,评判组仅依据评估量化表对演练的过程进行客观记录。演练结束后,对信息流的分组情况解密,与评价结果形成基本数据,对这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根据2015年发布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AQ/T9009—2015)[15],演练前须对照演练内容制定评估标准,评估的方法有选择项、评分、定量测量等。
根据双盲演练的特点,评价指标由设计者组织专家在演练前设计完毕,演练过程中评判组采用选择项的方式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形成评估数据后上报设计者。
3.2 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分析灰色系统中各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量化方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16]。灰色关联分析是对动态发展态势的比较分析,评价结果受所有有效评价指标的影响。演练结束得到基本数据后,可从多个演练组中确定1个最优样本,作为参考序列,通过计算各样本序列与最优样本序列的关联度,可以对演练组作出综合比较和排序,利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的步骤为:
1)假设有n个需要被评价的对象,其中每一个被评价的对象有p个指标。这样,第i个被评价对象可描述为:
xi={xi1,xi2,…,xip},i=1,2,…,n
(1)
2)按照每一个指标的具体含义,在多个需要被评价的对象中筛选出最优值组成参考序列x0,如式(2):
x0={x01,x02,…,x0p}
(2)
3)对评价指标和参考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如式(3):
(3)
此时,各指标的最优值均为1。需要把无量纲化后得到的数据仍记为xij,那么最优参考序列为x0={1,1,…,1}。
4)计算最优参考序列与各被评价对象序列间的绝对差列为式(4):
(4)
(5)
依公式(4)和(5)可求得两级最大差Δ(max)和两级最小差Δ(min)。
5)由公式(6)求灰色关联系数。
(6)
式中:ρ为分辩系数,一般ρ根据情况取介于0到1之间的1个数值。当ρ≤0.546 3 时,分辨力最好,通常取ρ=0.5。
6)计算关联度,记为γ0i,
(7)
式中:Wk为各指标权重。依据各观察对象的关联度,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4 结论
1)通过分析医学双盲实验的要点、优势和消防演练的关键要素,根据演练的环节构建了双盲演练的框架。
2)利用信息的单流向特点,对参演者和评判者信息的不对称性,设计了“双盲”基本元素。参演者和评判者事先不知晓演练的情景、具体科目、引导信息和期望行动。建立客观评价,系统评估救援队伍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