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量脑电图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临床研究

2019-09-06曾维晨徐逸轩邬军锋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1508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6期
关键词:脑电图定量缺血性

曾维晨 徐逸轩 邬军锋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内科 (上海 201508)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抗栓、他汀类药物及改善脑代谢等常规治疗。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治疗7d、治疗14dNIHSS评分及脑电图数据,计算δ/α功率比(DAR)及脑对称指数(brain symmetry index,BSI),分析DAR和BSI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显效组中治疗7d及14d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非显效组中治疗7d及14dNIHSS评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相同天数对比,显效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非显效组(P<0.001)。在显效组中,治疗7d及14d的BSI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0),而DAR在治疗14d后才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在非显效组中,治疗7dBSI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恶化(P=0.000),余治疗前后BSI及DA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定量脑电图可有效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预后情况

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三大死因。而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已经超过恶性肿瘤,成为第一大死因[1]。而缺血性脑卒中作为脑卒中最主要的发病方式,其极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已经成为国民健康的严重负担。因此,早期的诊断及积极干预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神经影像技术已经在缺血性脑出血早期诊断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早期预判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手段。而定量脑电图技术弥补这一不足。已有证据表明,定量脑电图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流及脑代谢的监测极为敏感[2]。且其操作便捷,可动态随访等优点更加利于临床推广,具有可观的临床应用前景。本实验选取10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析其发病不同时段脑电图及NIHSS评分等数据,探讨定量脑电图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中的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1周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9例,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初发脑血管病,年龄≥18岁且知情同意者;(2)入院后72h内脑电图有异常表现者;排除标准:(1)既往有脑外伤、颅脑手术、脑炎、癫痫、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及脑血管病者;(2)行脑电图检查前24h内使用过镇静催眠、抗癫痫及抗精神病药物者。其中包括男性76例,女性43例,年龄53~86岁,平均(71.2±6.82)岁。

1.2 EEG采集及定量分析

对入组患者分别采集治疗前、治疗后7d及14d的脑电图数据。使用数字视频脑电图仪记录脑电图,按照国际10~20系统安放电极,选择32导联系统,选取双耳垂作为参考电极。滤波通道0.5~30Hz,时间常数0.3s,走纸速度3cm/s。每次记录约30min,对所有患者的脑电图采用目测和频谱分析。使用数字脑电图仪功率谱分析技术进行处理,功率谱划分:δ(1.0~3.9Hz)、θ(4.0~7.9Hz)、α(8.0~12.9Hz)、β(13.0~24.9Hz),计算出各个频带的相对功率值,进一步计算出δ/α比值(DAR)及脑对称指数(brain symmetry index,BSI)。

1.3 神经功能评估

分别对入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7d及14d时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关于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评价方法,对入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量表分值的变化评价疗效。计算方法:(治疗前NIHSS量表分值-疗后NIHSS量表分值)/治疗前NIHSS量表分值×100%。将疗效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及无效。将基本痊愈及显著进步病例合并为显效组,其余为非显效组,见表1。

表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评价及分组方法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并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NIHHS评分比较

分别将治疗14d前后的NIHSS评分来划分显效组与非显效组。其中,显效组77例,非显效组32例,显效组中治疗7d及14d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非显效组中治疗7d及14dNIHSS评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相同天数对比,显效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非显效组(P<0.001),见表2。

表2.治疗前后各时间段NIHHS评分比较(分)

2.2 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BSI及DAR比较

通过分析显效组及非显效组治疗前、治疗7d及14dBSI、DAR值发现:在显效组中,治疗7d及14d的BSI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0),而DAR治疗14d后才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在非显效组中,治疗7dBSI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恶化(P=0.000),与治疗前后BSI及DA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作为致残及致死率极高的疾病之一,其预后的评估可为临床决策提供积极的帮助。而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脑电图对于脑血流变化所引起的神经元异常代谢及电活动非常敏感[3-4]。这为脑电图在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而定量脑电图是将常规脑电图各类波形通过函数模型转化为可以量化的参数,以此得出更加客观的结论。

表3.两组不同时间段BSI及DAR比较

本研究发现,BSI作为量化两侧大脑半球脑电活动功能差异的指标,在显效组中,随着神经功能的恢复迅速趋近于0,提示着BSI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评估的良好指标。而DAR在反应神经功能恢复方面要滞后于BSI。但DAR在非显效组治疗7d时有恶化趋势,可能提示DAR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恶化方面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研究方面,其他定量脑电图指标也同样被真正有着良好的效果。有研究表明,δ绝对功率值是急性脑卒中(<72h)3个月预后的最佳预测指标[5]。另外一项研究通过分析脑电图数据及卒中患者急性期和6个月后NIHSS评分后发现,健侧δ功率能有效衡量患者有效恢复率[6]。有研究甚至发现额部DAR和全脑α功率与卒中后认知功能也有着相关性[7]。综上所述,定量脑电图作为评估脑卒中预后的指标,有着许多优点,同时仍有许多未知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脑电图定量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脑电图检查的到底是什么
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同时定量检测4种混合熟肉种源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外汇风险敞口的定量刻画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