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构建东北亚开放高地的思路指引与方案供给
——基于环渤海五市的比较分析
2019-09-06刘薇娜
刘薇娜,张 平
(1.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自贸区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25;2.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贸试验区作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的关键改革平台与重要开放媒介,其根本宗旨在于以开放型制度平台建设倒逼国内深层次改革和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辽宁是东北地区唯一的自贸试验区,其主要片区亦其对外开放的“龙头”——大连,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东线起点。作为国家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和东北地区唯一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总体规划的港口,大连自贸试验片区是连接“一带一路”建设东线区域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与关键载体。在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进程中,与同样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环渤海其他城市相比,大连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开放条件及先行开放的政策优势,是否具备构建国内与东北亚经济联系枢纽、打造东北亚对外开放高地的可行性?这不仅对深入落实十九大“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重大决策部署、圆满完成国家赋予辽宁自贸试验区“加强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特色历史任务、加快推进大连准自由贸易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辽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率先实现全面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有文献大多基于宏观层面对大连开放合作、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展开研究。潘志[1]、冯辉[2]认为大连是“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排头兵,能够在更高水平和更深层面上实现东北亚地区间的合作;高薇和钟洪民[3]、张蕴岭[4]、方华[5]提出通过与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东北主要城市协调持续发展,有利于东北地区发展大略,提高东北地区整体竞争力。有关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竺彩华等[6]认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各国适应经济全球化优先选择的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缓慢;刘海莺[7]认为虽然东北亚区域间总体贸易规模很大,但经济效益甚少,贸易投资结构性矛盾突出。对此现实问题的原因剖析,Rozman[8]认为历史遗留问题和意识形态差异,尤其是美国的态度,是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主要因素;刁秀华和张婷婷[9]认为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是制约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瓶颈,因此,非正式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但缺少政府支持的区域经济合作将难实现最优化。为此,曹志刚和李光辉[10]、祁怀高等[11]提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双方国际关系的正常化及政府间的相互信任及大力支持。本文着眼于中观层面,通过对天津、青岛、烟台、连云港和大连环渤海五市的经济基础、开放程度等要素禀赋及与东北亚各国经济联系强度等方面的比较分析,科学判定大连打造东北亚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可行性,为最大化大连自贸试验区政策先行优势效应、加快推进“大连准自由贸易港”建设,进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国内连接东北亚各国的经济枢纽,提供现实依据与政策优化路径。
二、大连构建东北亚开放高地的经济基础分析
(一)基于对外贸易的比较分析
1.外贸规模
从外贸规模来看,近十年来,大连对外贸易规模在环渤海五市中高于连云港和烟台、低于天津和青岛,处于中间位置。而且相较于青岛和烟台,特别是2013年以后大连与青岛的差距逐年增大,与烟台的优势地位也呈弱化趋势,其中,2015年大连对外贸易额与烟台差距为近十年来的最小,仅高于烟台57.00亿美元。缘何近几年大连外贸表现欠佳?这固然与近年来山东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已经跻身全国前三(仅次于广东、江苏)有很大关系,但究其根源是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牢牢抓住国家发展机遇、快速行动深入落实国家政策。如自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山东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推进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目前蓝色经济区的青岛、烟台、威海已获批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2017年《中国海关》杂志公布的“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中,山东有10市入围,与浙江、江苏并列居首位,青岛排名全国第15位,青岛、烟台进入城市外贸效益竞争力与城市外贸发展竞争力榜单前30强。而且,近年来山东与韩国的贸易额也逐年递增,并远远超过了辽宁对韩贸易额。
2.外贸结构
从外贸结构来看,2017年大连一般贸易进口额占当年外贸总额的比重为28%,高于天津、青岛和烟台。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在环渤海四市中居于最末位,显著落后于其他城市。从进口比重上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也较小,分别为13%和7%(如表1所示)。这表明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方面,大连进、出口额在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偏低,而加工贸易的进口和出口比重都相对较高,在环渤海四市的比较中排在前列。由此可知,大连外贸结构较不合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落后,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处于价值链高端的机电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亟待发展。
数据来源:根据大连、天津、青岛、烟台2018年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得到。
3.与东北亚各国的贸易规模
从与东北亚国家外贸规模来看,就所及数据而言,日本和韩国是大连、天津、青岛、烟台环渤海四市的主要贸易对象国[注]就所及数据而言,大连对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朝鲜的进出口数据较为全面,天津只有对日本、韩国、俄罗斯的进出口数据,青岛主要对日本、韩国出口数据,烟台仅为近三年的对日本、韩国、俄罗斯外贸数据,连云港相关数据暂未获取到,这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连云港与东北亚经济联系强度较低,该论断与后文分析恰好吻合。。从2014—2016年近三年对日本、韩国出口总额来看,大连对日本出口总额较其他三市具有显著优势,总排名第一,其余排名依次是青岛、烟台和天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来大连对日本出口总额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大连对韩国出口总额在环渤海四市中排名最末位,且也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环渤海四市对韩国出口排名依次为青岛、天津、烟台、大连,其中,2014—2016年青岛对韩国出口总额为130.44亿美元,而同期大连对韩国出口总额还不及青岛的一半。
青岛、烟台在对韩国贸易方面的出色表现,主要源于韩国已经成为山东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自2015年6月1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以来,山东积极抢占对韩国贸易发展先机,一方面,根据山东对韩国贸易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另一方面,扎实推进(烟台)对韩国产业园建设。2017年12月15日在韩国总统文在寅访华期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韩产业园的批复(国函〔2017〕142号)》,同意在烟台等三地设立中韩产业园。中韩(烟台)产业园成功获批,与烟台前期持续、扎实的推进工作密切相关,2017年烟台先后组织32批次赴韩国经贸招商和合作交流活动,全市新批韩资项目57个,实际使用韩资10.40亿元,对韩国进出口536.30亿元,成为山东17地市中对韩国贸易额最大的城市。2018年11月19日山东省政府印发《中韩(烟台)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以全方位深化对韩国合作为基本出发点,在推进区域合作、产业发展、体制改革、科技创新等方面做了具体要求。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期内山东将以中韩(烟台)产业园为平台载体,加大资源要素倾斜力度,在创新灵活体制机制、强化国际贸易功能集成等率先对韩国开展先行先试。综上可知,烟台乃至整个山东善于抓住机遇和快速行动的精神,值得大连学习。
(二)基于港口发展的比较分析
1.泊位数
泊位数是指港口可以提供的同时停靠船舶的数量,泊位数的多少,直接影响一个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装卸货物的效率,是影响港口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泊位数既不会造成港口资源的浪费,也不会出现港口泊位供应不足、船舶难以停靠的情况。目前,大连港口总泊位数为248个,在环渤海五市中处于领先地位,高于烟台(205个)、天津(160个)、青岛(127个)和连云港(67个),但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大连少于天津(大连104个,天津122个)。这说明作为国家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和东北地区唯一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总体规划的港口,大连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较好,但在大吨位运输服务方面仍有改善余地。
2.吞吐量
吞吐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港口装卸货物的数量,主要包括港口货物吞吐量和旅客吞吐量,受港口泊位数、港口经济腹地的影响较大。
从港口货物吞吐量来看,近十年来大连港货物吞吐量在环渤海五市中一直处于中间位置(落后于天津港和青岛港)。2008—2013年以较为平稳的速度增长,年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0%左右,但2013年以后增长速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2015年,大连港货物吞吐量大幅度下滑,一度呈现负增长(增速约为-2%)态势,与位居第2位的青岛港差距进一步拉大(青岛港货物吞吐量为49 749万吨,大连港货物吞吐量为41 482万吨,二者差距为8 267万吨)。2016年后情况有所扭转,货物吞吐量略有增加,2016年和2017年增速分别提高至5%和4%。货物吞吐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大连港货物吞吐量的波动与同期大连经济发展变化相一致。从大连港货物吞吐量占辽宁港口群总量比重来看,近五年来一直徘徊在33%,且有下降趋势,表明大连港的核心优势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这与辽宁六个主要港口陆向腹地高度重合、经营货种大部分相同、港口重复建设严重、经营同质化问题突出有很大关系。
从集装箱吞吐量来看,近十年来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在青岛港、天津港之后,连云港之前,其中,2008—2013年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2014年达到峰值1 013.20万标箱,此后呈现出微弱下降且徘徊不前的态势,同比增长率亦出现大幅下滑。2015年增长率约为-7%,2016年增长率由负转正。在世界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中,2016年大连港位列第16位,国内位列第9位,远低于世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8位的青岛港和排名第10位的天津港。
3.货物周转量
货物周转量是运输企业所运货物吨数与其运送距离的乘积,以复合指标吨公里或吨海里为单位表示。货物周转量指标不仅包括了运输对象的数量,还包括了运输距离的因素,是能够全面地反映运输生产成果的指标。计算货物周转量通常按发出站与到达站之间的最短距离,也就是计费距离计算。
从货物周转量来看,近十年来大连港货物周转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2年以后,反超天津港,成为环渤海五市中的货物周转量最大的港口;而天津港、青岛港在2011年货物周转量呈断崖式下降,尤其是天津港从2011年的10 121亿吨公里,跌至2016年的2 117亿吨公里。大连港货物周转量2016年为8 137亿吨公里,远高于同期天津港的2 117亿吨公里、青岛港的1 367亿吨公里、烟台港的567亿吨公里和连云港的293亿吨公里。结合前述货物吞吐量指标,大连港货物吞吐量在环渤海五市中,处于中等水平,落后于天津港和青岛港,但货物周转量却高于其他港口,从中可以推断出,大连港是以长距离货物运输为主,辐射范围要大于其他港口。
4.成长能力与盈利能力[注]由于烟台港至今没有上市,受数据获得限制,盈利能力与成长能力仅对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环渤海四市进行比较分析。
成长能力。成长能力可用营业收入的增长率表示,反映港口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发展速度。从成长能力来看,近五年来大连港成长能力波动较大,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虽然2013—2016年大连港营业收入增长率一直为正,但2017年剧烈下滑至近-30%;与之相对照,青岛港营业收入增长率五年来一直处于正增长态势,营业收入逐年增加,其中,201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接近20%。值得注意的是,除大连港外,环渤海其他三个港口(青岛港、天津港和连云港)近三年成长能力都是不断提升的,说明大连港近年来发展不容乐观,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
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净利润/营业总收入,是衡量企业利润的重要指标,研究港口盈利能力对分析港口竞争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表2中可知,大连港盈利能力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盈利能力从2012年的12%降至2016年最低点5%,2017年微弱上升至6%;青岛港盈利能力在环渤海四市中排名最高,盈利能力从2012年的22%上升到2017年的32%,远高于其他三个港口,且逐年上升;天津港盈利能力于2015年反超大连港,2016年天津港盈利能力最高为14%,领先大连港9个百分点;连云港盈利能力逐年下降,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盈利能力为零。
表2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港口盈利能力
数据来源:根据Wind资讯金融终端数据整理计算得到。
(三)基于贸易开放度的比较分析
1.贸易开放度
贸易开放度即外贸依存度,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对外贸易依赖程度的指标,其定量表现为一国或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主要受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政策和经济规模影响。如表3所示,近十年来环渤海五市中除连云港外,其他城市贸易开放度都处于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0.80左右下降到2016年的低于0.50,其中,2016年环渤海五市贸易开放度大连最高,为0.50,其次是青岛、烟台、天津、连云港。表明大连对外贸易活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经济外向程度较高,大连拥有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能够为港口发展带来更多的贸易量。但是,同时也应当认识到,较高的贸易开放度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即本地区的经济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贸易开放度应该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上,较高或较低都不利于经济发展。
表3环渤海五市贸易开放度
数据来源:根据大连、天津、青岛、烟台、连云港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得到。
2.经济开放度
经济开放度是对外开放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国或地区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焦欢和单宁[12]认为,城市经济开放度应既能反映对国际市场要素的吸收与引进能力,又能体现城市在国际市场中的参与水平和影响程度。他们选取贸易开放度、金融和投资开放度及劳务开放度为城市经济开放度测算的二级指标,对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经济开放度进行测评,结果显示平均值为68.56,排名位于平均线以上的城市有上海(84.59)、北京(83.58)、深圳(81.93)、厦门(74.31)、大连(69.68)、天津(69.43)、青岛(68.58),其中,大连经济开放度高于同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天津和青岛两市,与前述贸易开放度的测算结果基本吻合。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北京外,经济开放度高于平均值的城市均为沿海城市,他们的共同点是具有天然的港口优势、对外贸易繁荣且金融投资开放度较高。例如,排名第一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城市,口岸贸易额近年来占全球和全国的比重稳步上升,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上海吸引外商投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些都是大连提高经济开放度、打造东北亚开放高地过程中可借鉴的因素。
三、大连构建东北亚开放高地的能力分析
(一)基于经济辐射能力的比较分析
腹地是港口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障,是港口运输功能得以发挥的前提。腹地经济的发展为港口及港口城市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反过来,港口的发展对港口城市及腹地经济发展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港口发展与腹地经济发展,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腹地范围的确定一般用经济辐射能力大小表示。经济辐射能力是指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带动力和综合影响力,是区域之间保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大小一般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且主要和该城市规模成正比、和相邻城市的距离成反比,即港口对腹地的吸引力存在“规模效应”和“递远递减”现象[13]。当两城市的吸引力相等时,就形成了断裂点,一系列的断裂点的连线就为该城市的腹地边界。根据断裂点理论,断裂点公式为:
经计算,环渤海五市对东北地区经济辐射能力如表4所示,大连与内蒙古省会城市的断裂点距离占两市直线距离比重超过了50%,表明大连对内蒙古的辐射能力较强;而大连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会城市的断裂点距离占直线距离比重未能超过50%,表明大连对辽宁、吉林、黑龙江的经济辐射能力较弱。与之相对照,天津是环渤海五市中对东北地区经济辐射能力最强的城市,对东北地区四个省会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都超过了50%;青岛位居第二,对东北地区四个省会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也都超过了50%;连云港的经济辐射能力最弱。该结论扭转了一般意义上认为东北地区隶属大连腹地范围的结论,从经济意义上讲,东北地区已经不再是大连的经济腹地范围,大连对东北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并不强,而且还面临着来自天津、青岛的腹地挣脱威胁。
表4环渤海五市对东北地区经济辐射能力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和大连、天津、青岛、烟台、连云港统计年鉴及谷歌地图数据整理计算得到。下表同。
(二)基于经济联系强度的比较分析
经济联系强度是衡量某一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弱的指标,反映了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本部分使用该指标,以东北亚国家作为空间范围,采用引力模型分别测算大连、天津、青岛、烟台、连云港与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引力模型是一种计算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空间结构、经济联系方向的计量方法,能够定量描述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大小,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Fij表示i城市对j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pi和pj为两城市的人口数量,kij为j经济引力系数,表示城市i对Fij的贡献率,Gi和Gj为两城市的经济总量,Dij为两城市间的最短交通距离。
考虑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采用2015年经济总量、户籍人口及大连、天津、青岛、烟台、连云港到东北亚国家首都城市的直线距离进行分析。经计算,环渤海五市与东北亚国家经济联系强度如表5所示。从表中可知,大连与朝鲜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强,经济联系强度超过了20%,这可能与大连距离朝鲜较近有关;大连与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的经济联系强度明显低于天津和青岛,且大连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强度也弱于天津,但与青岛旗鼓相当;环渤海五市与蒙古国的经济联系普遍较弱;连云港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联系强度在环渤海五市中最弱。总之,环渤海五市比较中,大连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联系强度处于中等水平,竞争优势不明显,而且大连位于东北亚经济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与日本韩国的经济联系强度明显低于天津和青岛,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强度也弱于天津。
表5环渤海五市与东北亚国家经济联系强度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党的十九大报告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连依托自贸试验区平台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与必由之路。通过与环渤海五市的经济基础、开放程度等要素禀赋及与东北亚各国经济联系强度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可知,大连在构建国内与东北亚经济联系枢纽、打造东北亚开放高地方面的优势是:具有较好的开放基础,经济开放程度较高;港口泊位数较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有待增加;货物周转以长距离货物运输为主,在大宗商品的聚散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对内蒙古的经济辐射能力较强,腹地范围较大;与朝鲜和俄罗斯的经济联系强度具有比较优势;是中国对日本出口的重要地区,但与韩国的贸易合作尚需加强。在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进程中,大连凭借优越的地理优势、良好的开放条件、先行开放的政策优势及对腹地经济的辐射力、与东北亚各国经济联系强度等优势,具有建设国内连接东北亚各国经济联系枢纽、打造东北亚对外开放高地的可行性。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发挥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突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2018年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时提出,大连承担着东北地区70%以上的国际货物贸易和8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要求大连要加快落实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任务,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连寄予的殷切希望与提出的具体要求,大连在构建东北亚开放高地、建设国内与东北亚经济联系枢纽进程中,应着重加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加快“两先区”和“三个中心”建设。通过加强与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等东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和科教合作,尽快融入国际产业分工合作体系,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鼓励和引导外资更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快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两先区”),促进大连成为东北亚国家经贸往来和开放合作的重要枢纽。深入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全力以赴加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与建设。加速完善供应链物流体系,尽快建成集商品、技术、资本、信息于一体的国际物流中心。以大连自贸试验区为依托,快速提升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率先在东北地区实现物流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和综合服务便利化,强化大连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辐射带动效应。围绕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战略目标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扩大金融开放,努力将大商所建成东北亚区域重要的大宗商品定价平台,尽早实现人民币与日元、韩元互换,为加快大连“两先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第二,强化大连港在辽宁港口资源整合中的“龙头”地位。充分利用大连港开港一百多年历史悠久和国际知名的优势及接近国际海上运输主航道、深水资源条件优越、地处东北亚中心等自然地理优势,建设以大连港为“龙头”、以世界级海陆港口集群为支撑的辽宁“港口经济圈”。大连港在辽宁港口资源整合中要突出“龙头”地位,主要承担集装箱等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剩余港口则充分发挥支线港口的辅助作用。同时,坚持港口建设与城市功能提升相结合原则,进一步加大大连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提高金融、贸易、信息、咨询、中介等行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为航运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海洋经济,将发达的临港经济作为建设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和探索建设自由港的重要支撑,增强海洋向内陆的辐射带动效应。
第三,进一步增强大连对腹地经济的开放引领作用。以加快推进大连“两先区”和“三个中心”建设及大连金普新区、自贸试验区建设为核心载体和纽带,带动整个东北亚区域和相关腹地经济协同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合理布局,实现相关资源的最佳配置。加强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对接既有战略,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提升大连对东北地区的综合服务能力,强化大连对东北地区辐射带动效应和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打造大连成为新时代东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龙头”,彻底改变近些年来辽宁沿海经济带中“黄海一线基本沉寂”、“渤海一线进展缓慢”的发展现状。
第四,不断提高大连自贸试验区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大连准自由贸易港”建设。首先,围绕辽宁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和“加强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两大特色重点任务,一是率先面向东北亚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范围和条件,在医疗、旅游等服务业领域争取更大先行先试权;二是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且负面清单的完善制定要注重效率提升作用、注意目的和手段的协调,不以追求“短”为目的;三是立足老工业基地产业优势,在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取得新突破;四是加强自贸试验区风险管控,开展精准监测监管和有效处置,探索实施信用分级管理,形成信用约束和守法便利;五是运用好自贸试验区平台,推动科技研发、数字贸易、文化医疗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促进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培育符合大连实际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其次,积极对接国际先进贸易投资规则,结合自身特色贸易产品,主动探索并参与相关贸易领域的国际新规则制定。最后,抢抓半岛地缘政治缓和的关键机遇期,充分利用大连港口资源优势和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借鉴韩国釜山、新加坡、迪拜、中国香港等自由港的先进经验,先行推进口岸监管、国际中转、管理体制、政策引领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探索建设具有“境内关外”意涵的中国特色大连自由贸易港区。
第五,继续巩固对日本市场,加强与韩国经济合作,深度挖掘对俄罗斯、朝鲜经济合作的潜力。东北亚区域汇聚了中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经济总量居世界前11位的经济体,合作潜力巨大。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大连要继续巩固对日本出口市场,同时注重促进贸易双向平衡。充分利用大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暨中韩贸易合作区平台及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加强与韩国经济合作。此外,可以农产品为切入点,依托辽西北农产品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交通物流优势,率先面向东北亚区域尤其是日本、韩国开展农产品贸易合作。同时,牢牢把握住国家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中俄合作桥头堡历史契机,在中俄天然气管道、中俄滨海国际交通走廊等重大跨境基础设施项目合作建设中,充分利用产业、技术等优势,加强制造业合作,并以大连自贸试验区为平台载体,积极吸引研发中心、区域总部等入驻自贸试验区。抢抓半岛地缘政治缓和关键机遇期,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开展多方式、多层次的对朝鲜经贸合作。